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垃圾连续裂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64135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3 0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有机垃圾连续裂解装置。一种有机垃圾连续裂解装置,包括有机垃圾运输部和位于运输部下方的热源部两个部分;所述的运输部由传料口相互连接的传输带组成,所述的传输带由外面的圆筒形外壳以及被圆筒形外壳包裹的螺旋进料部组成。该装置体积占地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裂解速度快,可不间断连续生产,所有动力压力温度,可实现PLC自动控制,在高温和有压力的情况下实现连续进料和出渣,不间断全封闭式生产,操作人员少,劳动强度低,无泄漏,安全环保,有效实现了有机垃圾的连续、自动化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有机垃圾连续裂解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有填埋、生物堆肥技术、焚烧,具体来说:填埋处理:由于消耗大量土地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要求,目前已经被逐渐淘汰。生物堆肥技术:其突出问题是垃圾分选效率低、堆肥产品肥效不高鲜有市场销路。许多采用机械分选和生物堆肥技术的工程均不能正常运行,被认定设计思路错误,技术不成熟盲目上马工程,事实上,国外长期对此项技术亦不看好。焚烧: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处理技术,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该项技术在中国面临着全民抵制的尴尬境地。针对建设垃圾焚烧厂引发的群体性抗议活动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生活垃圾在焚烧时产生致癌物二噁英,危害人体健康。另外我国垃圾焚烧设备和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不仅焚烧成本高而且效果差。基于上述原因,设计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的有机垃圾连续裂解装置就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有机垃圾连续裂解装置。该装置采用密闭的螺旋式反应釜进行裂解反应,在反应釜的外壳连接有油烟管,裂解所产生的油烟通过油烟管排到体系外,而被收集利用。密闭反应釜的设计使得裂解产生的油烟不会污染空气,而且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能自动化等优点。使得裂解螺旋反应釜分为螺旋推料部,在螺旋推料部的外面包裹有外壳,从而形成密闭空间,便于加热烟气在反应釜内流通。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有机垃圾连续裂解装置,包括有机垃圾运输部和位于运输部下方的热源部两个部分;所述的运输部由传料口相互连接的传输带组成,所述的传输带由外面的圆筒形外壳以及被圆筒形外壳包裹的螺旋进料部组成;所述的螺旋进料部包括螺旋筒,螺旋筒的外面同轴地缠绕有螺旋桨;所述的热源部为气炉,气炉通过最下面传输带的圆筒形外壳下面的热气入口与传输部连接;所述的传输带的圆筒形外壳上均设置有油烟开口,所述的油烟开口通过管路与油烟出口相连;所述的油烟出口与油烟收集装置连接;所述的每条传输带的一端均设置有电机,用于给传输带提供动力;所述的螺旋筒通过固定套与电机相连;所述的传输带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在传输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 ;所述的进料口的下面设置有进料拨滚;出料口的上面设置有出料拨滚;所述的传输带的圆筒形外壳上设置有排气口,用于排掉体系中的热气。该装置使用时,将有机垃圾通过进料口进料,在进料拨滚的拨动下,进入到传输带,开启电机,电机带动螺旋筒转动,螺旋筒带动缠绕在螺旋筒上的螺旋桨向前转动,从而推动垃圾向前输送,传送完一条传输带后,垃圾就通过传料口进入下一传输带,直至到达物料出口,在出料拨滚的拨动下输出体系;在垃圾进入体系的开始,开启气炉,气炉产生的热气通过热气进口进入到体系中,并沿着各个传输带的传料口进入到下一传输带,对垃圾进行加热裂解;裂解产生的油烟通过油烟开口,并沿着管道被汇集到油烟出口,进而进行收集利用。低温裂解技术是将生活垃圾在一定温度、压力和时间等条件下,使其中的有机物转化成油、气、炭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技术,几乎可以将垃圾中的有机质完全处理,资源转化率高,而且整个处理过程完全密闭,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以裂解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并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提高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适合我国国情,为生活垃圾处理提供了新途径;通过清洁工艺优化组合,将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进行循环再利用,实现了产业化应用,有效减少了有害物质排放。