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式道路减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7408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9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道路交通中所使用的限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安装于限速车道处的一种自适应式道路减速带。本减速带包括用于埋入车道路面以下的箱体以及安置于箱体内腔处的障碍体,障碍体顶端面突出车道路面以构成减速车辆行进的阻挡部,障碍体的底端面与箱体底端间以弹簧彼此连接以使障碍体可作沿箱体安装方向的铅垂向弹性往复动作;本减速带还包括加速度阻尼器,该加速度阻尼器的顶端固接障碍体底端面而底端与箱体底端间固接布置,该加速度阻尼器的动作阻尼方向与障碍体的弹性动作方向同向设置。本减速带具备针对不同车速行驶车辆的自适应减震调节效果,这对所安装道路的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均可起到有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道路交通中所使用的限速设备
,具体涉及安装于限速车道处的一种自适应式道路减速带
技术介绍
道路减速带是安装在公路车道上并使经过的车辆减速的交通设施。道路减速带的形状一般为条状,而材质多选用橡胶或金属材质,其一般设置在公路道口、学校、企业出入口等需要车辆减速慢行的道路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路段处。目前的减速带产品都为直接固定在公路路面上,在安装后路面会稍微拱起,以此限制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行驶速度。就目前通用的减速带产品而言,无论车辆是以高速通过还是低速通行上述道路减速带,均会产生较强的冲击和颠簸感。尤其是对于自行车等车速不高且本身无减震设备的车种,在低速通行的情况下通过减速带也会产生让人不舒服的颠簸冲击感,从而会使得行驶者产生极强烈的不安感,反而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如何在满足安全性和减速功能的前提下,能够从舒适性及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减速带装置,从而实现针对性的车辆行驶阻碍效果,也即对高速通过的车辆阻碍大,而对低速通过的车辆阻碍很小,以提升道路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为本领域近年来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自适应式道路减速带,其具备针对不同车速行驶车辆的自适应减震调节效果,也即对高速通过的车辆阻碍大,而对低速通过的车辆阻碍很小,这对所安装道路的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均可起到有利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适应式道路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本减速带包括用于埋入车道路面以下的箱体以及安置于箱体内腔处的障碍体,障碍体顶端面突出车道路面以构成减速车辆行进的阻挡部,障碍体的底端面与箱体底端间以弹簧彼此连接以使障碍体可作沿箱体安装方向的铅垂向弹性往复动作;本减速带还包括加速度阻尼器,该加速度阻尼器的顶端固接障碍体底端面而底端与箱体底端间固接布置,该加速度阻尼器的动作阻尼方向与障碍体的弹性动作方向同向设置。以沿车道通行方向作箱体截面,所述弹簧与加速度阻尼器分布于箱体的同一截面上,弹簧为两根且以轴对称方式分置于加速度阻尼器的轴线两侧处。以上述一根加速度阻尼器以及分置于其轴线两侧的两根弹簧为一组加速度缓速单元,所述加速度缓速单元为多组且于垂直车道通行方向沿箱体内腔依次均布。所述箱体外形呈直角凹槽状结构,其槽长方向垂直车道通行方向;障碍体外形呈顶端面为柱面的长条状半圆柱结构;箱体的两侧槽口沿其槽壁呈台阶状的设置有限位障碍体最大沉降高度的档位止口,沿箱体的两侧槽壁布置的两档位止口间距大于或等于障碍体宽度。所述障碍体宽度方向的两侧面处均水平内凹有凹槽,凹槽内填设与箱体相应槽壁间构成密封抵靠配合的防尘片。所述障碍体包括垫设于其底面处的支架板,凹槽开设于支架板的相应侧处,上述加速度阻尼器以及弹簧的顶端均与支架板间构成固接配合。