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中间导槽的六切分导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3716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7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中间导槽的六切分导卫装置,包括箱体总成、底座、箱体前端入的导卫嘴、箱体总成上的水冷却总成、箱体后端的分料槽,所述的箱体总成内安装有前、中、后三个切分轮组,切分轮上设有切分楔,前切分轮组与中切分轮组中间安装有中间导槽,用于前分轮组切分之后轧件的导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中间导槽可以经前切分轮组切分后的轧件在到达中切分轮组位置时,可以保持良好对正,避免切偏,既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有利于保证产品良率,还可以避免由于切偏导致切分带过大引起的粘钢现象,有利于降低机器故障率,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乳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六切分导卫装置。
技术介绍
切分导卫是在棒材乳制中,安装在乳机的乳辊切分孔型后,能将乳件沿纵向剖切成数根乳件的导卫装置一一即并联乳件穿过切分导卫装置时,在切分轮组的劈分作用下,被劈分成多根独立乳件。目前,在乳钢连乳系统中主要采用二切分导卫装置和三切分导卫装置。近年来也有部分钢铁企业开始采用四切分导卫装置和五切分导卫装置。已有技术的切分导卫装置,只能将并联乳件切分成2?5根独立乳件,对于六股或六股以上的并联乳件,一般多个二切分导卫装置或三切分导卫装置,需多次切分才能将并联乳件完全切分,存在有工作效率低、乳钢成本较高的问题。我国专利CN201799464U中提出了一种六切分导卫装置,可以实现将六股并联乳件一次性切分为六根独立乳件,该装置是通过前、中、后三组切分轮实现六股并联乳件的一次性切分,其中,并联乳件通过前切分轮组后被劈分为两侧边股乳件和中间的四股并联乳件,四股并联乳件通过中切分轮组后进一步被劈分为两侧边股乳件和中间的两股并联乳件,最后两股并联乳件通过后切分轮组被劈分为两根独立的乳件,至此,六股并联乳件实现了通过一次性切分变为六根独立乳件。但是,这种技术中存在着以下缺陷:前切分轮组和中切分轮组间通常存在一定间距,乳件在通过前切分轮组后,乳件运行方向难以控制,致使乳件到达中切分轮组时难以保障对正一一乳件和切分轮如果不能对正会导致切偏,不但影响加工精度导致产品良率降低,还会造成切分带过大,与切分刀发生摩擦从而引起粘钢,最终引起切分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六切分导卫装置,以实现六股并联乳件经过前切分轮组后可以被控制引导至中切分轮组的位置,以解决中切分轮组工作时难以对正的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种带中间导槽的新型六切分导卫装置,包括有箱体总成2,底座9,箱体总成2的前端插入有导卫嘴1,箱体总成2上有水冷却总成6 ;箱体总成2的后端安装有分料槽10,分料槽10内安装有5把切刀,用于完全分离切分后的乳件,分料槽10内还有六条导槽,导槽的位置按六股乳件实际运行轨迹布置;所述的箱体总成2内,安装有前切分轮组3,中切分轮组5,后切分轮组7,前、中、后切分轮组均由上、下两切分轮构成;所述切分轮组通过偏心轴12安装在箱体总成2上,偏心轴12 —端固定连接有蜗轮13,偏心轴12的另一端固定的偏心套11,蜗杆座14安装在箱体总成2的侧壁上,蜗杆轴8的两端有旋向相反的蜗杆分别与其对应的蜗轮13啮合,旋转蜗杆轴8可以调节切分轮组楔尖之间的距离。其中,前切分轮上有两个切分楔,两个切分楔之间的距离为可以容纳四股并联乳件通过;中切分轮上有两个切分楔,两个切分楔之间的距离为可以容纳两股并联乳件通过;后切分轮上只有一个切分楔,位于切分轮的中央,对准两股并联乳件的连接带,将两股并联乳件劈分成两个独立乳件。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前切分轮组与中切分轮组中间安装有中间导槽4,用于前分轮组切分之后乳件的导向,防止乳件偏离运行轨道,以确定乳件到达中切分轮组位置时对中良好。