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91086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2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护织物。该织物为至少由导电聚酯复合全牵伸丝和纯聚酯拉伸变形丝、或者至少由导电聚酯复合拉伸变形丝和纯聚酯全牵伸长丝形成的机织物;且该织物对于PM2.5的通尘捕集效率为85%以上。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织物具有较低的表面摩擦系数和持久的抗静电性,可以使被织物捕集的PM2.5快速脱落,避免对室内环境的2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织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护织物,具体涉及一种对于PM2.5具有高捕集效率和低附着率的防护织物。
技术介绍
随着空气污染的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空气中微小颗粒对人体健康存在的巨大威胁。其中PM2.5因其粒径小,容易被人吸入危害最大。PM2.5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由于其可吸入肺,并且可以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小于10ug/m-3为安全值。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很多城市的PM2.5浓度均全年大于60ug/m-3,冬季更超过了100ug/m-3,少数北方城市甚至出现过400ug/m-3以上的极端天气。很显然这样的高浓度必然会危害到人身健康,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室外活动后PM2.5会附着于外衣或透过外衣粘附到内衣,这些PM2.5在室内脱落下来,且不易扩散到室外,导致室内PM2.5浓度不断增加,长时间吸入这种空气后,PM2.5微粒大量进入肺泡和血液循环系统,极大地危害了身体健康。现有的普通织物并不能实现对于PM2.5的高过滤和和低附着的目的。目前,阻挡PM2.5被人体吸入主要是通过口罩过滤来实现。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3776206U中公开了一种过滤PM2.5的口罩,利用口罩的6层结构提高通尘捕集效率,但是这种多层结构的织物结构复杂,手感粗糙不细腻,不适合制作服装,而且捕集的PM2.5被存储在多层结构之间的孔隙内,进入室内后仍然会不断释放导致室内PM2.5浓度增加,形成2次污染。再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3446633U中公开了一种可过滤空气的的服装,其将口罩和装有活性炭的滤盒通过吸管连接起来,空气经过过滤盒再被人体吸入。虽然获得了较好的过滤效果,但其制作工艺复杂,成本很高,使用不方便,而且进入室内后附着于衣服上的PM2.5依然会不断释放,形成2次污染,此外将活性炭滤盒、吸管、口罩置于衣服上,降低了穿着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PM2.5具有高捕集效率并且被捕集的粒子能够快速脱落的防护织物。降低PM2.5附着在外衣或透过外衣粘附到内衣上的几率,避免室内PM2.5浓度的提高。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织物,织物至少由导电聚酯复合全牵伸丝(FDY)和纯聚酯拉伸变形丝(DTY)、或者至少由导电聚酯复合拉伸变形丝(DTY)和纯聚酯全牵伸长丝(FDY)形成的机织物;且该织物对于PM2.5的通尘捕集效率为85%以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织物对于PM2.5的通尘捕集效率达到85%以上,而且PM2.5在织物上的附着率仅为纯涤纶长丝织物的20%~30%,有效减少了附着在衣服上的PM2.5对室内环境的影响;(2)本专利技术的织物具有较低的摩擦带电压,降低了穿着时因静电产生的不适感;而且抗静电效果持久,穿着舒适性好。(3)本专利技术的织物外观风格高档、手感细腻光滑,触感柔软。附图说明图1为聚酯导电复合丝的截面连续筋状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至少由导电聚酯复合FDY和纯聚酯DTY、或者至少由导电聚酯复合DTY和纯聚酯FDY形成机织物;且该织物对于PM2.5的通尘捕集效率为85%以上。其中FDY表面光滑有助于PM2.5的脱落,降低附着率,但是对通尘捕集效率不利,较DTY低10%左右;而DTY的卷曲有利于PM2.5的捕集,但是捕集后的PM2.5微粒不易脱落,附着率较FDY高15%左右。另外,短纤纱的通尘捕集捕集效率较FDY、DTY要高,但是附着率又要比FDY高25%左右,因此本专利技术中将DTY和FDY配合使用。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导电聚酯复合FDY或者DTY中导电成分的含量为0.5~6.0%;且导电成分在纤维截面呈连续筋状均匀分布。其中导电成分的含量过低的话,抗静电效果差;而含量过高的话,则会增加纺丝、织造的难度,同时也会影响染色效果和穿着舒适性。综合考虑,导电成分的含量优选为2~4%。