【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野外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监测船在水深较深的河流中进行野外作业时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自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区支流经常性的爆发水华。水华是由N、P等营养元素和温度、流速等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水库的修建使得河流流速变缓,水体更新的周期也相应延长,而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却不断升高,这为藻类的繁殖提供了条件,当温度和光照适宜时,藻类就会迅速暴发。有实验研究表明,营养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0.4m/s-lm/s),流速增大有利于藻类生长和水华暴发;不同流速下,藻类生长均符合微生物生长的一般规律。国内外也做了很多关于流速对水华生消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并掌握流速的作用机理可以为水华的预防及治理提供重要理论支持。而目前一些研究机构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所以需要经常去野外进行相关的监测,监测的指标较多,包括pH、流速、叶绿素、TN、TP等多种参数。用于上述指标监测的仪器有流速仪、多参仪和分层打水器。现有的使用的方法一般是将贴有防水胶带刻度的长绳的一端栓在仪器上,然后拉住绳子,以一定的深度间距连续下放至河流底部,以取得水样或测得各个水层的水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监测船的多功能辅助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架体(1),支架体(1)上端设有收绳器(2),支杆(3)的一端与支架体(1)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定滑轮(4)连接,绳(5)的一端与收绳器(2)连接、另一端与环扣(6)连接,收绳器(2)上设有驱动装置,在支杆(3)上设有约束环机构和计数器(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明,艾志强,刘德富,胡建,佟雪峰,肖鸣,许承双,刘卓,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