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型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49223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8 20:46
层叠型热交换器具有芯部(41、61),该芯部包括多个板(41a、41b、641b、41c、241c、741c、41d、41e、61e),该多个板层叠配置成形成制冷剂通路(41rf)以及载热体通路(41wt)。第一连接部件(43、543、44、344、63、64)提供使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剂通路(41rf)中流动用的入口及出口。第二连接部件(45、46、245、246、745、746、47、48、65、66、67、68、967、968)提供使载热体在所述载热体通路(41wt)中流动用的入口及出口,并且在所述载热体通路(41wt)中流动的载热体相对于在所述制冷剂通路(41rf)中流动的制冷剂成为对流。所述芯部具备至少设于所述制冷剂通路(41rf)的偏置型的翅片(41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说明】层叠型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以2013年2月27日提交的日本申请号2013-37466号和2013年9月17日提交的日本申请号2013-191695号为基础,将其记载内容引用于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和载热体进行热交换的层叠型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6公开了层叠型热交换器。特别是,专利文献I公开了能够用作冷凝器的水冷式层叠型热交换器。专利文献I公开的层叠型热交换器中,在所层叠的板之间形成有制冷剂的通路,在板上形成有凹凸。但是,这样的形状无法充分地进行与制冷剂的热交换。从这样的观点以及其他观点来看,要求进一步改良层叠型热交换器。专利文献7中记载有使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进行热交换的层叠型热交换器,将多个大致平板状的传热板隔开间隔地重叠,由此在传热板之间交替形成高温流体流路和低温流体流路。专利文献7中,在传热板上设定凹凸形状,并且将相邻的传热板的凹凸彼此钎焊接合。由此,通过凹凸形状部分而使传热面积增大,能够促进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之间的热交换。但是,专利文献7所记载的层叠型热交换器中,高温流体流路以及低温流体流路的流路形状由凹凸形状部分规定,因此,高温流体流路以及低温流体流路的流路形状相同。因此,难以根据高温流体以及低温流体的物性而任意地设定传热面积和流路截面积等,难以使传热特性以及压力损失特性最佳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2/0234523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4757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16795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5-1890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0-185462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9-36468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519401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发挥高热交换性能的层叠型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耐压性的层叠型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多样地变更内部的流路的层叠型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在于提供一种高度小型化的制冷循环用的层叠型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水冷式热交换器和水冷式蒸发器而且具有内部热交换功能的制冷循环用的层叠型热交换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例中,层叠型热交换器具有芯部,该芯部包括多个板,该多个板层叠配置成,形成在制冷循环中流动的制冷剂用的扁平的制冷剂通路、以及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载热体用的扁平的载热体通路。层叠型热交换器还具备:提供使制冷剂在制冷剂通路中流动用的入口及出口的连接部件;以及提供使载热体在载热体通路中流动用的入口及出口的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以如下方式设定入口及出口:在载热体通路中流动的载热体相对于在制冷剂通路中流动的制冷剂成为对流。芯部具备至少设于制冷剂通路的偏置型的翅片。根据该结构,制冷剂和载热体成为对流地流动,因此可实现良好的热交换。而且,偏置型的翅片,针对伴随从气体向液体、或从液体向气体的相变的制冷剂,提供优异的热交换性能。因此,可提供发挥高的热交换性能的层叠型热交换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例中,层叠型热交换器具备使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和载热体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热交换部是通过多个板状部件彼此层叠并接合而形成的,在多个板状部件彼此之间形成制冷剂所流动的多个制冷剂流路、及载热体所流动的多个载热体流路。多个制冷剂流路及多个载热体流路在多个板状部件的层叠方向上排列配置。在多个制冷剂流路及多个载热体流路中分别设有内翅片,该内翅片将相邻的板状部件彼此接合,且促进制冷剂和载热体之间的热交换。