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设备的动力输出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94718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4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设备的动力输出机壳,包括筒状外壳,筒状外壳的内腔自前至后依次设置有轴孔、齿轮轴台阶腔、散热腔和内齿轮腔;筒状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散热槽,第一散热槽沿筒状外壳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散热槽与内齿轮腔相通。由于在筒状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散热槽,内齿轮与齿轮轴所产生的热量通过各条第一散热槽向外散发,直接通过第一散热槽散发到筒状外壳的外部,大幅度提高散热速度,大幅度提高散热效果,减少内齿轮、齿轮轴的受热磨损,从而延长内齿轮、齿轮轴的寿命;内齿轮通过热套方式安装后,各个第一散热槽的两侧形成多个均匀的支撑条,支撑条卡紧内齿轮的外壁,使得内齿轮的结构牢固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力输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设备的动力输出机壳
技术介绍
自动化设备的动力输出装置,一般包括机壳、内齿轮和齿轮轴,内齿轮安装在机壳中,齿轮轴与内齿轮相啮合并从机壳伸出。为了实现内齿轮、齿轮轴的散热,目前在机壳的内腔中预留一定的空间作为散热区,该散热区设置在内齿轮的前方。内齿轮与齿轮轴所产生的热量,一部分向散热区散发,一部分通过内齿轮与机壳之间的热传导往外散发。内齿轮与齿轮轴所产生的热量向散热区散发的情况下,热量积聚在散热区中,不断累积,容易产生高温。内齿轮与齿轮轴所产生的热量通过内齿轮与机壳之间的热传导往外散发的情况下,其产生的热量主要积聚在内齿轮、齿轮轴处,而通过内齿轮与机壳之间的热传导进行散热,其散热速度慢,散热效果差。通过上述分析,目前动力输出装置的散热结构,还是会造成热量在机壳的内腔、内齿轮、齿轮轴处积聚,容易导致内齿轮、齿轮轴的温度过高,从而导致加速内齿轮、齿轮轴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设备的动力输出机壳,这种自动化设备的动力输出机壳能够大幅度提高散热速度,大幅度提高散热效果,延长内齿轮、齿轮轴的寿命。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自动化设备的动力输出机壳,包括筒状外壳,其特征是:所述筒状外壳的内腔自前至后依次设置有轴孔、齿轮轴台阶腔、散热腔和内齿轮腔;与内齿轮腔位置相应的筒状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散热槽,第一散热槽沿筒状外壳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散热槽与内齿轮腔相通。这种自动化设备的动力输出机壳由于设置了齿轮轴台阶腔,用于安装齿轮轴的台阶,对齿轮轴进行限位,使齿轮轴在转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由于设置了散热腔,内齿轮与齿轮轴所产生的热量,向散热腔散发;由于在筒状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散热槽,内齿轮与齿轮轴所产生的热量通过各条第一散热槽向外散发,直接通过第一散热槽散发到筒状外壳的外部,大幅度提高散热速度,大幅度提高散热效果,减少内齿轮、齿轮轴的受热磨损,从而延长内齿轮、齿轮轴的寿命;由于在筒状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散热槽,节约了材料;由于在筒状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散热槽,内齿轮通过热套方式安装在筒状外壳中后,各个第一散热槽的两侧形成多个均匀的支撑条,支撑条卡紧内齿轮的外壁,使得内齿轮的结构牢固性更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散热槽与所述散热腔相通。将第一散热槽设置为与散热腔相通,散热腔中的热量同样通过各条第一散热槽散发到筒状外壳的外部,避免热量在密闭的散热腔中积聚而产生高温。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筒状外壳的横截面为方形,筒状外壳四个角上均设置有两个第一散热槽。将筒状外壳设置为方形,方便这种自动化设备的动力输出机壳的安装固定,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方形筒状外壳的结构特点,将第一散热槽设置在筒状外壳的四个角上,使得筒状外壳的其它部分不需要设置第一散热槽而可以做得更薄。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筒状外壳各个角上的两个第一散热槽的横截面呈蝴蝶形。筒状外壳各个角上的两个第一散热槽的横截面呈蝴蝶形设置,在充分保证对内齿轮支撑强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拓宽第一散热槽,提高散热效果。