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轴流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61907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2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轴流泵,它包括泵体内置随泵轴旋转的叶轮。所述泵体呈弯管状,一端内腔设有内轴座,弯曲段外壁设有与内轴座同轴的外轴座。所述泵轴两端分别由内轴座和外轴座共同支承旋转,泵轴外伸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电机输出轴。所述叶轮为开式结构,均布在轮毂壁上的叶片按顺时针方向斜排列,叶片进口安放角β1和出口安放角β2是一样大小的锐角。由于叶轮的叶片进出口边形状和安放角相同,叶轮正反转产生的效能一样,所以泵体没有固定的进口和出口,只要控制电机变向旋转即可实现进口变换成出口,出口变换成进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容易做到自动控制电机变向旋转,特别适合无人机舱的压载系统配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机械,具体地讲,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流栗,特别是一种按需改变输出液流方向的轴流栗。
技术介绍
轴流栗属于大流量低扬程一类的栗品种,在工农业生产中通常作为定向输送大流量液体的专用栗。船舶属于人造大型漂浮物,在该载体上装卸货物时需要及时配重,以保持船体平衡姿态,否则偏重易造成倾履事故。当今,大中型船舶都设有压载舱,该结构通过调整船体左右两侧压载舱的蓄水量来调节平衡。压载舱蓄水量由船舶配套的压载系统负责调节,轴流栗是压载系统中的主体构件,充分利用轴流栗大流量输送液体的特性实现快速配重。现实中,商品轴流栗内置叶轮均为螺旋式叶片,此种传统结构的叶片进口安放角!^比叶片出口安放角β 2小。安放角递升式叶片旋转时让液流在输出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增压,以提高输出效率。但是,配置这种结构叶轮的轴流栗只能定向输送液流,不可以反向输送。工程中,为了满足压载舱蓄水量双向调节需求,现有技术采用管道和阀门与轴流栗组成压载系统,利用管道不同位置安装的阀门开启或关闭,来控制轴流栗输出液流的方向。尽管这种外置阀控结构可以做到按需调节,但连接结构复杂、体积大、操作步骤繁、调控及时性差,一旦工作人员发生误操作或操作不到位,会造成压载系统功能失效而引发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市售轴流栗配置螺旋状叶片不可以双向输送液流的不足,提出一种内置叶片结构简单、合理,水力性能优,运转效率高,对传输液流无方向限制的双向轴流栗O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双向轴流栗,它包括栗体内置随栗轴旋转的叶轮。所述栗体呈弯管状,一端内腔设有内轴座,弯曲段外壁设有与内轴座同轴的外轴座,栗体弯曲段内壁均布顺管弯而设的弧形导流片。所述栗轴为细长轴,两端分别由内轴座和外轴座共同支承旋转,栗轴外伸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电机输出轴引入动力。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叶轮为开式结构,均布在轮毂壁上的叶片按顺时针方向斜置排列,叶片进口安放角P1和叶片出口安放角β 2是一样大小的锐角。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叶轮的叶片进口安放角P1和叶片出口安放角β 2为20°?30°的锐角。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叶轮的叶片纵向截面为S型或翼型。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栗结构中无液流方向限制,电机变向调节便捷;2、电机变向技术成熟,易做到自动化控制,符合无人机舱配套条件;3、双向轴流栗不需配置阀控管道回路,此结构简单、体积小,大大简化压载系统,既节省制造成本,也可避免发生人工操作误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剖面示意图,图中展示的实施例仅配一只叶轮。图2是本技术结构剖面示意图,图中展示的实施例配两只叶轮。图3是叶轮外置叶片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晰展示叶片结构,图中仅留一只叶片,该叶片纵向截面为S型。图4是叶轮外置叶片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晰展示叶片结构,图中仅留一只叶片,该叶片纵向截面为翼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图1所示的双向轴流栗,它包括栗体I内置随栗轴3旋转的叶轮2。栗体2是主体构件,呈弯管状,一端内腔设有内轴座1.1,弯曲段外壁设有与内轴座1.1同轴的外轴座1.3。为了减少栗体I内腔产生紊流,提高过流效率,在栗体I弯曲段内壁均布顺管弯而设的弧形导流片1.2。栗轴3为细长轴,两端分别由内轴座1.1和外轴座1.2共同支承旋转。栗轴3外伸端通过联轴器4连接电机输出轴5引入动力,本实施例中栗轴3内伸端配装I只叶轮2。