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多片离合组件操纵的电磁扭簧从动离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4960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利用多片离合组件操纵的电磁扭簧从动离合装置,包括轴连轴承、从动轮、主动轮、电磁铁组件、吸合部件、波簧挡圈、波形弹簧,吸合部件包括操纵片,其特征在于:从动轮与承载部件通过花键连接,从动轮与承载部件配合的端面在靠近轴承处过盈压装有从动轮挡圈,从动轮与承载部件外径相等的周向外圆上设置扭簧,扭簧靠近轴承的一端伸出引脚穿过承载部件上的折弯槽作用在从动轮的花键端面上,扭簧的另一端伸出引脚穿过从动轮的操纵窗口与操纵片的操纵爪固接。采用本技术方案,离合装置零部件少,工作过程中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离合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多片离合组件操纵的电磁扭簧从动离合装置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20392650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多片离合组件操纵的电磁扭簧离合器》,其扭簧位于扭簧套筒内、从动轮外部。在自由状态下,扭簧的外径大于扭簧套筒的直径,扭簧套筒有引脚与操纵片相连。在线圈不通电的情况下,吸和盘压紧摩擦片与主动轮,从而使操纵片转动引起扭簧套筒转动,与扭簧套筒配合的扭簧盖板带动扭簧的引脚转动,使扭簧抱紧主动轮和从动轮,实现离合器结合功能。线圈通电的情况下,吸和盘静止,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操纵片静止,与操纵片配合的扭簧套筒、扭簧盖板停止运动。扭簧盖板与扭簧一端的引脚相配合,因此扭簧与扭簧盖板配合的一端停止转动,扭簧的另一端与从动轮配合,从动轮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转动,扭簧逆时针转动松开主动轮和从动轮,实现离合器的分离功能。这种结构的扭簧工作原理是通过扭簧紧缩抱紧主动轮和从动轮,传递动力,缺点是零部件较多,操纵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扭簧扩张时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实现离合装置的结合功能,传递动力,扭簧收缩时断开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连接,实现离合装置的分离功能,并利用多片离合组件分散摩擦力的电磁扭簧离合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利用多片离合组件操纵的电磁扭簧从动离合装置,包括与轴连轴承I 一端固接的从动轮12,与从动轮12枢接的主动轮7,枢接在轴连轴承I中部的电磁铁组件5,安装在电磁铁组件5与主动轮7之间吸合部件6,安装在从动轮12靠近电磁铁组件5 —侧端部的波簧挡圈17,位于波簧挡圈17与吸合部件6之间的波形弹簧15,吸合部件6包括操纵片19,其特征在于:从动轮12与承载部件10通过花键连接,从动轮12与承载部件10配合的端面在靠近轴承13处过盈压装有从动轮挡圈11,从动轮12与承载部件10外径相等的周向外圆上设置扭簧9,扭簧9靠近轴承13的一端伸出引脚穿过承载部件10上的折弯槽作用在从动轮12的花键端面上,扭簧9的另一端伸出引脚穿过从动轮12的操纵窗口与操纵片19的操纵爪固接。采用该技术方案,扭簧9靠近电磁组件5的一端在扩张时,扭簧一端涨在主动轮7的摩擦套8内表面,主动轮7高速转动,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扭簧本体进一步扩张,最终涨在摩擦套8内表面,扭簧9的另一端作用在从动轮12,在力的作用下,从动轮12转动起来。当离合装置电磁铁组件5通电时,扭簧9靠近电磁组件5的一端停止转动,从动轮12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继续转动,扭簧9整体径向收缩,抱在从动轮12和承载部件10表面,主动轮7和从动轮12分离,主动轮7的动力传递不到从动轮12,从动轮12在阻力的作用下,停止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的吸合部件6还包括吸合盘18、摩擦盘20,所述的操纵片19设置在吸合盘18与摩擦盘20之间;操纵片19包括操纵爪、操纵片本体,操纵爪与操纵片本体为整体式或分体式;操纵片19的操纵爪与操纵片本体的平面形成一个夹角或多个夹角。采用组合式的吸合部件代替传统的吸合盘,三者之间可以轴向相对滑动。