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H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运动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1713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2 11:47
该线性引导件(10)具备:轨道导轨(20),其具有滚珠滚行槽(22);移动块(30),其具有与滚珠滚行槽(22)对置的负载滚珠滚行槽(33)、与滚珠滚行槽(22)延伸的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无负载滚珠滚行槽(34)、以及连接负载滚珠滚行槽(33)与无负载滚珠滚行槽(34)的方向转换引导槽(35);以及多个滚珠(40),其排列在无限循环路中,所述无限循环路包括由轨道导轨(20)和移动块(30)形成的负载滚珠滚行路(50)、无负载滚珠滚行路(60)、以及方向转换路(70)。而且,所述方向转换路(70)具有使轨道发生变化的多个变化点。通过具有该结构,能够提供不需要端板的线性引导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运动引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轨道构件与移动构件之间夹设有滚动体的运动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运动引导装置的线性引导件具备安装于固定部的轨道导轨和固定于可动部的移动块。移动块以能够直线运动的方式安装在轨道导轨上。为了减小摩擦阻力,在轨道导轨与移动块之间以能够滚动运动的方式夹设有多个滚珠。在移动块上设置有供滚珠循环的无限循环路。线性引导件的无限循环路由轨道导轨的滚珠滚行槽与移动块的负载滚珠滚行槽之间的负载滚珠滚行路、与负载滚珠滚行路平行的无负载滚珠滚行路、以及连接负载滚珠滚行路和无负载滚珠滚行路的一对呈U字状的方向转换路形成(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方向转换路通过配置在移动块的移动方向的两端侧的盖构件上且具有外周侧方向转换部的端板、嵌入该端板的作为内周侧方向转换部的R(圆弧)构件的组合而形成。即,不仅将端板用作盖构件,还将其用作方向转换路的一部分,由此形成线性引导件。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489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由于端板构成滚珠的无限循环路的一部分,因此当端板产生问题时,存在无法进行移动块与轨道导轨的相对稳定的移动的可能性。即,为了形成滚珠的无限循环路而安装的端板成为决定线性引导件的寿命的主要构成部件之一。另外,相对于移动块安装端板的工序需要使用各种构件,是复杂的安装工序,因此期望能够更加容易制造的线性引导件。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的存在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线性引导件的长寿化。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缩短制造线性引导件所需的时间。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运动引导装置具备:轨道构件,其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滚动体滚行槽;移动构件,其具有与所述轨道构件的所述滚动体滚行槽对置的负载滚动体滚行槽、与所述滚动体滚行槽延伸的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无负载滚动体滚行槽、以及连接所述负载滚动体滚行槽与所述无负载滚动体滚行槽的方向转换引导槽;以及多个滚动体,其排列在无限循环路中,所述无限循环路包括所述轨道构件的所述滚动体滚行槽与所述移动构件的所述负载滚动体滚行槽之间的负载滚动体滚行路、所述轨道构件与所述无负载滚动体滚行槽之间的无负载滚动体滚行路、以及所述轨道构件与所述方向转换引导槽之间的方向转换路,所述运动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方向转换路具有使轨道发生变化的多个变化点。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线性引导件的长寿化,另外,能够缩短制造线性引导件所需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件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件的主视局部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方向转换引导槽的剖视放大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与轨道导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剖面的概要图。图5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块沿宽度方向纵向剖开时的剖面的概要图。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件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与轨道导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剖面的概要图。图8是表示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块的各种变形例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例的移动块的主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例的移动块的纵剖面主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在中央部处纵向剖开的状态下的移动块的立体图。图12是将图10中的附图标记Y部放大了的图。图13是例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例的移动块的制造方法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不对各权利要求涉及的专利技术进行限定,另外,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特征的组合并不全部是专利技术的解决手段必需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件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件的主视局部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方向转换引导槽的剖视放大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与轨道导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剖面的概要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与轨道导轨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剖面的概要图。