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皱缩碳纤维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64475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2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品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防皱缩碳纤维织物,包括无纺布层以及被无纺布层所夹持的碳纤维层,碳纤维层由纬线与经线交织而成,经线与纬线由位于内部的碳纤维长丝以及包覆碳纤维长丝的聚乳酸玉米纤维层所组成。通过三层复合的碳纤维织物,有效地提高了碳纤维织物的防皱效果;同时,通过在碳纤维长丝外部设置聚乳酸玉米纤维层,能够使整个碳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机械性能和染色性能,可以有效提高防皱缩碳纤维织物的表面舒适度和染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皱缩碳纤维织物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人们通常使用天然纤维或人造纤维纺织成布,以满足日常生活中的需求,而布的韧性和抗拉强度是重要的质量考核标准;现有技术中对于布的补强,通常采用人造纤维、或者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混纺的方式实现,而人造纤维通常采用涤纶或丙纶纤维,这种补强布,虽然具有一定的韧性和抗拉强度,但是面对建筑建材或是其它需要较大承重的情况时,仍然略显不足,另外,这种具补强功能的织物由于采用较高含量的人造纤维,其染色性能和舒适度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较高韧性和抗拉强度,同时染色性能和舒适度也较好的一种防皱缩碳纤维织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皱缩碳纤维织物,包括无纺布层以及被无纺布层所夹持的碳纤维层,所述碳纤维层由玮线与经线交织而成,所述经线与玮线由位于内部的碳纤维长丝以及包覆所述碳纤维长丝的聚乳酸玉米纤维层所组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无纺布层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碳纤维层的厚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乳酸玉米纤维层的厚度小于碳纤维长丝的半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三层复合的碳纤维织物,有效地提高了碳纤维织物的防皱效果;同时,通过在碳纤维长丝外部设置聚乳酸玉米纤维层,能够使整个碳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机械性能和染色性能,可以有效提高防皱缩碳纤维织物的表面舒适度和染色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防皱缩碳纤维织物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碳纤维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经线或者玮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请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防皱缩碳纤维织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防皱缩碳纤维织物100,包括无纺布层1,3以及被无纺布层1,3所夹持的碳纤维层2。该碳纤维层2由玮线21与经线22交织而成,经线21与玮线22由位于内部的碳纤维长丝10以及包覆所述碳纤维长丝的聚乳酸玉米纤维层11所组成。通过这种结构,可以使该碳纤维织物具有较好的抗拉强度和韧性,并通过无纺布层1,3夹持碳纤维层2,实现了整个碳纤维织物的防皱效果。同时,通过在碳纤维长丝10外部设置聚乳酸玉米纤维层11,能够使该碳纤维织物100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机械性能和染色性能,可以有效提高防皱缩碳纤维织物100的表面舒适度和染色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无纺布层1,3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碳纤维层2的厚度,该聚乳酸玉米纤维层11的厚度小于碳纤维长丝10的半径。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主权项】1.一种防皱缩碳纤维织物(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纺布层(1,3)以及被无纺布层(1,3)所夹持的碳纤维层(2),所述碳纤维层(2)由玮线(21)与经线(22)交织而成,所述经线(21)与玮线(22)由位于内部的碳纤维长丝(10)以及包覆所述碳纤维长丝的聚乳酸玉米纤维层(11)所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皱缩碳纤维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层(1,3)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碳纤维层(2)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皱缩碳纤维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玉米纤维层(11)的厚度小于碳纤维长丝(10)的半径。【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纺织品
,并公开了一种防皱缩碳纤维织物,包括无纺布层以及被无纺布层所夹持的碳纤维层,碳纤维层由纬线与经线交织而成,经线与纬线由位于内部的碳纤维长丝以及包覆碳纤维长丝的聚乳酸玉米纤维层所组成。通过三层复合的碳纤维织物,有效地提高了碳纤维织物的防皱效果;同时,通过在碳纤维长丝外部设置聚乳酸玉米纤维层,能够使整个碳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机械性能和染色性能,可以有效提高防皱缩碳纤维织物的表面舒适度和染色效果。【IPC分类】B32B9/00, B32B33/00【公开号】CN204801140【申请号】CN201520527001【专利技术人】缪黎燕, 缪黎丽, 邵敏强, 裴强, 缪伯承, 陈益军 【申请人】宜兴市飞舟高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申请日】2015年7月1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皱缩碳纤维织物(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纺布层(1,3)以及被无纺布层(1,3)所夹持的碳纤维层(2),所述碳纤维层(2)由纬线(21)与经线(22)交织而成,所述经线(21)与纬线(22)由位于内部的碳纤维长丝(10)以及包覆所述碳纤维长丝的聚乳酸玉米纤维层(11)所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黎燕缪黎丽邵敏强裴强缪伯承陈益军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飞舟高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