本技术的一种带中间导槽的六切分导卫装置工作过程如下:六股并联乳件通过导卫嘴进入切分箱体,到达前切分轮组后开始切分过程;前切分轮组的切分轮上有两个切分楔,把六股并联乳件的边股劈分离,还剩下四股并联乳件;被劈分的边股乳件和中间的四股并联乳件进入中间导槽:中间导槽包括用于两侧边股乳件及中间四股并联乳件的导向槽,其中边股乳件导向槽用于引导两侧的边股乳件按引导方向运行,中间四股并联乳件导向槽用于引导四股并联乳件按引导方向到达中切分轮;中切分轮上有两个切分楔,把四股并联乳件的边股劈分,再剩下两股并联乳件;两股并联乳件,后切分轮上只有一个切分楔,把两股并联乳件劈分开。至此,原始的六股并联乳件即实现通一次性切分为6根独立乳件。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在前切分轮组与中切分轮组间增加中间导槽的方式,确定六股并联乳件经前切分轮组切分后,需要被进一步切分的四股并联乳件在到达中切分轮组位置时,可以保持良好对正,避免切偏:既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有利于保证产品良率;还可以避免由于切偏导致切分带过大引起的粘钢现象,有利于降低机器故障率,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图(局部剖视图)与切分过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前切分轮组剖视与切分过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中切分轮组剖视与切分过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后切分轮组剖视与切分过程示意图。附图中涉及的相关标号说明如下:1一一导卫嘴,2—一箱体总成,3—一前切分轮组,4——中间导槽,5——中切分轮组,6——水冷却总成,7——后切分轮组,9——旋转蜗杆轴,10——分料槽,11——偏心套,12——偏心轴,13——涡轮,14——涡轮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六切分导卫装置及其工作过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种带中间导槽的新型六切分导卫装置,包括有箱体总成2,底座9,箱体总成2的前端插入有导卫嘴1,箱体总成2上有水冷却总成6 ;箱体总成2的后端安装有分料槽10,分料槽10内安装有5把切刀,用于完全分离切分后的乳件,分料槽10内还有六条导槽,导槽的位置按六股乳件实际运行轨迹布置;所述的箱体总成2内,安装有前切分轮组3,中切分轮组5,后切分轮组7,前、中、后切分轮组均由上、下两切分轮构成;所述切分轮组通过偏心轴12安装在箱体总成2上,偏心轴12 —端固定连接有蜗轮13,偏心轴12的另一端固定的偏心套11,蜗杆座14安装在箱体总成2的侧壁上,蜗杆轴8的两端有旋向相反的蜗杆分别与其对应的蜗轮13啮合,旋转蜗杆轴8可以调节切分轮组楔尖之间的距离。其中,前切分轮上有两个切分楔,两个切分楔之间的距离为可以容纳四股并联乳件通过;中切分轮上有两个切分楔,两个切分楔之间的距离为可以容纳两股并联乳件通过;后切分轮上只有一个切分楔,位于切分轮的中央,对准两股并联乳件的连接带,将两股并联乳件劈分成两个独立乳件。前切分轮组与中切分轮组中间安装有中间导槽4,用于前分轮组切分之后乳件的导向,防止乳件偏离运行轨道。实施例2本技术的一种带中间导槽的六切分导卫装置工作过程如下:六股并联乳件通过导卫嘴进入切分箱体,到达前切分轮组后开始切分过程;前切分轮组上的两个切分楔把六股并联乳件的边股劈分离,剩下四股并联乳件(见附图2);被劈离的边股乳件和中间的四股并联乳件进入中间导槽:中间导槽包括用于两侧边股乳件及中间四股并联乳件的导向槽,其中边股乳件导向槽用于引导两侧的边股乳件按引导方向运行,中间四股并联乳件导向槽用于引导四股并联乳件按引导方向到达中切分轮;中切分轮上有两个切分楔,把四股并联乳件的边股劈分,再剩下两股并联乳件(附图3);两股并联乳件,后切分轮上只有一个切分楔,把两股并联乳件劈分开(附图4)。至此,原始的六股并联乳件即实现通过一个切分导卫装置一次切分为6根独立乳件,6根独立乳件进入分料槽,在分料槽内切刀作用下完全分离,然后分别进入各自的导向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中间导槽的六切分导卫装置,包括箱体总成、底座、箱体前端入的导卫嘴、箱体总成上的水冷却总成、箱体后端的分料槽,所述的箱体总成内安装有前、中、后三个切分轮组,切分轮上设有切分楔,其特征在于:前切分轮组与中切分轮组中间安装有中间导槽,用于前分轮组切分之后轧件的导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家柱曹文明张有德梁海峰赵仕章吴迪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东方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