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引导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2238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8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获得容易组装难以脱落的安全带引导件。安全带引导件(10)具有:供安全带(80)插通的引导件主体(30)、与第一开口边缘部(24)以及第二开口边缘部(26)的一侧面(24A、24B)接触的前壁(40)、与第一开口边缘部(24)的另一侧面(24B)接触的后壁(60)、以及与第二开口边缘部(26)的另一侧面(26B)接触的爪(70)。在连结引导件主体(30)与后壁(60)的连结部(50)形成有退避空间(54),在将安全带引导件(10)组装于被组装部件(20)时,第一开口边缘部(24)的末端(24E)进入退避空间(5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带引导件
技术介绍
公知有组装于贯通板状部件(被组装部件)的长孔的框状的安全带引导件。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有为了将安全带从车辆顶棚部向车室内引导而设置于车辆顶棚部的安全带引导件。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5064号公报然而,在被组装部件组装安全带引导件的作业中,期待组装容易度的提高。但是,若使安全带引导件形成为容易组装的形状,则导致安全带引导件从被组装部件的脱落的难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考虑到上述情况,目的在于获得容易组装难以脱落的安全带引导件。技术方案1记载的安全带引导件具有:引导件主体,其为筒状,组装于被组装部件而配置于上述被组装部件的长孔状的开口部,供安全带在内部插通;前壁,其具备与上述被组装部件的一侧面接触的前限制部;后壁,其具备与上述被组装部件中的上述开口部的短边方向一侧的第一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面接触的第一后限制部;爪,其具备与上述被组装部件中的上述开口部的短边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面接触的第二后限制部;以及连结部,其连结上述引导件主体与上述后壁,并且在上述第一开口边缘部侧的面设有凹部,在组装于上述被组装部件时,在上述后壁配置于上述第一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的状态下,使上述第一开口边缘部的末端进入上述凹部而使上述爪通过上述开口部。技术方案1记载的安全带引导件组装于被组装部件。该安全带引导
件具有筒状的引导件主体。引导件主体配置于被组装部件的长孔状的开口部,供安全带在内部插通。另外,该安全带引导件具有前壁。前壁具备与被组装部件的一侧面接触的前限制部。另外,该安全带引导件具有后壁。后壁具备与被组装部件中的开口部的短边方向一侧的第一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面接触的第一后限制部。另外,该安全带引导件具有爪。爪具备与被组装部件中的开口部的短边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面接触的第二后限制部。另外,该安全带引导件具有连结引导件主体与后壁的连结部。在连结部的第一开口边缘部侧的面设有凹部。于是,在安全带引导件组装于被组装部件时,在后壁配置于第一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的状态下,使第一开口边缘部的末端进入凹部而使爪通过开口部。即,由于第一开口边缘部的末端能够进入凹部,因此爪容易通过开口部,容易组装安全带引导件。另外,不需要使爪设低,因此可抑制安全带引导件脱落。技术方案2记载的安全带引导件在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上述第一后限制部为与上述被组装部件的上述第一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面接触的平面亦即第一后限制面,上述连结部具备从上述第一后限制面平滑地连续的弯曲面。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安全带引导件中,连结部具备从第一后限制面平滑地连续的弯曲面,因此可顺利地进行将安全带引导件组装于被组装部件的作业。技术方案3记载的安全带引导件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上述后壁在上述开口部的长边方向设有多个。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安全带引导件中,后壁在开口部的长边方向设置有多个,因此与在开口部的长边方向全域设有后壁的安全带引导件比较,容易使引导件主体向开口部的短边方向侧收缩。技术方案4记载的安全带引导件在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上
述后壁配置于上述开口部的长边方向两侧。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安全带引导件中,后壁配置于开口部的长边方向两侧,因此可有效地抑制安全带引导件从被组装部件脱落。对于技术方案5记载的安全带引导件而言,上述安全带使该安全带的卷取装置侧朝向上述前壁侧并且使该安全带的车室侧朝向上述后壁以及上述爪侧而在上述引导件主体的内部插通。在技术方案5记载的安全带引导件中,安全带使该安全带的卷取装置侧朝向前壁侧并且使该安全带的车室侧朝向后壁以及爪侧而在引导件主体的内部插通。因此,在将安全带从卷取装置拉出时,安全带引导件被施加朝与卷取装置相反的一侧方向的负载,但能够由前壁接受该负载。其结果,能够抑制安全带引导件因安全带被拉出时的负载而从被组装部件脱落。如以上说明那样,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引导件具有容易组装难以脱落这样的优越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引导件,(A)是主视图,(B)是后视图。