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散热腔包括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四个角上的第二散热槽,以及设置在筒状外壳四个侧面上的第三散热槽,第二散热槽、第三散热槽均沿筒状外壳的长度方向延伸。作为本技术再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筒状外壳四个角上均设置有两个第二散热槽,各个第二散热槽均与相应的第一散热槽相通。作为本技术更加优选的方案,所述筒状外壳各个角上两个第二散热槽之间还设置有第四散热槽。作为本技术更加优选的方案,所述筒状外壳各个角上的两个第二散热槽的横截面呈蝴蝶形。筒状外壳各个角上的两个第二散热槽的横截面呈蝴蝶形设置,在充分保证对内齿轮支撑强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拓宽第二散热槽,提高散热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主要优点:由于在筒状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散热槽,内齿轮与齿轮轴所产生的热量通过各条第一散热槽向外散发,直接通过第一散热槽散发到筒状外壳的外部,大幅度提高散热速度,大幅度提高散热效果,减少内齿轮、齿轮轴的受热磨损,从而延长内齿轮、齿轮轴的寿命;由于在筒状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散热槽,内齿轮通过热套方式安装在筒状外壳中后,各个第一散热槽的两侧形成多个均匀的支撑条,支撑条卡紧内齿轮的外壁,使得内齿轮的结构牢固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的剖视图;图3是图1沿B-B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这种自动化设备的动力输出机壳,包括横截面为方形的筒状外壳1,筒状外壳I的内腔自前至后依次设置有轴孔2、齿轮轴台阶腔3、散热腔4和内齿轮腔5 ;与内齿轮腔5位置相应的筒状外壳I四个角上均设置有两个第一散热槽6,各个角上的两个第一散热槽6的横截面呈蝴蝶形,第一散热槽6沿筒状外壳I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散热槽6与内齿轮腔5、散热腔4均相通;散热腔4包括设置在筒状外壳I四个角上的两个第二散热槽401,以及设置在筒状外壳I四个侧面上的第三散热槽402,以及各个角上两个第二散热槽401之间的第四散热槽403,第二散热槽401、第三散热槽402、第四散热槽403均沿筒状外壳I的长度方向延伸,各个第二散热槽401均与相应的第一散热槽6相通,各个角上的两个第二散热槽401的横截面呈蝴蝶形。这种自动化设备的动力输出机壳由于设置了齿轮轴台阶腔3,用于安装齿轮轴的台阶,对齿轮轴进行限位,使齿轮轴在转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由于设置了散热腔4,内齿轮与齿轮轴所产生的热量,向散热腔散发;由于在筒状外壳I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散热槽6,内齿轮与齿轮轴所产生的热量通过各条第一散热槽6向外散发,直接通过第一散热槽6散发到筒状外壳I的外部,大幅度提高散热速度,大幅度提高散热效果,减少内齿轮、齿轮轴的受热磨损,从而延长内齿轮、齿轮轴的寿命;由于在筒状外壳I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散热槽6,节约了材料;由于在筒状外壳I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散热槽6,内齿轮通过热套方式安装在筒状外壳中后,各个第一散热槽6的两侧形成多个均匀的支撑条,支撑条卡紧内齿轮的外壁,使得内齿轮的结构牢固性更好。另外,将第一散热槽6设置为与散热腔4相通,散热腔4中的热量同样通过各条第一散热槽6散发到筒状外壳I的外部,避免热量在密闭的散热腔4中积聚而产生高温。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自动化设备的动力输出机壳,包括筒状外壳,其特征是:所述筒状外壳的内腔自前至后依次设置有轴孔、齿轮轴台阶腔、散热腔和内齿轮腔;与内齿轮腔位置相应的筒状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散热槽,第一散热槽沿筒状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化设备的动力输出机壳,包括筒状外壳,其特征是:所述筒状外壳的内腔自前至后依次设置有轴孔、齿轮轴台阶腔、散热腔和内齿轮腔;与内齿轮腔位置相应的筒状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散热槽,第一散热槽沿筒状外壳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散热槽与内齿轮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升谢荣生吴达宗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南粤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