设于制冷剂流路的内翅片是制冷剂侧偏置翅片,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局部切割并折起的切折部,并且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相邻的切折部彼此互相偏置。设于载热体流路的内翅片是载热体侧偏置翅片,在载热体的流动方向上形成多个局部切割并折起的切折部,并且在载热体的流动方向上相邻的切折部彼此互相偏置。制冷剂流路高度与制冷剂侧翅片高度Frh相等,所述制冷剂流路高度为制冷剂流路在板状部件的层叠方向上的长度,所述制冷剂侧翅片高度Frh为制冷剂侧偏置翅片在板状部件的层叠方向上的长度。载热体流路高度与载热体侧翅片高度Fwh相等,所述载热体流路高度为载热体流路在板状部件的层叠方向上的长度,所述载热体侧翅片高度Fwh载热体侧偏置翅片在板状部件的层叠方向上的长度。制冷剂侧翅片高度Frw及载热体侧翅片高度Fwh 设定成满足 0.14 < Frh/ (Frh+Fwh) < 0.49 的关系。由此,通过将制冷剂侧翅片高度Frw及载热体侧翅片高度Fwh设定成满足0.14< Frh/ (Frh+Fwh) < 0.49的关系,能够降低制冷剂及载热体的压力损失,且能够提高制冷剂和载热体之间的传热性能。因此,能够提高热交换性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例中,层叠型热交换器具备使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和载热体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热交换部是通过多个板状部件彼此层叠并接合而形成的,在多个板状部件彼此之间形成制冷剂所流动的多个制冷剂流路、及载热体所流动的多个载热体流路。多个制冷剂流路及多个载热体流路在多个板状部件的层叠方向上排列配置。在多个制冷剂流路及多个载热体流路中分别设有内翅片,该内翅片将相邻的板状部件彼此接合,且促进制冷剂和载热体之间的热交换。设于制冷剂流路的内翅片是制冷剂侧偏置翅片,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局部切割并折起的切折部,并且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相邻的切折部彼此互相偏置。设于载热体流路的内翅片是载热体侧偏置翅片,在载热体的流动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局部切割并折起的切折部,并且在载热体的流动方向上相邻的切折部彼此互相偏置。热交换部配置成板状部件的层叠方向与重力方向交叉,热交换部具有使在制冷剂流路中流通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U形转弯的U形转弯部。由此,通过在热交换部设置使在制冷剂流路中流通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U形转弯的U形转弯部,从而能够使在U形转弯前的制冷剂流路中暂时扩散的制冷剂集合之后,使制冷剂再向U形转弯后的制冷剂流路扩散。而且,通过将热交换部配置成层叠方向与重力方向交叉,从而能够利用气液密度差将液相制冷剂分离。通过以上,能够确保在制冷剂流路中气相制冷剂所流通的流路面积(有效传热面),能够提尚传热性能。因此,能够提尚热交换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热系统的框图。图2是第I实施方式的层叠型热交换器的主视图。图3是第I实施方式的层叠型热交换器的俯视图。图4是第I实施方式的层叠型热交换器的剖视图。图5是第I实施方式的层叠型热交换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6是第I实施方式的区划板的俯视图。图7是第I实施方式的翅片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层叠型热交换器的流路的主视图。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层叠型热交换器的主视图。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区划板的俯视图。图11是第3实施方式的层叠型热交换器的主视图。图12是第4实施方式的层叠型热交换器的主视图。图13是第5实施方式的层叠型热交换器的主视图。图14是第6实施方式的层叠型热交换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5是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热系统的框图。图16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层叠型热交换器的流路的主视图。图17是第7实施方式的区划板的俯视图。图18是第8实施方式涉及的热系统的框图。图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层叠型热交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叠型热交换器,具有芯部(41、61),该芯部包括多个板(41a、41b、641b、41c、241c、741c、41d、41e、61e),该多个板层叠配置成,形成在制冷循环中流动的制冷剂用的扁平的制冷剂通路(41rf)、以及与该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载热体用的扁平的载热体通路(41wt),所述层叠型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连接部件(43、543、44、344、63、64),该第一连接部件提供使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剂通路(41rf)中流动用的入口及出口;以及第二连接部件(45、46、245、246、745、746、47、48、65、66、67、68、967、968),该第二连接部件提供使载热体在所述载热体通路(41wt)中流动用的入口及出口,且以如下方式设定所述入口及所述出口:在所述载热体通路(41wt)中流动的载热体相对于在所述制冷剂通路(41rf)中流动的制冷剂成为对流,所述芯部具备至少设于所述制冷剂通路(41rf)的偏置型的翅片(41f)。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荣三玉田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