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刃具用薄规格热轧钢带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轧带钢应用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刃具用薄规格热轧钢带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刃具用钢广泛应用于金属、石材和木材的切削刃具加工,刃具工作环境和加工工艺要求切削刃具用钢具有较高的硬度、较好的耐磨性以及较高的回火抗力,同时对原料加工性能和平面度的要求也较高。目前刃具用钢一般采用冷轧+退火钢带为原料,但是采用冷轧退火原料的成本较高,所以目前也考虑采用热轧原料来制作切削刃具。然而,切削刃具用钢成分设计中一般采用0.80以上的C,并添加较高的合金元素Cr、Mn、V、Si等,其制作过程中变形抗力较大,采用传统热连轧流程难以直接生产厚度3.0mm以下的薄规格产品。另外,直接采用热轧材进行加工时,由于热轧材本身的硬度高,因此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冲裁开裂等问题。近年来,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也生产了碳含量较高和厚度较薄的产品。授权公告号为CN101773930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生产65Mn热轧钢板的方法,精炼过程进行合金化处理后的钢水的化学成分为:C:0.62~0.70%、Si:0.17~0.37%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刃具用薄规格热轧钢带,其特征在于:钢中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0.85~1.00%,Si:1.00~1.60%,Mn:0.20~0.70%,P≤0.015%,S≤0.010%,N≤0.008%,Cr:0.90~1.30%,Als:0.020~0.05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产品厚度为1.2~3.2mm,产品硬度≤201HV,带状组织小于1.0级,双边脱碳层厚度占带钢厚度的比例小于1.5%,产品的不平度小于16m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刃具用薄规格热轧钢带,其特征在于:钢中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0.85~1.00%,Si:1.00~1.60%,Mn:0.20~0.70%,P≤0.015%,S≤0.010%,N≤0.008%,Cr:0.90~1.30%,Als:0.020~0.05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产品厚度为1.2~3.2mm,产品硬度≤201HV,带状组织小于1.0级,双边脱碳层厚度占钢带厚度的比例小于1.5%,产品的不平度小于16mm/m;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冶炼、精炼、真空处理和连铸:连铸浇钢时,钢水的过热度控制为15~35℃,连铸坯厚度控制为50~70mm;2)加热:加热步骤1)所得的铸坯,铸坯入炉温度控制为950~1100℃,出炉温度控制为1200℃~1250℃,铸坯在炉时间控制为30~120min,加热所用燃料的空燃比控制为1.00~1.25;3)控轧:对步骤2)中所得的铸坯进行粗轧和精轧,精轧的第一道次和第二道次的压下率均控制在35~60%,精轧末道次压下率≤15%,终轧温度控制为900~960℃;4)控冷:对步骤3)中所得的钢板进行控冷处理,采用层流冷却,冷却终止温度控制为610~650℃,冷却速率≥30℃/s;5)卷取:对步骤4)中所得的钢板进行卷取处理,卷取温度控制为620℃~680℃;6)缓冷:对步骤5)中所得的钢卷进行缓冷处理,缓冷时间控制为48~72h;7)退火:对步骤6)中所得的钢卷进行恒温退火处理,退火温度控制为660~850℃,退火时间控制为6~20h;8)平整:对步骤7)中所得的钢卷进行平整处理,即得到刃具用薄规格热轧钢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刃具用薄规格热轧钢带,其特征在于:钢中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0.85~0.95%,Si:1.25~1.50%,Mn:0.45~0.58%,P≤0.013%,S≤0.010%,N≤0.008%,Cr:0.90~1.28%,Als:0.020~0.04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刃具用薄规格热轧钢带,其特征在于:钢中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0.94%,Si:1.50%,Mn:0.50%,P≤0.013%,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文,韩斌,蔡珍,汪水泽,张剑君,朱万军,甘小龙,孙宜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