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充气轮胎及用于制造该非充气轮胎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56489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3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加了轮辐和胎面环之间和/或轮辐与轮毂之间的结合强度以提高耐久性。非充气轮胎设置有胎面环、轮毂以及轮辐,其中,轮辐一体地设置有:外环形部,该外环形部的外周表面通过第一粘附层结合在胎面环的内周表面;内环形部,该内环形部的内周表面通过第二粘附层结合在轮毂的外周表面上;以及联接内环形部与外环形部的轮辐部。胎面环的内周表面和/或轮毂的外周表面包括具有范围从3μm至1000μm的表面粗糙度Ra(算术平均粗糙度)或范围从30μm至5000μm的表面粗糙度Rz(十点平均粗糙度)的粗糙化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设及非充气轮胎(airlesstire)W及用于制造该非充气轮胎的方法,该非 充气轮胎提高了轮福与胎面环之间和/或轮福与轮穀之间的结合强度W改善耐久性。
技术介绍
作为传统的非充气轮胎,具有实屯、橡胶结构的实屯、轮胎主要用于工业车辆。然而, 具有实屯、橡胶结构的轮胎质量较大并且减震性较差。因此,该轮胎并不适用于看重乘坐舒 适性的客车。 为了改善运种非充气轮胎的乘坐舒适性W使轮胎能适用于客车,已经提出了通过 W放射形式排列的轮福连接胎面环与轮穀的结构(下文可称为"轮福结构")(例如,参见专 利文献1)。 并且专利文献1提出了在胎面环与轮福之间并且在轮福与轮穀之间进行粘附性 结合。在运种情况下,能够通过适当选择粘合剂充分确保结合强度,并且能够在作为轮胎使 用时施加对负荷(上下负荷、前后力,横向力等)的必要阻力。 然而,当安装在实际车辆上的非充气轮胎多次运行时,存在W下现象,即,路上的 沙子、石块等撞击轮胎W及在停车时轮胎与路牙接触。就它们撞击轮福自身、胎面环自身或 轮穀自身而言,运样的撞击和接触不具有特别的问题。然而,它们偶然撞击轮福与胎面环之 间的结合部和/或轮福与轮穀之间的结合部,由此损坏粘附层的外端部。当运样的损坏产 生时,沙子和碱石等进入损坏部的空隙中,并且损坏渐渐变得严重。然后,损坏引起轮福与 胎面环之间和/或轮福与轮穀之间的片状剥落;因此,该损坏使轮胎的耐久性劣化。 为了防止运样的片状剥落,有必要更多地提高至少轮福与胎面环之间的结合强度 本身和/或轮福与轮穀之间的结合强度本身W抑制损坏的发展。 现有技术文献 [000引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 2008-260514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将解决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该非充气轮胎 提高了轮福与胎面环之间和/或轮福与轮穀之间的结合强度W改善耐久性。[001引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申请的第一专利技术是一种非充气轮胎,该非充气轮胎包括:筒形胎面环,该筒形胎 面环包括接触区域;轮穀,该轮穀设置在胎面环的径向方向上的内侧并且固定至车轴;W 及轮福,该轮福连接胎面环与轮穀。轮福由W高聚合物材料制成的铸造成形体形成,并且一 体地包括:外环形部,该外环形部的外周表面通过由粘合剂制成的第一粘附层结合在胎面 环的内周表面上;内环形部,该内环形部的内周表面通过由粘合剂制成的第二粘附层结合 在轮穀的外周表面上;w及轮福部,该轮福部连接外环形部与内环形部。胎面环的内周表面 和/或轮穀的外周表面形成为粗糖化表面,所述粗糖化表面具有范围从3ym至1000ym的 表面粗糖度Ra(算术平均粗糖度)或范围从30ym至5000ym的表面粗糖度化(十点平均 粗糖度)。 本申请的第二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制造根据第一专利技术的非充气轮胎的方法。该制造方 法包括第一涂覆过程、第二涂覆过程W及成形过程,在第一涂覆过程中,将粘合剂施于胎面 环的内周表面上W形成第一粘附层,在第二涂覆过程中,将粘合剂施于轮穀的外周表面上 W形成第二粘附层。该成形过程包括将具有粘合剂的胎面环和轮穀置于铸模中W形成与位 于胎面环与轮穀之间的轮福对应的空间的步骤,W及将高聚合物材料的原材料流体填充至 所述空间中W与胎面环和轮穀一体地形成轮福的步骤。在第一涂覆过程和/或第二涂覆过 程之前,执行表面粗糖化处理,在该表面粗糖化处理中,使胎面环的内周表面和/或轮穀的 外周表面粗糖化成使得内周表面和/或外周表面具有范围从3ym至1000ym的表面粗糖 度Ra(算术平均粗糖度)或范围从30ym至5000ym的表面粗糖度化(十点平均粗糖度)。W上提到的"表面粗糖度Ra(算术平均粗糖度)"是指基于JISB0601的章节4. 