所述叶轮2是轴流栗的核心构件,开式结构的叶轮2轮毂壁上均布的叶片按顺时针方向斜置排列,本实施例叶轮2的叶片纵向截面如图3所示的S型,该叶片进口安放角P1和叶片出口安放角β 2是22°。在此锐角条件下,叶片切入液体的阻力小,有利于高效输出。由于叶轮2的叶片进出口边形状相同、安放角相同,叶轮2正反转产生的效能就一样,所以栗体I没有固定的进口和出口,只要控制电机变向旋转即可实现液流方向改变,使得进口变换成出口,出口变换成进口很容易。当今电机变向旋转控制技术普及,很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由此可以满足无人机舱配套条件。本实施例配套在2万吨油船压载系统中,不需配备交错排列的阀控管道回路,一方面大大节省配套空间,另一方面节省制造成本,最重要的是压载液流变向快捷,调控及时性好,而且避免发生人工操作误差。实施例2图2是本技术又一项实施例,该实施例配套在5万吨集装箱船压载系统中,因工况需求的扬程值比实施例1高,故本实施例配装两只结构和尺寸完全相同的叶轮2,所配叶轮2的叶片纵向截面为翼形,叶片进口安放角P1和出口安放角β 2均为30°。本实施例叶片安放角取大值锐角是基于设计扬程指标要求,运转时先由第一只叶轮2吸入液流,获得一定动能的液流再经第二只叶轮2进一步加速输出,从而满足工况实际需求。本实施例其它相关结构同实施例1相同,应用效果也相似,所以不再重复论述。以上两项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优选例,并非对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精神前提下,任何针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设计,均落入本技术要求保护的内容。【主权项】1.一种双向轴流栗,它包括栗体⑴内置随栗轴⑶旋转的叶轮⑵;所述栗体⑴呈弯管状,一端内腔设有内轴座(1.1),弯曲段外壁设有与内轴座(1.1)同轴的外轴座(1.3),栗体(I)弯曲段内壁均布顺管弯而设的弧形导流片(1.2);所述栗轴(3)为细长轴,两端分别由内轴座(1.1)和外轴座(1.2)共同支承旋转,栗轴(3)外伸端通过联轴器(4)连接电机输出轴(5)引入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2)为开式结构,均布在轮毂壁上的叶片按顺时针方向斜置排列,叶片进口安放角P1和叶片出口安放角β 2是一样大小的锐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轴流栗,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⑵的叶片进口安放角P1和叶片出口安放角β 2为20°?30°的锐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轴流栗,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2)的叶片纵向截面为S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轴流栗,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⑵的叶片纵向截面为翼型。【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轴流泵,它包括泵体内置随泵轴旋转的叶轮。所述泵体呈弯管状,一端内腔设有内轴座,弯曲段外壁设有与内轴座同轴的外轴座。所述泵轴两端分别由内轴座和外轴座共同支承旋转,泵轴外伸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电机输出轴。所述叶轮为开式结构,均布在轮毂壁上的叶片按顺时针方向斜排列,叶片进口安放角β1和出口安放角β2是一样大小的锐角。由于叶轮的叶片进出口边形状和安放角相同,叶轮正反转产生的效能一样,所以泵体没有固定的进口和出口,只要控制电机变向旋转即可实现进口变换成出口,出口变换成进口。本技术容易做到自动控制电机变向旋转,特别适合无人机舱的压载系统配套。【IPC分类】F04D29/18, F04D13/06【公开号】CN204805151【申请号】CN201520484498【专利技术人】李琳, 康灿, 姜庆华 【申请人】江苏德华泵业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申请日】2015年7月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轴流泵,它包括泵体(1)内置随泵轴(3)旋转的叶轮(2);所述泵体(1)呈弯管状,一端内腔设有内轴座(1.1),弯曲段外壁设有与内轴座(1.1)同轴的外轴座(1.3),泵体(1)弯曲段内壁均布顺管弯而设的弧形导流片(1.2);所述泵轴(3)为细长轴,两端分别由内轴座(1.1)和外轴座(1.2)共同支承旋转,泵轴(3)外伸端通过联轴器(4)连接电机输出轴(5)引入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2)为开式结构,均布在轮毂壁上的叶片按顺时针方向斜置排列,叶片进口安放角β1和叶片出口安放角β2是一样大小的锐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琳康灿姜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华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