导电成分在纤维截面呈连续筋状均匀分布,筋状分布包括部分漏出和全部漏出,考虑到导电性的持续性和穿着性,优选部分漏出分布。导电成分优选为碳素、金属或导电性聚合物,进一步优选为碳素或导电性聚合物,更优选为导电性聚合物。比如通过将导电性聚合物粒子混入纤维纺丝液进行纺丝,或者是通过将导电性聚合物与纤维基质复合纺丝获得。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导电聚酯复合FDY或者DTY优选单纤维根数为48~96根、细度为33~165dtex。单纤维细度越大,单丝间孔隙越大,通尘捕集效率就越低,而且单纤维细度越大,刚度越大则越不易弯曲,织物表面越凹凸,摩擦系数也就越大;单纤维细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大,PM2.5就越容易被吸附且不易脱散,容易对室内产生二次污染。本专利技术中导电聚酯复合FDY或者DTY的细度更优选为55~84dtex。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导电聚酯复合FDY或者DTY的比电阻为108~1010Ω・㎝,占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织物总重量的30%以上。考虑到织造性,本专利技术优选导电聚酯复合FDY或者DTY作为经纱使用,且其占经纱总重量的50%~100%。本专利技术所用纯聚酯FDY或者DTY优选单纤维根数为48~144根、细度为55~110dtex。单纤细度越大,单丝间孔隙越大,通尘捕集效率就越低;单纤细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大,PM2.5就越容易被吸附且不易脱散,容易对室内产生二次污染。本专利技术中纯聚酯FDY或者DTY的单纤维根数优选为72~96根。本专利技术的组织优选为平纹或者双层组织,经向紧度为50%~70%、纬向紧度为40%~60%。平纹或双层组织结构紧密,与同紧度的2/1斜纹、3/1斜纹、变化斜纹、缎纹、重平组织等相比,通尘捕集效率相对提高。如果紧度过小的话,织物的通尘捕集效率不良;如果紧度过高的话,织布时会出现断纱、织机震动过大,织造效率低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织物优选孔径为0.5~2um、孔隙率为2~3%,可以保证织物对于PM2.5较高的通尘捕集效率。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织物优选经过抗静电或抗花粉加工后再经过轧光整理而得到,通过抗静电或抗花粉加工可以进一步降低PM2.5的附着率。具体为将织造好的待加工织物放入盛有抗静电树脂液或抗花粉树脂液的树脂槽中浸渍,再采用轧辊进行轧压,得到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织物。其中抗花粉加工是指通过浸轧的方式使抗花粉整理剂附着到织物上,并逐步渗透到织物内部并粘附在纤维之间。比如拓纳公司生产的抗花粉剂BAYPROTECT或NANO-POLLEN等。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织物优选摩擦系数不高于0.240,这样更有利于PM2.5的滑落,降低附着率。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织物的具体生产方法举例如下:织造:先将作为经纱的导电聚酯复合长丝和纯聚酯长丝整经→上浆→并轴→穿综插筘等常规工序,然后与作为纬纱纯聚酯DTY在织机上进行交织形成坯布,其中经向上导电聚酯复合长丝和纯聚酯长丝的配列比为1:1~5:1;染色后整理:坯布缝头→精练→中间定型→染色→后干燥→树脂加工→后整理定型→轧光。其中,精练:通过精练加工为织物退浆同时祛除杂质,采用平幅精练机,温度90~100℃条件,通过本工程后浆料和杂质被祛除,为染色加工做基础。中间定型:控制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定型温度160~190℃,设定幅宽为精练后幅宽,风速为20~30Hz,采用拉幅定型机。树脂加工:优选条件,采用抗静电剂,降低织物摩擦带电压,提高织物的抗静电性能,温度130~150℃,抗静电剂用量5~15g/L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护织物,其特征是:该织物至少由导电聚酯复合全牵伸丝和纯聚酯拉伸变形丝、或者至少由导电聚酯复合拉伸变形丝和纯聚酯全牵伸长丝形成的机织物;且该织物对于PM2.5的通尘捕集效率为85%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织物,其特征是:该织物为至少由导电聚酯复合全牵伸丝和纯聚酯拉伸变形丝,或者至少由导电聚酯复合拉伸变形丝和纯聚酯全牵伸长丝形成的机织物;且该织物对于PM2.5的通尘捕集效率为85%以上;所述导电聚酯复合全牵伸丝或者拉伸变形丝中,导电成分的含量为0.5~6.0%;且导电成分在纤维截面呈连续筋状均匀分布;单纤维根数为48~96根、细度为33~165dtex;所述导电聚酯复合全牵伸丝或者拉伸变形丝位于该织物的经向,占经纱的50%~100%,经纱由导电聚酯复合全牵伸丝和纯聚酯拉伸变形丝,或导电聚酯复合拉伸变形丝和纯聚酯全牵伸长丝形成时,经向上导电聚酯复合全牵伸丝和纯聚酯拉伸变形丝,或导电聚酯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鹏蔡东照楚正兵庄燕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