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64022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输单元(20),其包括:承载器(10);载荷(30),所述载荷(30)包括至少一个盘卷(1)的辐板(3),所述辐板(3)缠绕在卷轴(6)上;载荷分配元件(18);和紧固带(50),所述载荷(30)由所述承载器(10)承载,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盘卷(1)的卷轴(6)垂直于所述承载器(10)布置,所述载荷(30)具有面对所述载荷分配元件(18)的上表面(21),所述载荷分配元件(18)布置在载荷的上表面(21)上,紧固带(50)包围由承载器(10)、卷轴(6)和载荷分配元件(18)形成的力吸收结构(40),适于将载荷固定到承载器上。承载器(10)具有平的承载表面(17),所述辐板(3)包括互连的容器坯件(2),所述载荷(30)具有搁置在所述承载表面(17)上的下表面(22),所述下表面(22)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盘卷的卷轴(6)的端面(25)和由互连的容器坯件(2)的所述辐板(3)的底缘(24)形成的底表面(23)。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制造这样的运输单元(20)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承载载荷的承载器形式的运输单元,所述载荷包括互连的容器坯件的至少一个盘巻的辐板(web),所述辐板缠绕在巻 轴上。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制造这样的运输单元的方法。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首先设计用于运输单元,其包括在填充状态下形成折叠式 柔性容器的容器坯件的盘巻。折叠式容器指的是带有由柔性塑料材料 制成的壁的容器,这些壁是柔性的,彼此连接以限定腔室,腔室的体 积取决于壁的相对位置。在未填充状态,容器是扁平的,因而其容器 坯件也是扁平的。容器坯件可以设置成盘巻的形式,其中容器坯件的 连续辐板缠绕在一巻轴上。折叠式容器的一个例子包括三个壁部分,其中两个形成相对的侧 壁,第三个形成底壁。这种容器的容器坯件可以这样制成,例如,通 过将材料的连续辐板折叠成W形式,之后沿着连接部分把壁部分连接 起来,以限定一封闭的腔室。容器坯件也可以通过连接材料的三个连 续辐板形成,其中一个折叠成V形式,以形成上述的底壁。无论哪种 方法,从辐板的横向方向观察,结果形成的容器坯件的连续辐板都具 有带有第一数量的层(两个壁)的第一部分和带有第二数量的层(四个壁)的第二部分。当在巻轴上缠绕这样的辐板时,得到一个盘巻, 其在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密度,在第二部分具有第二密度。这种密度上 的差别引起在盘巻的操持、包装和运输上的问题。由于密度上存在差别,盘巻在顶部相互堆叠时,出现不稳定和彼 此堆叠的两个盘巻圏交织的问题。这种不稳定和交织可以会导致容器 坯件的"翻倒"和石皮坏。为此,盘巻目前运输时是单个地放在单独的箱子中。这导致不必 要的成本,也导致不必要包装形式的环境问题。在运输时,翻倒和交织的问题尤其明显,这种情况通常发生于道 路较差、距离很长以及反复装载时。完全由于运输引起的损坏也会出 现,但难以证明是谁在运输时导致的损坏,因而也难以让谁支付赔偿 费用。由于举证责任困难,运输损坏的赔偿成本只能由包装材料的供 应商而不是运输代理来支付。应该明白,如果从容器坯件的辐板的横向方向观察,辐板包括同 样数量的层,则在某种程度下也会出现上述问题。然而,翻倒问题不 是很明显。因而需要一种改进的包装此类包装材料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运输证据(transport-proof)的运输单元和制造带有运输证据的运输单元的方法,所述运输单元包括至 少一个盘巻的容器坯件形式的载荷。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的运输单元和方法,以减少包装成本, 减少环境影响。又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运输单元,其包括至少一个盘巻的容器坯 件形式的载荷,以及提供制造这样的运输单元的方法,该运输单元满 足ASTM D 4169-04a, DC2的要求,从而便于任何运输损坏的举证责 任,因而使容器坯件供应商的赔偿成本减到最小成为可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以及没有指出的、但从下面的说明书中显而易 见的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单元和权利要 求10所述的制造运输单元的方法。依照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输单元,其包括承载器;载 荷,所述载荷包括至少一个盘巻的辐板,所述辐板缠绕在巻轴上;载 荷分配元件;和紧固带,所述载荷由所述承载器承载,使得所述至少6一个盘巻的巻轴垂直于所述承载器布置,所述载荷具有面对所述载荷 分配元件的上表面,所述载荷分配元件布置在载荷的上表面上,紧固 带包围由承载器、巻轴和载荷分配元件形成的力吸收结构,并适于将 载荷固定到承载器上。