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及车架的加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4046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8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架的加固板,所公开的加固板(13)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且包括底板(131)和设置在底板(131)两侧的两个侧板(132);底板(131)与两个侧板(132)形成U形结构的U形槽;底板(13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33)和第二加强筋(134);第一加强筋(133)沿着加固板(13)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加强筋(134)沿着加固板(13)的高度方向延伸;侧板(132)自其连接端至自由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目前加固板对车架的强度加强作用较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车架及车架的加固板
技术介绍
车架是汽车的支撑骨架,也是汽车其他部分的安装基础。车架的强度直接决定汽车整体的力学性能。车架通常包括两根车架纵梁以及设置在两根纵梁之间的多根横梁。为了提高车架的强度,车架通常还包括加固板。加固板能够对车架实施局部加强,且通常设置在车架应力较大的部位。目前的加固板通常为U形结构,安装在纵梁的内侧。加固板上的孔位与纵梁上的孔位一致,以保证其他零部件正常装配的情况下,加固板对车架能起到加强作用。但是目前的加固板各个面都为平板状结构,对车架强度的加强作用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架的加固板,以解决目前的加固板对车架的强度加强作用较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车架的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加固板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两个侧板;所述底板与两个所述侧板形成所述U形结构的U形槽;所述底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沿着所述加固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强筋沿着所述加固板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侧板自其连接端至自由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优选的,上述加固板中,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所述底板包括第一等径段、第二等径段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过渡段;其中:所述过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等径段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过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等径段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过渡段的横截面积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优选的,上述加固板中,所述第二加强筋为多条,且离散分布;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宽度与所述底板的高度呈反比。优选的,上述加固板中,所述第一加强筋为多条,且离散分布;且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于所述底板的中部。优选的,上述加固板中,在所述加固板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侧板与所述车架的横梁相对应部位设置有横向延伸的横向凸起。优选的,上述加固板中,所述横向凸起的厚度大于所述侧板的其它部位厚度。基于上述加固板,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架,所提供的车架具有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固板。本技术提供的加固板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实现对整个纵梁的加强,进而实现对整个车架的整体加强。相对于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加固板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固板能够解决目前的加固板对车架的强度加强作用较小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
技术介绍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架的加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纵梁、12-横梁、13-加固板、131-底板、132-侧板、1321-横向凸起、133-第一加强筋、134-第二加强筋、1331-第一等径段、1332-过渡段、1333-第二等径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请参考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架的加固板13,所提供的加固板13用于贴附在纵梁11上,从而对纵梁11起到加强作用,进而实现对整个车架的加强。本文中,车架包括纵梁11和横梁12。纵梁11沿着整个车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横梁12沿着整个车架的宽度方向延伸,当然,纵梁11和横梁12的厚度方向指的是整个车架的高度方向。由于加固板13贴附在纵梁11上,因此加固板13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均与上述整个车架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一一对应,且指向相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固板13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所提供的加固板13包括底板131和两个侧板132,底板131的表面位于整个车架的厚高度方向上,侧板132设置在底板131的两侧,即顶侧和底侧。两个侧板132的一端为连接端,连接端与底板131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整个侧板132沿着整个车架的宽度方向延伸。底板131和两个侧板132形成U形结构的U形槽。底板13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33和第二加强筋134。第一加强筋133沿着加固板13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加强筋134沿着加固板13的高度方向延伸。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固板13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133和第二加强筋134实现对整个纵梁11的加强,进而实现对整个车架的整体加强。相对于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加固板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固板13能够解决目前的加固板对车架的强度加强作用较小的问题。侧板132其主要支撑作用的部位是其连接端,因此,优选的方案中,侧板132自其连接端至自由端的横向面积逐渐减小。此种情况下,需要较大支撑力的连接端厚度较大,强度较高,进而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请再次参考图2,为了实现对纵梁11更好地支撑,加固板13要与纵梁11的结构相匹配。一种具体的加固板13结构如下:沿着加固板13的长度方向,底板131包括第一等径段1331、过渡段1332和第二等径段1333。过渡段1332设置在第一等径段1331和第二等径段1333之间。过渡段1332的一端与第一等径段1331的横截面形状相同,过渡段1332的另一端与第二等径段1333的横截面形状相同。过渡段1332的横截面积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上述过渡段1332能够实现整个加固板13形状改变的同时,能够实现形状的逐渐改变进而较大程度地保证加固板13的整体强度。优选的,上述加固板13上,第二加强筋134为多条,且离散分布。更为优选的,第二加强筋134的宽度与底板131的高度呈反比。此种情况下,底板131高度较小的部位,第二加强筋134的宽度较宽,进而能够保证整个加固板13各个部位的强度。第一加强筋133优选为多条,且离散分布。更为优选的,第一加强筋133位于底板131的中部,以起到均衡的加强作用。请参考图3,纵梁11与横梁12连接,加固板13也需要与横梁12连接。为了实现与横梁12更有效地连接,侧板132与车架的横梁12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横向延伸的横向凸起1321,横向凸起1321沿着整个车架的宽度方向延伸,即横向延伸。通常,横向凸起1321可以为侧板132上外凸的一部分,即横向凸起1321与侧板132为一体式结构。由于横向凸起1321处于纵梁11和横梁12的连接处,此处纵梁11、横梁12和横向凸起1321三者汇集,应力比较集中。为了避免应力集中对车架的强度影响,优选的,横向凸起1321的厚度大于侧板132的其它部位的厚度。基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固板1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架,所提供的车架具有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固板。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主权项】1.一种车架的加固板,所述加固板(13)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13)包括底板(131)和设置在所述底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架的加固板,所述加固板(13)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13)包括底板(131)和设置在所述底板(131)两侧的两个侧板(132);所述底板(131)与两个所述侧板(132)形成所述U形结构的U形槽;所述底板(13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33)和第二加强筋(134);所述第一加强筋(133)沿着所述加固板(13)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强筋(134)沿着所述加固板(13)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侧板(132)自其连接端至自由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连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