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螺旋冷却结构的压辊,包括辊体、固定设置在辊体两端的辊轴,其特征在于:在辊体的空腔中央固定设置有内辊筒、中间辊筒,所述中间辊筒与辊体的内腔面之间设置有螺旋隔板,所述的内辊筒外壁与中间辊筒的内腔面之间设置有螺旋隔板;在辊体的左端辊轴中设置有冷却水入水管,在辊体的右端辊轴中设置有冷却水出水管;内辊筒和中间滚筒沿辊体的中心轴线设置有中心轴管,中心轴管左端与中间辊筒左端面连接并与冷却水出水管连通,中心轴管沿中心轴线穿过内辊筒,且与中心辊筒右端内腔面有一段距离;所述的内辊筒两端与中间辊筒内腔面之间形成左储水区和右储水区,做左储水区的中间辊筒壁上设置有若干内辊筒出水口,达到均匀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辊,尤其是一种双螺旋冷却结构的压辊。
技术介绍
现有的压纹版辊的结构大多为单层直通式结构。用压纹版辊压图案时,图案压花效果与运行的版辊表面温度有很大的关系,版辊表面温度的有效控制与调节直接关系到被压纹产品的质量。而现有的压纹版辊的冷却结构大多为单层直通式结构,存在版辊表面冷却效果差,版辊表面温差大,不能完成对高质量压纹效果产品的压纹任务。申请号为CN201220470393.9的一端进出水的带S形冷却水路的压纹版辊,采用隔板S型版辊内部结构,版辊的表面温度差在2°C以内。虽然通过调节水流压力、水流温度来控制运行的版辊表面温差,但是图案效果提高幅度不大。申请号为CN201220470413.2的螺旋圆管冷却式压纹版辊采用螺旋圆管缠绕内辊筒的冷却结构来达到降低版辊的表面温度差,但是,实际效果却不是很好,而且,螺旋圆管缠绕结构比较复杂,不利于加工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却结构简单的压辊,能够实现压辊表面温度差最小化,达到极高的均匀冷却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螺旋冷却结构的压辊,包括辊体、固定设置在辊体两端的辊轴,其特征在于:在辊体的空腔中央固定设置有内辊筒、中间辊筒,所述中间辊筒与辊体的内腔面之间设置有螺旋隔板,所述的内辊筒外壁与中间辊筒的内腔面之间设置有螺旋隔板;在棍体的左端棍轴中设置有冷却水入水管,在棍体的右端棍轴中设置有冷却水出水管;内辊筒和中间滚筒沿辊体的中心轴线设置有中心轴管,中心轴管左端与中间辊筒左端面连接并与冷却水出水管连通,中心轴管沿中心轴线穿过内辊筒,且与中心辊筒右端内腔面有一段距离;所述的内辊筒两端与中间辊筒内腔面之间形成左储水区和右储水区,做左储水区的中间辊筒壁上设置有若干内辊筒出水口。所述的螺旋隔板为等间距缠绕在内辊筒上。所述的螺旋隔板为等间距缠绕在中间辊筒上。所述螺旋隔板的截面为方形、弧形、梯形、三角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双螺旋冷却结构,从左端进入的冷却水大部分从中间辊筒与辊体的内腔面沿着螺旋隔板形成的水道依次通过并从冷却水出水管流出,小部分从内辊筒与中间辊筒的内腔面沿着螺旋隔板形成的水道自右向左流过并最终从内辊筒出水口流出,这样的结构设计,虽然将冷却水路设计得比较复杂,但是在生产制造上却是很简单,而且达到极好的均匀冷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双螺旋冷却结构的压辊结构示意图;图中,1-辊体、2-辊轴、3-内辊筒、4-中间辊筒、5-螺旋隔板、6-冷却水入水管、7-冷却水出水管、8-中心轴管、9-左储水区、10-右储水区、11-内辊筒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双螺旋冷却结构的压辊,包括辊体1、固定设置在辊体I两端的辊轴2,在辊体I的空腔中央固定设置有内辊筒3、中间辊筒4,所述中间辊筒4与辊体I的内腔面之间设置有螺旋隔板5,所述的内辊筒3外壁与中间辊筒4的内腔面之间设置有螺旋隔板5 ;在辊体I的左端辊轴2中设置有冷却水入水管6,在辊体I的右端辊轴2中设置有冷却水出水管7 ;内辊筒3和中间滚筒沿辊体I的中心轴线设置有中心轴管8,中心轴管8左端与中间辊筒4左端面连接并与冷却水出水管7连通,中心轴管8沿中心轴线穿过内辊筒3,且与中心辊筒右端内腔面有一段距离;所述的内辊筒3两端与中间辊筒4内腔面之间形成左储水区9和右储水区10,做左储水区9的中间辊筒4壁上设置有若干内辊筒出水口Ilo采用双螺旋冷却结构,从左端进入的冷却水大部分从中间辊筒4与辊体I的内腔面沿着螺旋隔板5形成的水道依次通过并从冷却水出水管7流出,小部分从内辊筒3与中间辊筒4的内腔面沿着螺旋隔板5形成的水道自右向左流过并最终从内辊筒出水口 11流出,这样的结构设计,虽然将冷却水路设计得比较复杂,但是在生产制造上却是很简单,而且达到极好的均匀冷却效果。