所述箱体的两槽口处设置用于与车道路面间配合的外翻边,外翻边上贯穿设置用于穿设紧固螺钉以定位箱体的安装孔。所述箱体的槽长小于或等于单个车道宽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摒弃了传统的一体固接式减速带结构所带来的诸如颠簸度过高及工作死板等诸多缺陷。一方面,以箱体配合障碍体的弹性伸缩结构,从而实现作为阻挡件的障碍体的适度回缩功能,从而有利于在车辆碾压时减小车辆颠簸感和冲击感,以提升行驶舒适性,进而达到有效降低行驶者的行驶恐惧心理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本减速带依靠加速度阻尼器,从而实现针对性的不同行驶速度车辆的筛选颠簸目的。利用加速度阻尼器受力大而回缩慢,受力小而回缩快的特点,一旦有高速车辆通过,障碍体突然因撞击而大力度受力,回缩速度缓慢,从而起到阻碍车辆和增加颠簸感的目的,以促使行驶者降低车速;换言之,当低速车辆通过本减速带时,加速度阻尼器会因小幅度受力而很快回缩,从而带动障碍体快速收缩,进而减小对车辆的阻碍作用。本技术依靠上述结构,通过对不同速度车辆的人性化阻碍,实现了其针对不同车速行驶车辆的自适应减震调节效果。在安置本技术的限速车道处,遵速行驶会获得更好的行驶体验和舒适度,而反之则不然,这显然对倡导限速车道的遵速行驶,提升车道行驶乃至周边行人的人身安全性,均可起到有利影响。2)、弹簧与加速度阻尼器的安装位置,以沿车道的车辆行驶方向依序布置为准。在障碍体最先受力的前端以及最后受力的后端处布置的弹簧,则保证了障碍体的受力平稳性和可靠性。通过在障碍体中部布置加速度阻尼器,进而保证该阻尼器对于整个障碍体的底部托撑和全程受力效果。各阻尼器应当沿箱体长度方向,也即车道的宽度方向依次布置,以保证本减速带的平稳有效工作。3)、箱体及障碍体的具体配合结构,可看作类似活塞缸的配合形式,也即障碍体作为活塞与作为缸体的箱体间构成滑擦配合;所不同的是,该处的箱体为直角条槽状,而障碍体呈现顶端呈圆弧面的长方板状结构亦或是前述的半圆柱状结构。在依靠位于箱体两槽壁处的台阶状档位止口的限位约束下,障碍体受压并抵抗加速度阻尼器的阻尼力而下沉,并最终止于档位止口处,并在车辆通过后重新在弹簧作用下复位,以达到其减震限速效果。其结构设计合理而运行可靠稳定,性价比极高。4)、考虑到障碍体与箱体槽壁间的动静件配合,所不可避免存在的的两者配合间隙问题,使用时应当避免露天环境下粉尘等渣质沿上述配合间隙而渗入箱体内的状况。本技术通过防尘片的布置,解决了上述密封保护问题,以保证整体结构的实际使用寿命满足设计所需。5)、障碍体,实际应当包括位于上方的橡胶板以及垫设于橡胶板底面的支架板。之所以采用该设计,是考虑到目前障碍体多采用橡胶结构,从而可能会导致其他结构件与相对软质的橡胶间的配合不稳定的状况,进而影响其工作性能。本技术通过垫设支架板,实际使用时可直接采用硬度更高的金属制作,从而使其作为中间过渡件,来保证与弹簧以及加速度阻尼器,乃至防尘片和档位止口间的可靠配合,以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其实际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6)、外翻边一方面可用来提升本减速带的便捷安装性;另一方面则作为障碍体的前置引导件,起到平稳引导车轮行进至障碍体处的效果,一举多得。安装时,直接在车道处开设容纳箱体的沉槽,并将箱体置于该沉槽内,且外翻边直接便捷的搭置并拧紧于沉槽槽口处的路面处即可。7)、每个本减速带的长度最大不超过一个车道宽度。对于具备多车道的路面,需安装多个本减速带;这样可以保证多车同时通过减速带时,各自车道的减速带互不干扰,彼此间的工作独立性可得到有效保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适应式道路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本减速带包括用于埋入车道路面以下的箱体(10)以及安置于箱体(10)内腔处的障碍体(20),障碍体(20)顶端面突出车道路面以构成减速车辆行进的阻挡部,障碍体(20)的底端面与箱体(10)底端间以弹簧(30)彼此连接以使障碍体可作沿箱体(10)安装方向的铅垂向弹性往复动作;本减速带还包括加速度阻尼器(40),该加速度阻尼器(40)的顶端固接障碍体(20)底端面而底端与箱体(10)底端间固接布置,该加速度阻尼器(40)的动作阻尼方向与障碍体(20)的弹性动作方向同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飞张戎斌周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