本申请中所提到的垃圾炼烧装置,由于传输到的外面包裹有外壳,使得炼烧产生的油烟不会发生外泄,避免了环境污染。另外,采用螺旋输料的方式,使得炼化工艺连续化,而且各个传送带的立式排布极大地节约了空间。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体积占地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裂解速度快,可不间断连续生产,所有动力压力温度,可实现PLC自动控制,在高温和有压力的情况下实现连续进料和出渣,不间断全封闭式生产,操作人员少,劳动强度低,无泄漏,安全环保,有效实现了有机垃圾的连续、自动化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有机垃圾连续裂解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图中,I为进料口,2为进料拨滚,3为螺旋桨,4为电机,5为螺旋筒,6为固定套,7为出料拨滚,8为油烟收集装置,9为出料口,10为气炉,11为油烟开口,12为油烟出口,13为排气口,14为热气进口,15为圆筒形外壳,16为螺旋进料部,17为传料口。【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加油站罩棚架示意图;—种有机垃圾连续裂解装置,包括有机垃圾运输部和位于运输部下方的热源部两个部分;所述的运输部由传料口 17相互连接的传输带组成,所述的传输带由外面的圆筒形外壳15以及被圆筒形外壳15包裹的螺旋进料部组成;所述的螺旋进料部16包括螺旋筒5,螺旋筒5的外面同轴地缠绕有螺旋桨3 ;所述的热源部为气炉10,气炉10通过最下面传输带的圆筒形外壳下面的热气入口 14与传输部连接;所述的传输带的圆筒形外壳15上均设置有油烟开口 11,所述的油烟开口 11通过管路与油烟出口 12相连;所述的油烟出口 12与油烟收集装置8连接;所述的每条传输带的一端均设置有电机4,用于给传输带提供动力;所述的螺旋筒5通过固定套6与电机4相连;所述的传输带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 1,在传输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 9 ;所述的进料口 I的下面设置有进料拨滚2 ;出料口 9的上面设置有出料拨滚7 ;所述的传输带的圆筒形外壳15上设置有排气口 13,用于排掉体系中的热气。该装置使用时,将有机垃圾通过进料口 I进料,在进料拨滚2的拨动下,进入到传输带,开启电机4,电机带动螺旋筒5转动,螺旋筒5带动缠绕在螺旋筒上的螺旋桨向前转动,从而推动垃圾向前输送,传送完一条传输带后,垃圾就通过传料口进入下一传输带,直至到达物料出口 9,在出料拨滚7的拨动下输出体系;在垃圾进入体系的开始,开启气炉10,气炉产生的热气通过热气进口 14进入到体系中,并沿着各个传输带的传料口 17进入到下一传输带,对垃圾进行加热裂解;裂解产生的油烟通过油烟开口 11,并沿着管道被汇集到油烟出口 12,进而进行收集利用。本申请中所提到的垃圾炼烧装置,由于传输到的外面包裹有外壳,使得炼烧产生的油烟不会发生外泄,避免了环境污染。另外,采用螺旋输料的方式,使得炼化工艺连续化,而且各个传送带的立式排布极大地节约了空间。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体积占地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裂解速度快,可不间断连续生产,所有动力压力温度,可实现PLC自动控制,在高温和有压力的情况下实现连续进料和出渣,不间断全封闭式生产,操作人员少,劳动强度低,无泄漏,安全环保,有效实现了有机垃圾的连续、自动化处理。【主权项】1.一种有机垃圾连续裂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垃圾运输部和位于运输部下方的热源部两个部分;所述的运输部由传料口(17)相互连接的传输带组成,所述的传输带由外面的圆筒形外壳(15)以及被圆筒形外壳(15)包裹的螺旋进料部组成; 所述的螺旋进料部(16)包括螺旋筒(5),螺旋筒(5)的外面同轴地缠绕有螺旋桨(3); 所述的热源部为气炉(10),气炉(10)通过最下面传输带的圆筒形外壳下面的热气入口(14)与传输部连接; 所述的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垃圾连续裂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垃圾运输部和位于运输部下方的热源部两个部分;所述的运输部由传料口(17)相互连接的传输带组成,所述的传输带由外面的圆筒形外壳(15)以及被圆筒形外壳(15)包裹的螺旋进料部组成;所述的螺旋进料部(16)包括螺旋筒(5),螺旋筒(5)的外面同轴地缠绕有螺旋桨(3);所述的热源部为气炉(10),气炉(10)通过最下面传输带的圆筒形外壳下面的热气入口(14)与传输部连接;所述的传输带的圆筒形外壳(15)上均设置有油烟开口(11),所述的油烟开口(11)通过管路与油烟出口(1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马韵升何少辉姚刚栾波张立波杨文丽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