承载器具有平的承载表面,所述辐板包括互连 的容器坯件,所述载荷具有搁置在所述承载表面上的下表面,所述下 表面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盘巻的巻轴的端面和由互连的容器坯件的所述 辐板的底缘形成的底表面。在这样的运输单元中,盘巻的巻轴与承载器和栽荷分配元件共同 用来形成力吸收结构。通过将载荷分配元件布置在载荷的上表面上, 由紧固带施加的紧固力将由力吸收结构吸收。因而,没有或者基本上 没有竖向力由容器坯件的实际辐板吸收。这显著地降低了运输单元操 持或运输期间容器坯件的翻倒或其它变形的危险。利用力吸收结构, 载荷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盘巻的容器坯件,彼此不会损坏或交织。因 而不必逐一地包装盘巻。在从容器坯件的辐板的横向方向观察,辐板包括带有第一数量的层的第一部分和带有第二数量的层的第二部分的 情况下,力吸收结构显然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力吸收结构在辐板 从其横向方向观察包括相同数量的层的情况下同样重要。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允许运输单元在没有单独包装的情况下包括包含多 个盘巻的载荷或者甚至包括均包含一个或多个盘巻的多个载荷。这也 意味着可以减少包装材料的量,因而可以降低包装成本。因而也可以 避免上述的将每个盘巻单独装载在箱子里。从容器坯件的辐板的横向方向观察,辐板可包括带有第一数量的层的第一部分和带有第二数量的层的第二部分。对于这种容器坯件, 包围力吸收结构以将载荷固定到承载器上的紧固带的重要性尤其显 著。这种容器坯件的盘巻由于密度上存在差别而不稳定,这使得不可 能通过容器坯件向下分配紧固力。实际上,这样的力分配导致无法控 制辐板翻倒的危险和运输单元的不稳定。在包括多个堆叠盘巻的载荷 的情况下,不稳定尤其显著,因为这明显导致倾斜的危险。利用力吸 收结构以及与紧固带的协作,可避免这些问题。载荷分配元件可以沿直径方向在载荷的上表面上延伸,并大体上 延伸到其圆周表面之外。因此,紧固带的紧固力可以传递给力吸收结 构,并由之吸收,不会引起对至少一个盘巻中的容器坯件的辐板的损 坏。有利的是,承栽器为EURO货盘式承载器,其中紧固带沿着承栽 器所包含的曱板条(deckboards)的纵向方向包围所述力吸收结构。 由瑞典学会STFI-Packforsk进行的试验发现,紧固带的这种延伸是有 好处的。更具体地说,已经发现,承载器的偏斜减少,也利用将这种 载荷固定到承载器上的紧固带的紧固力的大小使承载器的底表面基本 保持平坦,紧固力的大小约为800-1200N,优选900-1100N。已经发现, 这种紧固力有利于通常重15kg到75kg的目前类型的盘巻。承载器的 大体上平的底表面对运输单元的稳定是很重要的。在另 一个实施例中, 承载器为EURO货盘式承载器,其中甲板条替换为板(plate),以及 其中紧固带布置成沿着承栽器所包含的导轨(runners)的纵向方向包围所述力吸收结构。通过限定,对EURO货盘来说,正确的是,导轨 在与甲板条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在使用板而不是使用曱板条的情况下, 这产生同样的优点,即,减少承载器偏斜的危险。板提供了另一个优 点,即,根据它的结构,提供了封闭表面,所述封闭表面防止污垢和 潮湿从地面渗透。此外,板比单个板条(boards)提供了更高的抗扭 刚性。在承载器为EURO货盘式承载器的情况下,托梁板得到有利的加 强。托梁板的加强给予承载器附加的抗扭刚性。例如,可以通过尺寸 增大、选择横剖面的几何形状或者选择材料来获得这种加强。载荷可以包括堆栈的盘巻,在该堆栈盘巻中,相应盘巻的巻轴彼 此轴向对齐。这意味着,在载荷由多个盘巻构成的情况下同样保持力 吸收结构。优选的是,可以在载荷的一个盘巻与下一个盘巻之间布置一分隔 元件。分隔元件确保不会出现交织。尽管有固定和力吸收结构,但如 果载荷在胡乱操持或运输的情况下应当折曲以及容器坯件的辐板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输单元,其包括: 承载器(10); 载荷(30),所述载荷(30)包括至少一个盘卷(1)的辐板(3),所述辐板(3)缠绕在卷轴(6)上; 载荷分配元件(18);和 紧固带(50), 所述载荷(30)由所述承载器(10)承载,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盘卷(1)的卷轴(6)垂直于所述承载器(10)布置, 所述载荷(30)具有面对所述载荷分配元件(18)的上表面(21),所述载荷分配元件(18)布置在载荷的上表面(21)上, 紧固带(50)包围由承载器(10)、卷轴(6)和载荷分配元件(18)形成的力吸收结构(40),适于将载荷固定到承载器上,其特征在于, 承载器(10)具有平的承载表面(17), 所述辐板(3)包括互连的容器坯件(2), 所述载荷(30)具有搁置在所述承载表面(17)上的下表面(22),所述下表面(22)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盘卷的卷轴(6)的端面(25)和由互连的容器坯件(2)的所述辐板(3)的底缘(24)形成的底表面(2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E曼松P尼尔松P古斯塔夫松
申请(专利权)人:爱克林研究与发展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K[丹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