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炼钢过程的脱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306712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16:27
一种转炉炼钢过程的脱磷方法,其包括步骤:留渣:留渣量为35~60kg/吨钢;稠化:留渣稠化,使炉渣不再具备流动性;脱磷:加入废钢和铁水金属原料,根据铁水内不同的初始磷含量进行制定不同的脱磷工艺,脱磷结束后钢液中目标磷含量控制在0.03~0.05%;倒渣:脱磷结束后倒去炉渣质量的40~70%。再按常规方法脱碳并继续发挥炉渣脱磷作用,即可顺利确保最终钢水中磷含量小于0.015%。本方法根据铁水中初始磷含量不同制定不同的脱磷工艺来生产低磷钢,大大降低造渣料的消耗量,并降低脱磷过程中的铁损,实现了低磷钢的低成本稳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炉炼钢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脱磷是转炉炼钢的核心任务,目前主要的脱磷方法可分为常规脱磷法、双联法以及双渣法。其中,常规脱磷法是在转炉冶炼过程实现脱磷,转炉冶炼结束后一次性排渣,不留渣;双联法指先在一个转炉内脱磷,然后将钢水转移到另一个转炉脱碳,由于采用两个转炉生产同一炉钢,虽然可将磷脱得极低,但占用了更多的设备资源,影响了产能;双渣法是在同一转炉内先脱磷,脱磷结束后排部分渣,然后再脱碳,冶炼结束后可留渣用于下一炉冶炼。双渣法的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前一炉的留渣,使得石灰和白云石加入量大大降低,并可确保低磷钢的生产,缺点是导致转炉冶炼周期延长。近年来,随着低磷品种钢量的增大,同时为了减少对铁水预处理脱磷的依赖,双渣法脱磷越来越受重视。但现有方法中均未考虑铁水中初始磷含量对脱磷工艺的影响,也未说明炉渣控制与倒渣温度控制的关系,不免会出现如铁水初始磷高,而后面采用低碱度操作并高温倒脱磷渣,此条件下会发生回磷风险;或不免会出现炉渣碱度控制高,而倒渣温度低,此条件下会出现倒渣难的风险。现有转炉炼钢脱磷工艺中,也没有明确倒渣温度与炉渣碱度控制的对应关系,也未考虑炉渣泡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炉炼钢过程的脱磷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1)留渣前一炉钢冶炼结束后留渣,留渣量为35~60kg/t钢;2)稠化留渣稠化,使炉渣不再具备流动性;3)脱磷加入废钢和铁水,并加入石灰和轻烧白云石造渣,并根据铁水中初始磷含量进行造渣脱磷,具体如下:当铁水中初始磷含量>0.12%,脱磷炉渣中氧化钙与二氧化硅的质量比即碱度R控制为1.8<R≤2.3,脱磷结束后钢液温度T控制为1450℃<T≤1500℃;当铁水中初始磷含量为0.09%<P≤0.12%,脱磷炉渣的碱度R控制为1.6<R≤1.8,脱磷结束后钢液温度T控制为1420℃<T≤1450℃;当铁水中初始磷含量为0.07%<P≤0.0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迎铁陈兆平蒋晓放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