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安全带检测系统的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502009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3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带有安全带检测系统的汽车,包括:第一座椅、设置在第一座椅后方的第二座椅、中控处理器以及与中控处理器连接的显示屏、条形码扫描器和条形码部件;条形码部件设置于第二座椅的安全带的织带上,条形码扫描器设置于第一座椅的背部,中控处理器与条形码扫描器电连接;其中,在第二座位上的乘客正常佩戴的状态下,条形码扫描器与条形码部件相对,条形码扫描器可完成条形码部件的扫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带有安全带检测系统的汽车可以检测到车内的乘客是否正常佩戴安全带,提高了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安全带检测系统的汽车
技术介绍
近年来,汽车已经成为人们选择的重要交通工具,但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也呈逐年上升之势。汽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损失重大,后果惨重。目前,汽车在驾驶员座椅及乘客座椅位置上都设有安全带,以便驾驶员及乘客在行车时系上确保安全。但人们有时会忘记系安全带,造成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在汽车中安装安全带检测系统,以提醒驾驶员及乘客系好安全带。现有技术中的一般是在车辆点火时提示司机或乘客系紧安全带,但是有些司机或乘客习惯不系安全带,因此存在根本未佩戴安全带而是将安全带直接插入安全带锁扣的作弊行为,而现有技术则无法检测出这种作弊行为,因此有可能会造成乘客在发生事故时得不到安全带的保护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带有安全带检测系统的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乘客将安全带直接插入安全带锁扣的作弊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安全带检测系统的汽车,所述汽车包括:第一座椅、设置在所述第一座椅后方的第二座椅、中控处理器以及与所述中控处理器连接的显示屏,所述汽车还包括:条形码扫描器和条形码部件;所述条形码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座椅的安全带的织带上,所述条形码扫描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座椅的背部,所述中控处理器与所述条形码扫描器电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二座椅上的乘客正常佩戴安全带的状态下,所述条形码扫描器与所述条形码部件相对,所述条形码扫描器可完成所述条形码部件的扫描。如上所述的带有安全带检测系统的汽车,优选地,还包括:报警器,设置在汽车中控台上,且所述报警器与所述中控处理器连接,所述中控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条形码扫描器的扫描信息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所述报警器用于接收所述中控处理器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以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判定是否发出第一警报。如上所述的带有安全带检测系统的汽车,优选地,还包括: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全带的锁扣处,并与所述中控处理器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若检测到所述锁扣插入所述安全带的锁座,则向所述中控处理器发出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中控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判定是否触发所述报警器发出第二报警。如上所述的带有安全带检测系统的汽车,优选地,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第二座椅的座垫下方,并与所述控处理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在所述第二椅座承受的压力大于预设阈值时,向所述中控处理器发送开启指令,以使所述中控处理器根据所述开启指令控制所述条形码扫描器的开启。如上所述的带有安全带检测系统的汽车,优选地,还包括:防车辆启动电路和用于启动车辆的继电器,所述防车辆启动电路与所述中控处理器连接,所述中控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条形码扫描器的扫描信息生成第三控制指令,所述防车辆启动电路用于接收所述中控处理器发送的第三控制指令,以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判断是否闭合所述继电器。如上所述的带有安全带检测系统的汽车,优选地,所述报警器包括蜂鸣警报器和/或LED发光二极管。