进一步地,操纵片19利用其内圈与连接套14配合定位,或者利用其外圈与摩擦盘20定位。采用该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一物多用。进一步地,吸合盘18的周向端面上均匀设置数目不少于3个的凹槽,相应地摩擦盘20的周向内端面上均匀设置与凹槽数目相等的凸起或销钉。利用凹槽与凸起或销钉配合代替传统摩擦传动的方式,可有效降低机构之间的磨损。进一步地,所述的折弯槽的形状与扭簧9截面相同。采用该技术方案降低碰撞,减少震动。进一步地,承载部件10的材料包括钢、铜、铝或者尼龙中的一种。采用该技术方案可降低成本,减轻离合器重量。进一步地,从动轮挡圈11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从动轮接合,替代权利要求1中从动轮挡圈11过盈压装在从动轮上。采用该技术方案工艺更加简便。进一步地,主动轮7内表面过盈压装一摩擦套8,或者是主动轮7的内表面包含氮化层。采用该技术方案可降低磨损,提高传动效率。进一步地,摩擦套8内表面包含氮化层。采用该技术方案可降低磨损,提高传动效率。进一步地,主动轮7靠近电磁铁组件5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摩擦片16。采用该技术方案可降低磨损,提高传动效率。进一步地,折弯槽的形状与扭簧9截面形状为矩形。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增加了扭簧与从动轮和主动轮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摩擦力,有利于提高轮系动力的传递效率,降低磨损。进一步地,吸合盘18与从动轮12之间设置减磨衬套。采用该技术方案可降低磨损,提尚传动效率。进一步地,吸合盘18和摩擦盘20的表面包含氮化层。采用该技术方案可降低磨损,提高传动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扭簧工作方式采用扩张式原理,较紧缩型扭簧结构简单、可靠,扭簧轴向位置完全定位,防止扭簧在离合器中轴向窜动与主动轮内部传动轴端面发生摩擦,增强结构稳定性。采用多片式离合部件传递扭簧扭紧所需的操纵力,多片式离合机构能够降低水栗皮带轮端部摩擦片的磨损,减小整个离合器停止时的冲击力对电磁铁组件端面的磨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离合器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或2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虚圈处的放大图。图3为操纵爪为直角形式的操纵片。图4为操纵片本体与操纵爪为分体式构造。其中:1轴连轴承,2叶轮,3水封,4壳体,5电磁铁组件,6吸合部件,7主动轮,8摩擦套,9扭簧,10承载部件,11从动轮挡圈,12从动轮,13轴承,14连接套,15波形弹簧,16摩擦片,17波簧挡圈,18吸合盘,19操纵片,191操纵片本体,192操纵爪,20摩擦盘。【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一种利用多片离合组件操纵的电磁扭簧从动离合水栗,包括一轴连轴承1,轴连轴承I 一端过盈安装一从动轮12,与从动轮12通过轴承13枢接主动轮7【皮带轮】,电磁铁组件5安装在轴连轴承I中部,在此处电磁铁组件5可相对于轴连轴承I的轴端旋转;所述的电磁铁组件5包括铁芯和设置在铁芯内的电磁线圈,铁芯以嵌入件的形式与壳体4铸造为一体,材料为08F或Q235等软磁性材料,轴连轴承I过盈安装在嵌入件内壁;吸合部件6安装在电磁铁组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多片离合组件操纵的电磁扭簧从动离合装置,包括与轴连轴承(1)一端固接的从动轮(12),与从动轮(12)枢接的主动轮(7),枢接在轴连轴承(1)中部的电磁铁组件(5),安装在电磁铁组件(5)与主动轮(7)之间吸合部件(6),安装在从动轮(12)靠近电磁铁组件(5)一侧端部的波簧挡圈(17),位于波簧挡圈(17)与吸合部件(6)之间的波形弹簧(15),吸合部件(6)包括操纵片(19),其特征在于:从动轮(12)与承载部件(10)通过花键连接,从动轮(12)与承载部件(10)配合的端面在靠近轴承(13)处过盈压装有从动轮挡圈(11),从动轮(12)与承载部件(10)外径相等的周向外圆上设置扭簧(9),扭簧(9)靠近轴承(13)的一端伸出引脚穿过承载部件(10)上的折弯槽作用在从动轮(12)的花键端面上,扭簧(9)的另一端伸出引脚穿过从动轮(12)的操纵窗口与操纵片(19)的操纵爪固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兆宇邢子义徐军领王庆海侯丰康
申请(专利权)人:龙口中宇热管理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