21 的值;并且"表面粗糖度Rz(十点平均粗糖度)"是指基于JISB0601的附录JA. 1的值。 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W上提到的,在本专利技术中,非充气轮胎具有通过第一粘附层在胎面环与轮福之 间形成的结合W及通过第二粘附层在轮福与轮穀之间形成的结合。胎面环的待被施W第一 粘附层的内周表面和/或轮穀的待被施W第二粘附层的外周表面形成为具有范围从3ym 至1000ym的表面粗糖度Ra(算术平均粗糖度)或范围从30ym至5000ym的表面粗糖度 Rz(十点平均粗糖度)的粗糖化表面。W运种方式,由于胎面环的内周表面和/或轮穀的外周表面是粗糖化表面,因此 能够增加与粘合剂的接触面积。并且粘合剂进入粗糖化表面的凹凸体之中并且相互缠结, 由此提高结合强度。结果是,同样是在沙子和石块在行驶中的撞击W及与路牙的接触引起 粘附层的外端部处的损坏时,能够抑制损坏的发展,并且能够抑制轮福与胎面环和/或轮 福与轮穀之间的片状剥落,由此提高轮胎的耐久性。 当表面粗糖度Ra或化降到低于上述范围时,结合强度的增强效果是不充分的,并 且轮胎的耐久性不能够充分地提高。在胎面环的内周表面是粗糖化表面的情况下,当表面 粗糖度Ra或化超出上述范围时,粗糖化表面上的凸出部分的橡胶混合至轮福的外环形部 的外周表面侧中,并且外环形部的外周表面的强度下降;因此可能引起轮胎的耐久性劣化。 当轮穀的外周表面是粗糖化表面且表面粗糖度Ra或化超出上述范围时,轮穀自身的强度 下降,并且可能在使用期间引起轮穀自身的损坏。【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了根据第一专利技术的非充气轮胎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子午线截面图。 图3为放大地示出胎面环、轮福与轮穀之间的结合部的截面图。[002引图4(A)至图4值)为在轮福板的阵列状态的平面中的概念性展开图,其中,该轮福 部包括轮福板列。 图5 (A)至图5值)为在轮福板的状态的平面中的概念性展开图,其中,该轮福部包 括沿周向方向连续延伸的轮福板列。图6(A)至图6度)为示出了第一覆盖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部分截面图。 图7(A)至图7度)为示出了第二覆盖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部分截面图。 图8(A)至图8做为示出了根据第二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非充气轮胎的方法中的成形 过程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根据第一专利技术的非充气轮胎1包括筒形胎面环2、轮穀3W 及轮福4,其中,筒形胎面环2具有接触区域S,轮穀3设置在胎面环2的径向内侧上并且固 定至车轴J,并且轮福4连接胎面环2与轮穀3。本实施方式示出了非充气轮胎形成为客车 用轮胎的情况。 胎面环2是与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相当的部分并且包括胎面胶部2A和埋设在胎面 胶部2A中的增强帘线层2B。 对于胎面胶部2A而言,优选地采用在对于接地的摩擦力方面和耐磨损性方面优 异的橡胶组合物。并且为了给予湿地性能,在形成胎面环2的外周表面的接触区域S上,W 各种花纹形状形成胎面沟槽(未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9/CN105189143.html" title="非充气轮胎及用于制造该非充气轮胎的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非充气轮胎及用于制造该非充气轮胎的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充气轮胎,包括:筒形胎面环,所述筒形胎面环包括接触区域,轮毂,所述轮毂设置在所述胎面环的径向方向上的内侧并且固定至车轴,以及轮辐,所述轮辐连接所述胎面环与所述轮毂;其中,所述轮辐由以高聚合物材料制成的铸造成形体形成并且一体地包括:外环形部,所述外环形部的外周表面通过由粘合剂制成的第一粘附层结合在所述胎面环的内周表面上;内环形部,所述内环形部的内周表面通过由粘合剂制成的第二粘附层结合在所述轮毂的外周表面上;以及轮辐部,所述轮辐部连接所述外环形部与所述内环形部;并且所述胎面环的所述内周表面和/或所述轮毂的所述外周表面形成为粗糙化表面,所述粗糙化表面具有范围从3μm至1000μm的表面粗糙度Ra——算术平均粗糙度,或范围从30μm至5000μm的表面粗糙度Rz——十点平均粗糙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村和光杉谷信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