所述的螺旋隔板5为等间距缠绕在内辊筒3上。所述的螺旋隔板5为等间距缠绕在中间辊筒4上。所述螺旋隔板5的截面为方形、弧形、梯形、三角形。通过设置双层螺旋隔板5,将冷却水路分为两层,上层水路为主要的冷却水路,一般左端和右端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温度差,而通过相反方向的下层水路的设置,将上层水路左右段温差极大缩小,进而实现压辊表面的均匀冷却。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双螺旋冷却结构的压辊,包括辊体、固定设置在辊体两端的辊轴,其特征在于:在辊体的空腔中央固定设置有内辊筒、中间辊筒,所述中间辊筒与辊体的内腔面之间设置有螺旋隔板,所述的内辊筒外壁与中间辊筒的内腔面之间设置有螺旋隔板;在辊体的左端车昆轴中设置有冷却水入水管,在棍体的右端棍轴中设置有冷却水出水管;内棍筒和中间滚筒沿辊体的中心轴线设置有中心轴管,中心轴管左端与中间辊筒左端面连接并与冷却水出水管连通,中心轴管沿中心轴线穿过内辊筒,且与中心辊筒右端内腔面有一段距离;所述的内辊筒两端与中间辊筒内腔面之间形成左储水区和右储水区,做左储水区的中间辊筒壁上设置有若干内棍筒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冷却结构的压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隔板为等间距缠绕在内辊筒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冷却结构的压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隔板为等间距缠绕在中间辊筒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冷却结构的压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隔板的截面为方形、弧形、梯形、三角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螺旋冷却结构的压辊,包括辊体、固定设置在辊体两端的辊轴,其特征在于:在辊体的空腔中央固定设置有内辊筒、中间辊筒,所述中间辊筒与辊体的内腔面之间设置有螺旋隔板,所述的内辊筒外壁与中间辊筒的内腔面之间设置有螺旋隔板;在辊体的左端辊轴中设置有冷却水入水管,在辊体的右端辊轴中设置有冷却水出水管;内辊筒和中间滚筒沿辊体的中心轴线设置有中心轴管,中心轴管左端与中间辊筒左端面连接并与冷却水出水管连通,中心轴管沿中心轴线穿过内辊筒,且与中心辊筒右端内腔面有一段距离;所述的内辊筒两端与中间辊筒内腔面之间形成左储水区和右储水区,做左储水区的中间辊筒壁上设置有若干内辊筒出水口,达到均匀冷却效果。【IPC分类】B44B5/02【公开号】CN204820862【申请号】CN201520515493【专利技术人】陈晖 【申请人】佛山运城压纹制版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申请日】2015年7月1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螺旋冷却结构的压辊,包括辊体、固定设置在辊体两端的辊轴,其特征在于:在辊体的空腔中央固定设置有内辊筒、中间辊筒,所述中间辊筒与辊体的内腔面之间设置有螺旋隔板,所述的内辊筒外壁与中间辊筒的内腔面之间设置有螺旋隔板;在辊体的左端辊轴中设置有冷却水入水管,在辊体的右端辊轴中设置有冷却水出水管;内辊筒和中间滚筒沿辊体的中心轴线设置有中心轴管,中心轴管左端与中间辊筒左端面连接并与冷却水出水管连通,中心轴管沿中心轴线穿过内辊筒,且与中心辊筒右端内腔面有一段距离;所述的内辊筒两端与中间辊筒内腔面之间形成左储水区和右储水区,做左储水区的中间辊筒壁上设置有若干内辊筒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晖,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运城压纹制版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