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机器人隔爆驱动轴系快换结构,属于移动机器人
技术介绍
近年来,移动机器人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煤矿等环境中,代替人工进行巡检、救援等工作。由于应用环境多为爆炸性气体环境,移动机器人应具有防爆能力。而在移动机器人的隔爆结构中,驱动轴接合面的隔爆设计是个难点,因为其需要穿过隔爆壳体,连接壳体内部的电机并向外传动动力。当移动机器人驱动轴受负载的扰动,以及零件结构尺寸发生应力形变时,可能发生轴套与轴摩擦而使轴受损,导致驱动轴处隔爆接合面的间隙过大,使其不具备隔爆能力。目前,现有的驱动轴隔爆结构较为复杂,加工成本高,且不易维修。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不易刨轴,加工精度要求低且维修方便的移动机器人隔爆驱动轴系快换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设计一种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且结构简单、不易刨轴、加工精度要求低、维修方便的移动机器人隔爆轴系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移动机器人隔爆驱动轴系快换结构包括壳体,轴承内盖,轴承内盖铜套,驱动轴,轴承,轴承外盖,轴承外盖铜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机器人隔爆驱动轴系快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轴承内盖(200)、轴承内盖铜套(300)、驱动轴(400)、轴承(500)、轴承外盖(600)、轴承外盖铜套(700)、第一和第二O型密封圈(102、103),其中,壳体(100)为移动机器人隔爆箱体的一部分,轴承内盖铜套(300)为半式结构,驱动轴(400)穿过移动机器人壳体(100),连接壳体(100)内部的电机并向外传动动力,轴承(500)为深沟球轴承,安装于轴承内盖(200)和轴承外盖(700)之间,第一O型密封圈(102)安装于轴承内盖(200)和壳体(100)间隙处,轴承外盖铜套(700)为半式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洪磊,吴宗之,康荣学,张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