图2的(A)是表示沿着图1的2A-2A线的剖切面的剖视图,图2的(B)是表示沿着图1的2B-2B线的剖切面的剖视图。图3的(A)~(D)示出安全带引导件向被组装部件的组装轨迹,是用沿着图1的3-3线剖切的剖切面示出安全带引导件的剖视图。图4的(A)~(D)示出安全带引导件朝被组装部件的组装轨迹,是用沿着图1的4-4线剖切的剖切面示出安全带引导件的剖视图。图5示出在组装状态的安全带引导件插通安全带的状态,(A)是示出未在安全带引导件施加外力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示出使安全带引导件弯曲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被组装部件的开口部附近的主视图。图7的(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引导件组装构造的剖视图,图7的(B)是表示安全带引导件组装构造所应用的后部座位用安全带的概念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安全带引导件;20...被组装部件;22...开口部;24...第一开口边缘部;24E...第一开口边缘部的末端;24A...第一开口边缘部的一侧面;24B...第一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面;26...第二开口边缘部;26A...第二开口边缘部的一侧面;26B...第二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面;30...引导件主体;40...前壁;42...第一前限制面(前限制部);44...第二前限制面(前限制部);50...连结部;54...退避空间(凹部);60...后壁;62...第一后限制面(第一后限制部);70...爪;72...第二后限制面(第二后限制部);80...安全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图1~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引导件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被组装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引导件10组装于形成有长孔状的贯通孔即开口部22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被组装部件20)而使用。例如,在图7(B)所示那样的车辆后部座位的安全带90中,能够应用于将通过车辆顶棚部92的安全带80向车室内94引导的部分(虚线包围的部分7A)。该例子中,为了将安全带80装戴于乘客,使锁舌96卡合于车体侧的带扣98,用于将收纳有该锁舌96的锁舌支架(省略图示)安装于顶棚部92的托架28(参照图7(A))为被组装部件20。安全带引导件10为合成树脂制。此外,安全带引导件10所应用的情况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设置于车室的侧壁的肩部锚栓部(shoulder anchor)。其他若为供安全带80插通的部分则能够应用于各种场所。以下的说明中,如图3以及图6所示那样,将包围被组装部件20
的长孔状的开口部22的部分(开口边缘部)中的、隔着开口部22的、开口短边方向一侧的部分称为“第一开口边缘部24”,将另一侧的部分称为“第二开口边缘部26”。另外,在安全带的组装作业时,将组装作业者侧即图3中被组装部件20的左侧的面(一侧面)称为“组装作业侧的面24A、26A”。安全带引导件图1(A)、(B)示出安全带引导件10。如该图所示那样,安全带引导件10整体成为扁平的框状,能够供安全带80插通内部(插通部32)。图5(A)示出安全带引导件10组装于被组装部件20,并且插通有安全带80的状态。此外,图1所示的箭头L表示成为扁平的框状的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安全带引导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带引导件,其中,具有:引导件主体,其为筒状,组装于被组装部件而配置于所述被组装部件的长孔状的开口部,供安全带在内部插通;前壁,其具备与所述被组装部件的一侧面接触的前限制部;后壁,其具备与所述被组装部件中的所述开口部的短边方向一侧的第一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面接触的第一后限制部;爪,其具备与所述被组装部件中的所述开口部的短边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面接触的第二后限制部;以及连结部,其连结所述引导件主体与所述后壁,并且在所述第一开口边缘部侧的面设有凹部,在组装于所述被组装部件时,在所述后壁配置于所述第一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开口边缘部的末端进入所述凹部而使所述爪通过所述开口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5.28 JP 2015-1088881.一种安全带引导件,其中,具有:引导件主体,其为筒状,组装于被组装部件而配置于所述被组装部件的长孔状的开口部,供安全带在内部插通;前壁,其具备与所述被组装部件的一侧面接触的前限制部;后壁,其具备与所述被组装部件中的所述开口部的短边方向一侧的第一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面接触的第一后限制部;爪,其具备与所述被组装部件中的所述开口部的短边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面接触的第二后限制部;以及连结部,其连结所述引导件主体与所述后壁,并且在所述第一开口边缘部侧的面设有凹部,在组装于所述被组装部件时,在所述后壁配置于所述第一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干夫山口隆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