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和良专利>正文

模具顶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5643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1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包括定模(1)、动模和顶杆(6),所述的定模(1)和动模呈上下布置,在两者之间的内侧中部分别布置有定模模芯(2)和动模模芯,所述的定模模芯(2)和动模模芯之间相互接触并形成模腔(3),所述的定模(1)内部的下侧布置有顶杆固定板(9),所述的顶杆固定板(9)的上侧安装有顶杆压板(10),所述的顶杆压板(10)的上侧连有呈竖直对称布置的两根顶杆(6),所述的顶杆(6)的一端与模腔(3)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顶杆固定板和顶杆压板代替传统的弹簧,使得顶出机构能平衡顶出产品,减少了产品的变形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顶出结构
技术介绍
模具在开模后,需要将模腔里的铸件顶出,一般的顶出机构通过在顶杆的尾端安装弹簧,借助弹簧的弹力来顶出产品。但是弹簧用久了就会使弹簧韧性逐渐降低,使得顶出产品时会因顶出不平衡而造成产品的变形量加大,这无疑增加了接下去工序整形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模具顶出结构,通过顶杆固定板和顶杆压板代替传统的弹簧,使得顶出机构能平衡顶出产品,减少了产品的变形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模具顶出结构,包括定模、动模和顶杆,所述的定模和动模呈上下布置,在两者之间的内侧中部分别布置有定模模芯和动模模芯,所述的定模模芯和动模模芯之间相互接触并形成模腔,所述的定模内部的下侧布置有顶杆固定板,所述的顶杆固定板的上侧安装有顶杆压板,所述的顶杆压板的上侧连有呈竖直对称布置的两根顶杆,所述的顶杆的一端与模腔相连。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定模内部下侧、靠近顶杆固定板处布置有浇口套。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定模外侧的一侧水平布置有抽芯油缸。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定模内部的一侧竖直布置有导套,所述的导套内穿有导柱。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定模内部的下侧布置有顶杆固定板,所述的顶杆固定板的上侧安装有顶杆压板,所述的顶杆压板的上侧连有呈竖直对称布置的两根顶杆,所述的顶杆的一端与模腔相连。由上可知,本技术通过顶杆固定板和顶杆压板代替传统的弹簧,使得顶出机构能平衡顶出产品,减少了产品的变形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考附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包括定模1、动模和顶杆6,所述的定模I和动模呈上下布置,在两者之间的内侧中部分别布置有定模模芯2和动模模芯,所述的定模模芯2和动模模芯之间相互接触并形成模腔3,所述的定模I内部的下侧布置有顶杆固定板9,所述的顶杆固定板9的上侧安装有顶杆压板10,所述的顶杆压板10的上侧连有呈竖直对称布置的两根顶杆6,所述的顶杆6的一端与模腔3相连。所述的定模I内部下侧、靠近顶杆固定板9处布置有浇口套5。所述的定模I外侧的一侧水平布置有抽芯油缸4。所述的定模I内部的一侧竖直布置有导套7,所述的导套7内穿有导柱8。本技术中先把液态金属通过浇口套5往模腔3内注射,进而进行合模操作,在开模前,先用抽芯油缸4进行抽芯操作,等抽芯动作操作好之后,用顶杆6进行顶出操作,该顶杆6另一端与顶杆固定板9和顶杆压板10相连,这种刚性连接使得顶出的产品更加均匀。通过这一系列的布置,取代了原先使用的弹簧,使得顶出不平衡的现象基本可以消除,产品的变形量较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模具顶出结构,包括定模(I)、动模和顶杆(6),所述的定模(I)和动模呈上下布置,在两者之间的内侧中部分别布置有定模模芯(2)和动模模芯,所述的定模模芯(2)和动模模芯之间相互接触并形成模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I)内部的下侧布置有顶杆固定板(9),所述的顶杆固定板(9)的上侧安装有顶杆压板(10),所述的顶杆压板(10)的上侧连有呈竖直对称布置的两根顶杆(6),所述的顶杆(6)的一端与模腔(3)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I)内部下侧、靠近顶杆固定板(9)处布置有浇口套(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I)外侧的一侧水平布置有抽芯油缸(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I)内部的一侧竖直布置有导套(7),所述的导套(7)内穿有导柱(8)。【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包括定模(1)、动模和顶杆(6),所述的定模(1)和动模呈上下布置,在两者之间的内侧中部分别布置有定模模芯(2)和动模模芯,所述的定模模芯(2)和动模模芯之间相互接触并形成模腔(3),所述的定模(1)内部的下侧布置有顶杆固定板(9),所述的顶杆固定板(9)的上侧安装有顶杆压板(10),所述的顶杆压板(10)的上侧连有呈竖直对称布置的两根顶杆(6),所述的顶杆(6)的一端与模腔(3)相连;本技术通过顶杆固定板和顶杆压板代替传统的弹簧,使得顶出机构能平衡顶出产品,减少了产品的变形量。【IPC分类】B29C33/44【公开号】CN204869381【申请号】CN201520567703【专利技术人】李和良 【申请人】李和良【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申请日】2015年7月3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模具顶出结构,包括定模(1)、动模和顶杆(6),所述的定模(1)和动模呈上下布置,在两者之间的内侧中部分别布置有定模模芯(2)和动模模芯,所述的定模模芯(2)和动模模芯之间相互接触并形成模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1)内部的下侧布置有顶杆固定板(9),所述的顶杆固定板(9)的上侧安装有顶杆压板(10),所述的顶杆压板(10)的上侧连有呈竖直对称布置的两根顶杆(6),所述的顶杆(6)的一端与模腔(3)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和良
申请(专利权)人:李和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