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70279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7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导光板(10),包括入光侧面(11)、第一出光面(12)和第二出光面(13);光源(20),邻近于入光侧面(11)设置;第一液晶面板(30a),相对于第一出光面(12)设置且其第一下偏光片(33a)面向第一出光面(12);第二液晶面板(30b),相对于第二出光面(13)设置且其第二上偏光片(32b)面向第二出光面(13);反射式增亮膜片(60),设置于第一下偏光片(33a)和第一出光面(12)之间且其透光轴的方向与第一下偏光片(33a)的透光轴的方向平行且其透光轴的方向与第二上偏光片(32b)的透光轴的方向垂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不仅能够提高光利用率,而且能够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晶显示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光电与半导体技术的演进,也带动了平板显示装置(Flat Panel Display)的蓬勃发展,而在诸多平板显示器中,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IXD)因具有高空间利用效率、低消耗功率、无辐射以及低电磁干扰等诸多优越特性,已被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设计中,均设计为单面液晶显示装置,而在需要双面显示的场所,多采用两台单面液晶显示装置背靠背组合使用。针对这种两台单面液晶显示装置背靠背组合的设计方案,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外观设计的角度出发,都不是最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入光侧面及分别与所述入光侧面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光源,邻近于所述入光侧面设置;第一液晶面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出光面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的第一下偏光片面向所述第一出光面;第二液晶面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出光面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液晶面板的第二上偏光片面向所述第二出光面;反射式增亮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下偏光片和所述第一出光面之间;其中,所述反射式增亮膜片的透光轴的方向与所述第一下偏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平行,并且所述反射式增亮膜片的透光轴的方向与第二上偏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垂直。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式增亮膜片的透光轴的方向和所述第一下偏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均为O°,所述第二上偏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为90°。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式增亮膜片的透光轴的方向和所述第一下偏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均为90°,所述第二上偏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为O°。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式增亮膜片的透光轴的方向和所述第一下偏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均为45°,所述第二上偏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为135°。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式增亮膜片的透光轴的方向和所述第一下偏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均为135°,所述第二上偏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为4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的第一上偏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与所述第一下偏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垂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液晶面板的第二下偏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上偏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垂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其包括: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入光侧面及分别与所述入光侧面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光源,邻近于所述入光侧面设置;反射式增亮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出光面之上;其中,当所述第一出光面与第一液晶面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出光面与第二液晶面板相对设置时,所述反射式增亮膜片的透光轴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的第一下偏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平行,并且所述反射式增亮膜片的透光轴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液晶面板的第二上偏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垂直。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式增亮膜片的透光轴的方向为0°或90°或45°或13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不仅能够提高光利用率,而且能够节省成本。【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器件,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相同的标号在附图中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将理解的是,尽管在这里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来。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导光板10、光源20、第一液晶面板30a、第二液晶面板30b、第一扩散片40a、第二扩散片40b、第一棱镜片50a、第二棱镜片50b以及反射式增亮膜片(或称反射式偏光片)(DBEF) 60。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0包括:相对的两个入光侧面11,以及分别与入光侧面11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出光面12和第二出光面13。其中,第一出光面12为导光板10的顶表面,第二出光面13为导光板10的底表面,入光侧面11为连接顶表面和底表面的侧表面,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邻近于每个入光侧面11设置一个光源20,即本实施例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共包括两个光源20。这里,光源20可例如是发光二极管LED,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于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只在一个入光侧面11的邻近位置处设置一个光源20。第一液晶面板30a与第一出光面12相对设置。第一液晶面板30a包括由上方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和下方的TFT阵列基板对盒设置而成的第一液晶盒31a、设置在第一液晶盒31a之上(即设置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之上)的第一上偏光片32a以及设置在第一液晶盒31a之下(即设置在TFT阵列基板之下)的第一下偏光片33a。这样,第一下偏光片33a面向或面对第一出光面12。第一扩散片40a、第一棱镜片50a以及反射式增亮膜片60从第一液晶面板30a朝向第一出光面12的方向依次设置于第一下偏光片33a和第一出光面12之间。应当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扩散片40a、第一棱镜片50a以及反射式增亮膜片60的设置顺序并不以图1所示为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第二液晶面板30b与第二出光面13相对设置。第二液晶面板30b包括由上方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和下方的TFT阵列基板对盒设置而成的第二液晶盒31b、设置在第二液晶盒31b之上(即设置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之上)的第二上偏光片32b以及设置在第二液晶盒31b之下(即设置在TFT阵列基板之下)的第二下偏光片33b。这样,第二上偏光片32b面向或面对第二出光面13。第二扩散片40b和第二棱镜片50b从第二液晶面板30b朝向第二出光面13的方向依次设置于第二上偏光片32b和第二出光面13之间。应当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扩散片40b和第二棱镜片50b的设置顺序并不以图1所示为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式增亮膜片60的透光轴的方向与第一下偏光片33a的透光轴的方向平行,并且反射式增亮膜片60的透光轴的方向与第二上偏光片32b的透光轴的方向垂直。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式增亮膜片60的透光轴的方向(图1中X方向)和第一下偏光片33a的透光轴的方向(图1中X方向)均为O °,而所述第二上偏光片32b的透光轴的方向为90° (图1中z方向)。此外,第一上偏光片32a的透光轴的方向与第一下偏光片33a的透光轴的方向垂直。第二上偏光片32b的透光轴的方向与第二下偏光片33b的透光轴的方向垂直。假设第一出光面12出射的光包括沿X方向振动的第一偏振光以及沿z方向振动的第二偏振光。第一出光面12出射的光经过反射式增亮膜片60时,只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10),包括至少一入光侧面(11)及分别与所述入光侧面(11)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出光面(12)和第二出光面(13);光源(20),邻近于所述入光侧面(11)设置;第一液晶面板(30a),相对于所述第一出光面(12)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液晶面板(30a)的第一下偏光片(33a)面向所述第一出光面(12);第二液晶面板(30b),相对于所述第二出光面(13)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液晶面板(30b)的第二上偏光片(32b)面向所述第二出光面(13);反射式增亮膜片(60),设置于所述第一下偏光片(33a)和所述第一出光面(12)之间;其中,所述反射式增亮膜片(60)的透光轴的方向与所述第一下偏光片(33a)的透光轴的方向平行,并且所述反射式增亮膜片(60)的透光轴的方向与第二上偏光片(32b)的透光轴的方向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