如上所述的带有安全带检测系统的汽车,优选地,还包括:多个指示灯,设置在汽车中控台上,每个所述指示灯均与所述中控处理器连接,每个指示灯均与一个条形码扫描器对应。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安全带检测系统的汽车,通过在前后设置的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上分别设置有条形码扫描器和条形码部件,因而只有在乘客正常佩戴安全带的情况下,条形码扫描器才能识别条形码部件,并在显示屏上显示扫描信息,进而司机就可以获知哪些座椅上的安全带被正常佩戴,避免了作弊行为,提高了行车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安全带检测系统的汽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安全带检测系统的汽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条形码扫描器;2-条形码部件;3-第一座椅;4-第二座椅;5-报警器;6-红外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8-显示屏;9-防车辆启动电路;10-存储器;11-中控处理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安全带检测系统的汽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带有安全带检测系统的汽车包括第一座椅3、设置在第一座椅3后方的第二座椅4、中控处理器11以及与中控处理器11连接的显示屏8,其中该汽车还包括:条形码扫描器I和条形码部件2。其中,第一座椅3和第二座椅4前后设置,即相对于汽车行进的方向而言,第一座椅3放在前方,第二座椅4放在后方,第一座椅3设置在第二座椅4的前方。安全带设置在第二座椅4上,条形码部件2设置于安全带的织带上,条形码扫描器I设置于第一座椅3的背部,中控处理器11与条形码扫描器I电连接。显示屏8可以设置在汽车前方或者驾驶室中的汽车中控台上,只要能被监控人员看到即可,例如能被司机看到即可。本实施例的第一座椅3、设置在所述第一座椅3后方的第二座椅4、中控处理器11以及与中控处理器11连接的显示屏8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在第二座椅4上的乘客正常佩戴安全带的状态下,条形码扫描器I与条形码部件2相对,条形码扫描器I可完成条形码部件2的扫描。举例来说,条形码扫描器I用于识别条形码部件2上的条形码,并将扫描信息发送给中控处理器11,由中控处理器11处理该扫描信息,并在显示屏8上显示处理后的扫描信息。其中,条形码部件2在安全带的织带上的位置与条形码扫描器I应为相互配合的,即在安全带被正常佩戴时条形码扫描器I恰好能够识别条形码部件2。具体的,条形码部件2与条形码扫描器I之间可以采用射频识别技术进行识别,即条形码部件2为电子标签,条形码扫描器I则为读写器。需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的正常佩戴指的是乘客正确佩戴安全带的情况,即安全带的织带从乘客的前胸绕过并将设置在织带一端的锁扣固定到锁座上,进而在汽车受到外力撞击时,安全带能将乘客束缚在座椅上,以免前冲,从而保护乘客免受二次冲撞造成伤害。此外,织带上可以设置多个条形码部件2,以避免由于乘客体形的不同导致安全带正常佩戴时由于位置原因条形码扫描器I无法识别到条形码的情况,当然,条形码部件2还可以与织带的长度一致,条形码也可以完全铺满整个条形码部件2,只要条形码扫描器I扫描到一部分条形码就能够识别。由于实际情况中,在不使用时,安全带都是放到座椅侧端,因此,几乎不会出现第二座椅4上没有乘客但是条形码被扫描到的情况。需指出的是,扫描信息具体就可以是安全带信息,例如,条形码扫描器I识别出条形码,就可以通过中控处理器11在司机能够看到的显示屏8上进行显示,以告知司机该安全带被正常佩戴。如果是多人乘坐的客车,还可以配合第二座椅4的位置信息进行显示。如果条形码扫描器I 一直未识别出条形码,则在显示屏8就显示不出任何信息,或者在显示屏8上显示第二座椅4的信息,或者显示出无法识别物体的提示信息,以提示司机第二座椅4上的安全带未被正常佩戴。条形码扫描器I与条形码均可以为现有技术,具体条形码扫描器I如何识别条形码、中控处理器11如何在显示屏8上显示扫描信息也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做赘述。此外,条形码部件2为能够承载条形码的部件,例如为钢板、木板、泡沫板甚至布片,条形码可以喷涂在这些物体上。当然,条形码扫描器I也可以是摄像头,条形码部件2上的条形码为特殊的形状或图案,条形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安全带检测系统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第一座椅、设置在所述第一座椅后方的第二座椅、中控处理器以及与所述中控处理器连接的显示屏,所述汽车还包括:条形码扫描器和条形码部件;所述条形码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座椅的安全带的织带上,所述条形码扫描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座椅的背部,所述中控处理器与所述条形码扫描器电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二座椅上的乘客正常佩戴安全带的状态下,所述条形码扫描器与所述条形码部件相对,所述条形码扫描器可完成所述条形码部件的扫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为洋张立玲张静宜董传林姜伟彭昌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