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49576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1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向阀,包括下阀和设置在下阀一端的上阀,上阀设置有出料口;设置在下阀另一端的阀座,阀座设置有进料口;其中,阀座与下阀形成第一阀腔,上阀与下阀形成第二阀腔;第一阀腔的内部设置有相配合使用的支撑部与阀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根据实际进料情况进行更换的支撑部,消除了阀体在工作时阀体内部存在的死区,且提高了阀体浆料过流及自清洗的能力,从而保证了单向阀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周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工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小流量、高浓度、高粘度、大颗粒的浆料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单向阀
技术介绍
在化学、化工、石油化工等领域,广泛涉及高压、高浓度浆料的输送问题,即将常压或者低压下的浆料通过柱塞栗增压后向后续系统进料。在传统的柱塞栗所采用的单向阀结构中,包括进料口 10’、出料口 20’、上阀40’、下阀30’和一个阀座50’,在柱塞栗的进出口位置各布置一套上述单向阀。在柱塞栗的进料和排料过程中,阀球60’在阀导向80’和阀限位70’的作用下上下运动,起到输送和关闭的作用。采用此种形式单向阀的柱塞栗,由于阀导向80’和阀限位70’结构和尺寸在制造过程中已经确定,因此在浆料输送过程中,浆料浓度、粘度、颗粒粒度的变化,在浆料的流动方向上,在阀导向80’和阀限位70’相交的位置,以及阀限位70’的顶部与阀体相交的位置,在这些设计和加工的位置处,容易存在流动的死区,易导致浆料颗粒的堆积,造成柱塞栗效率降低,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阀球60’卡死在阀内的情况,导致后续进料中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向阀,通过在单向阀内设置支撑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输送高压、高浓度、大颗粒浆料过程中阀球易堵塞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向阀,包括:下阀;上阀,设置在下阀的一端,上阀设置有出料口;阀座,设置在下阀的另一端,阀座设置有进料口;其中,阀座与下阀形成第一阀腔,上阀与下阀形成第二阀腔;第一阀腔的内部设置有相配合使用的支撑部与阀球。进一步地,支撑部与第一阀腔内壁形成能够容纳阀球的第一容纳腔。进一步地,第二阀腔内部设置有相配合使用的支撑部与阀球。进一步地,支撑部与第二阀腔内壁形成能够容纳阀球的第二容纳腔。进一步地,支撑部为具有四脚的中空结构。进一步地,支撑部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梯形。进一步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相卡接。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的顶部具有上卡槽,第二支撑件的顶部具有下卡槽,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通过上卡槽和下卡槽相卡接。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下部空心处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半圆形、矩形、正方形或椭圆形。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由金属片制成。进一步地,进料口与出料口通过过流通道连通;下阀的一端与上阀通过金属线密封连接,下阀的另一端与阀座通过金属线密封连接。本技术采用了根据实际进料情况进行更换的支撑部,消除了阀体在工作时阀体内部存在的死区,且提高了阀体浆料过流及自清洗的能力,从而保证了单向阀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周期。本技术加工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小流量、高浓度、高粘度、大颗粒的浆料输送。【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单向阀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单向阀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件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支撑件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单向阀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的示意图;以及图7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进料口 ;20’、出料口 ;30’、上阀;40’、下阀;50’、阀座;60’、阀球;70’、阀限位;80’、阀导向;10、进料口 ;20、出料口 ;30、上阀;40、下阀;50、阀座;60、阀球;70、支撑部;71、第一支撑件;710、上卡槽;72、第二支撑件;720、下卡槽。【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所示的单向阀,包括:下阀40 ;上阀30,设置在下阀40的一端,上阀30设置有出料口 20 ;阀座50,设置在下阀40的另一端,阀座50设置有进料口 10 ;其中,阀座50与下阀40形成第一阀腔,上阀30与下阀40形成第二阀腔;第一阀腔的内部设置有相配合使用的支撑部70与阀球60。本技术采用了根据实际进料情况进行更换的支撑部,消除了阀体在工作时阀体内部存在的死区,且提高了阀体浆料过流及自清洗的能力,从而保证了单向阀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周期。本技术加工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小流量、高浓度、高粘度、大颗粒的浆料输送。在本申请中,支撑部70与第一阀腔内壁形成能够容纳阀球60的第一容纳腔。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对该支撑部70进行拆卸清洗和更换。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第二阀腔,在第二阀腔内部设置有相配合使用的支撑部70与阀球60。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设置的阀腔可以是单个阀腔也可以是多个阀腔单元的重复。在本申请中,在较低压力下或者进行不含固体的液相流体输送时,可以将该阀体设置成一个阀腔来使用,而当阀体工作对象是在高压力、含固体颗粒物料环境下进行时,可将此阀体设置成含两个阀腔并采用双阀球的单向阀。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70与第二阀腔内壁形成能够容纳阀球60的第二容纳腔。<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向阀,包括:下阀(40);上阀(30),设置在所述下阀(40)的一端,所述上阀(30)设置有出料口(20);阀座(50),设置在所述下阀(40)的另一端,所述阀座(50)设置有进料口(10);其中,所述阀座(50)与所述下阀(40)形成第一阀腔,所述上阀(30)与所述下阀(40)形成第二阀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腔的内部设置有相配合使用的支撑部(70)与阀球(6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贤根章序文李克健杨葛灵王洪学曹雪萍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