如图1所示,线性引导件10具备:呈直线状延伸的作为轨道构件的轨道导轨20、经由多个作为滚动体的滚珠40以能够直线运动的方式组装于轨道导轨20的移动块30。轨道导轨20的剖面呈大致四边形状且以细长地延伸的方式形成。轨道导轨20由在轨道导轨20的上部形成有沿宽度方向突出的左右一对突起部21的DF结构构成。在各突起部21的上部以及下部形成有沿轨道导轨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作为滚动体滚行槽的滚珠滚行槽2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左右一对突起部21上分别形成有两条滚珠滚行槽22,合计形成有四条滚珠滚行槽22。另外,在轨道导轨20上从上表面朝向底面形成有通孔23,该通孔23是用于将轨道导轨20安装于作为设置面的固定部上的螺栓用的孔。滚珠滚行槽22的剖面形状例如形成为由单一的圆弧构成的圆弧槽形状。滚珠滚行槽22的曲率半径比滚珠40的半径略大,滚珠40通过一点与滚珠滚行槽22接触。移动块30具备:在将轨道导轨20配置于水平面的状态下与轨道导轨20的上表面对置的中央部31、以及从中央部31的左右两侧向下方延伸且与轨道导轨20的左右侧面对置的一对侧壁部32。而且,移动块30整体形成为鞍形状。在移动块30上形成有与轨道导轨20的滚珠滚行槽22对置的作为负载滚动体滚行槽的负载滚珠滚行槽33、与滚珠滚行槽22延伸的方向平行地延伸的作为无负载滚动体滚行槽的无负载滚珠滚行槽34、以及连接负载滚珠滚行槽33与无负载滚珠滚行槽34的方向转换引导槽35。另外,这些负载滚珠滚行槽33、无负载滚珠滚行槽34、以及方向转换引导槽35分别形成在形成为鞍形状的移动块30的与轨道导轨20对置的内壁面上。负载滚珠滚行槽33的剖面形状与滚珠滚行槽22相同地形成为由单一的圆弧构成的圆弧槽形状。负载滚珠滚行槽33的曲率半径比滚珠40的半径略大,滚珠40通过一点与负载滚珠滚行槽33接触。对轨道导轨20的滚珠滚行槽22和滚珠40的接触点、与移动块30的负载滚珠滚行槽33和滚珠40的接触点进行连结而成的线为接触角线L1。接触角线L1示出滚珠40承受负载的方向。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上侧的滚珠40的接触角线L1与水平线L2所成的接触角θ1为45°,下侧的滚珠40的接触角线L1与水平线L2所成的接触角θ2也为45°。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因此线性引导件10能够平衡性良好地负载上下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方向转换引导槽35具有形成在负载滚珠滚行槽33侧的负载区域进出槽部36、形成在无负载滚珠滚行槽34侧的无负载区域进出槽部37、连接负载区域进出槽部36以及无负载区域进出槽部37的连接槽部38。形成方向转换引导槽35的负载区域进出槽部36形成为供滚珠40从负载区域离开或者进入负载区域。形成方向转换引导槽35的无负载区域进出槽部37形成为供滚珠40从无负载区域离开或者进入无负载区域。这里,在连接槽部38中,使滚珠40沿与移动块30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滚行。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将负载区域进出槽部36与连接槽部38连接的连接点、和将连接槽部38与无负载区域进出槽部37连接的连接点处,分别使滚珠40的轨道变化。换句话说,第一实施方式的方向转换引导槽35具有包括使轨道发生变化的多个变化点的结构,因此方向转换引导槽35(即,后述的方向转换路70)的轨道变短,能够防止滚珠40的蜿蜒行进,实现稳定的运动引导。另外,如图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运动引导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动引导装置,其具备:轨道构件,其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滚动体滚行槽;移动构件,其具有与所述轨道构件的所述滚动体滚行槽对置的负载滚动体滚行槽、与所述滚动体滚行槽延伸的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无负载滚动体滚行槽、以及连接所述负载滚动体滚行槽与所述无负载滚动体滚行槽的方向转换引导槽;以及多个滚动体,其排列在无限循环路中,所述无限循环路包括所述轨道构件的所述滚动体滚行槽与所述移动构件的所述负载滚动体滚行槽之间的负载滚动体滚行路、所述轨道构件与所述无负载滚动体滚行槽之间的无负载滚动体滚行路、以及所述轨道构件与所述方向转换引导槽之间的方向转换路,所述运动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方向转换路具有使轨道发生变化的多个变化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4.10 JP 2013-081951;2014.04.04 JP 2014-077511.一种运动引导装置,其具备:轨道构件,其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滚动体滚行槽;移动构件,其具有与所述轨道构件的所述滚动体滚行槽对置的负载滚动体滚行槽、与所述滚动体滚行槽延伸的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无负载滚动体滚行槽、以及连接所述负载滚动体滚行槽与所述无负载滚动体滚行槽的方向转换引导槽;以及多个滚动体,其排列在无限循环路中,所述无限循环路包括所述轨道构件的所述滚动体滚行槽与所述移动构件的所述负载滚动体滚行槽之间的负载滚动体滚行路、所述轨道构件与所述无负载滚动体滚行槽之间的无负载滚动体滚行路、以及所述轨道构件与所述方向转换引导槽之间的方向转换路,所述运动引导装置由DF结构构成,所述DF结构中,在所述轨道构件的上部形成有沿宽度方向突出的左右一对突起部,并且,在所述左右一对突起部的上部以及下部分别形成有两条滚动体滚行槽,合计形成有四条滚动体滚行槽,从而具有四条无限循环路,所述运动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仅构成在所述左右一对突起部的上部形成的两条无限循环路的方向转换路由具有多个变化点的复合的折回部形成,构成在所述左右一对突起部的下部形成的两条无限循环路的方向转换路不构成复合的折回部,对所述轨道构件的滚动体滚行槽和所述滚动体的接触点、与所述移动构件的负载滚动体滚行槽和所述滚动体的接触点进行连结而成的线为接触角线,所述DF结构为在所述上部以及下部的无限循环路中循环的所述滚动体的所述接触角线彼此在所述轨道构件的内侧交叉的结构。2.一种运动引导装置,其具备:轨道构件,其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滚动体滚行槽;移动构件,其具有与所述轨道构件的所述滚动体滚行槽对置的负载滚动体滚行槽、与所述滚动体滚行槽延伸的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无负载滚动体滚行槽、以及连接所述负载滚动体滚行槽与所述无负载滚动体滚行槽的方向转换引导槽;以及多个滚动体,其排列在无限循环路中,所述无限循环路包括所述轨道构件的所述滚动体滚行槽与所述移动构件的所述负载滚动体滚行槽之间的负载滚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原庄志大原广
申请(专利权)人:TH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