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镍电镀液中的稀土类杂质的除去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稀土类杂质的pH为4.0~5.1的镍电镀液在加热至60℃以上的状态下保持一定时间后,通过沉降和/或过滤将因所述加热而析出的析出物从所述镍电镀液中除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效且简便地除去镍电镀液中的稀土类杂质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稀土系磁铁中,特别是R-Fe-B系烧结磁铁(R是包含Y在内的稀土类元素中的 至少一种以上且一定包含Nd)的磁特性高,被广泛使用,但作为主要成分而含有的Nd、Fe非 常容易生锈。因此,以使耐腐蚀性提高为目的,对磁铁表面实施防锈覆膜。其中电镀镍不仅 硬度高,而且镀敷工序的管理也比非电解镀敷简便,从而也被广泛应用于该体系磁铁。 在利用上述电镀镍的镀膜的生长过程的最初期,有时在成膜的同时,被镀物的成 分溶解于镀液中。特别是在镀液的pH倾向于酸性侧时,被镀物容易溶解于镀液中,因而被 镀物作为杂质蓄积在镀液中。 R-Fe-B系烧结磁铁的情况下,作为主要成分的Nd等稀土类元素、Fe溶解于镀液中 成为杂质。因此,若继续进行镀敷处理,则作为磁铁原材料的主要成分的Nd等稀土类杂质、 Fe持续溶解蓄积于镀液中。为了以无杂质的状态进行镀敷,需要在每次镀敷处理时建立新 的镀液。在制造工序中在每次镀敷处理时建立新的镀液会导致成本升高而难以实现。可以 说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电镀镍的情况下,通常如果在镀液中含有杂质,则容易发生光泽的变化、与被镀物 的密合不良、烧灼(烧焦)等。 例如,稀土类元素在镀液中作为杂质蓄积达到一定量以上时,在镀膜与磁铁原材 料之间密合性降低而发生剥离;或者发生双重镀敷、即因镀膜成膜中的电流通断所引起的 层内剥离。 是否会密合性降低而发生双重镀敷这样的不良取决于镀液的组成、镀敷条件等, 但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的实验,稀土类杂质量超过700ppm(主要是Nd杂质)时,这些不良容易发 生。另外,基于筒镀方式的镀敷中,由于局部性地有大电流流经被镀物,因此容易发生双重 镀敷。另外,在稀土类杂质量多的状态下镀液的pH升高时,容易发生双重镀敷。 以工业性量产规模实施电镀镍的情况下,维持镍电镀液中完全没有稀土类杂质的 状态从制造成本的观点出发也是不现实的,通常不被采用。但是,从品质管理的观点出发, 期望在稀土类杂质量不超过700ppm的范围内管理得较低。 作为除去溶解于镍电镀液中的Fe等杂质的方法,以往以来采用如下方法:向镀液 中添加碳酸镍等镍化合物,提高镀液的pH(也有时同时添加活性炭除去有机杂质),进一步 进行空气搅拌,由此使杂质析出,然后,进行过滤。该方法作为除去溶解于镍电镀液中的铁、 铝等金属杂质或者有机物杂质的方法是有效的,但作为除去稀土类杂质的方法,效果小。 鉴于上述情况,作为高效且连续地除去稀土类杂质的方法,日本特开平7-62600 号公开了如下方法:使用用于稀土类金属的纯化、分离的试剂,从镍电镀液中除去稀土类杂 质。该方法作为减少镍电镀液中的稀土类杂质的方法之一,被认为是有效的。但是,为了实 现该方法,需要采用复杂的工序,对于工业量产规模的实施而言难以说一定是高效的,而且 需要特别的试剂,因此并不现实。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无需采用复杂的工序、且无需特别的试剂、能够比较 简便且高效地除去镍电镀液中的稀土类杂质的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鉴于上述目的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将含有稀土类杂质的pH为 4. 0~5. 1的镍电镀液在加热至60°C以上的状态下保持一定时间,由此稀土类杂质析出,通 过过滤能够容易地除去该稀土类杂质,从而想到了本专利技术。 除去镍电镀液中的稀土类杂质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将含有稀土类杂质的 pH为4. 0~5. 1的镍电镀液在加热至60°C以上的状态下保持一定时间保持后,通过沉降和 /或过滤将因上述加热而析出的析出物从上述镍电镀液中除去。 上述加热前的镍电镀液的pH优选为4. 0~4. 5。 优选在上述镍电镀液的加热时,对镍电镀液进行搅拌。 上述搅拌优选为通过空气而进行的搅拌、通过搅拌叶片的旋转而进行的搅拌、或 者通过利用栗使液体循环而进行的搅拌。 专利技术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采用复杂的工序、且不使用特别的试剂的情况下比较简便 且高效地除去镍电镀液中的稀土类杂质。因此,能够实现特别是针对R-Fe-B系烧结磁铁的 电镀镍的品质稳定化和成本降低。【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除去镍电镀液中的稀土类杂质的方法的电镀镍装置的 一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除去镍电镀液中的稀土类杂质的方法的电镀镍装置的 其他例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利用ICP发光分析装置对过滤后镀液中的作为稀土类杂质的Nd量进 行测定,针对每种保温温度的情况相对时间进行绘图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4是表示利用ICP发光分析装置对过滤后镀液中的作为稀土类杂质的Nd量进 行测定,针对每种pH的情况相对时间进行绘图的结果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 从镍电镀液除去稀土类杂质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将pH为4. 0~5. 1的 含有稀土类杂质的镍电镀液加热至60°C以上的状态下保持一定时间后,对析出的析出物进 行沉降和/或过滤,从上述镍电镀液中除去上述析出物。 在本专利技术中,稀土类杂质是指例如在对R-Fe-B系烧结磁铁(R为包含Y在内的稀 土类元素中的至少一种以上且一定包含Nd)进行电镀镍时溶解于镀液中的R成分,在镀液 中大多以离子状态存在,因此难以直接过滤收集。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使以离子状态存在的稀土 类杂质变成能够用过滤器收集的固体析出物,从而能够通过沉降、过滤将其析出物从镀液 中分离除去。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在对上述R-Fe-B系烧结磁铁进行电镀镍时,并不限于 除去溶解于镀液中的R成分,也能够应用于除去同样地在镀液中以离子状态存在的稀土类 杂质。 本专利技术的稀土类杂质的除去方法对于含有稀土类杂质的pH为4. 0~5. 1的镍电 镀液的情况是有效的。如后所述,本专利技术人确认到,通过将含有稀土类杂质的镍电镀液在加 热至60°C以上的状态下保持一定时间以上,能够使以离子状态存在的稀土类杂质变为固体 析出物,还确认到,如果该析出物的析出速度处于上述pH的范围内,则为大致相同程度,能 够实现作为目标的高效的稀土类杂质的除去方法。 pH为4. 0~5. 1的镍电镀液与特别是在对R-Fe-B系烧结磁铁进行电镀镍时所采 用的公知的镀敷处理(例如,使用瓦特浴组成的镀浴的情况下)中使用的镀液的pH大致相 同,在将由本专利技术得到的除去稀土类杂质后的镀液用于R-Fe-B系烧结磁铁的电镀镍的情 况下,基本上无需pH调节。 也能够在将具有上述范围外的pH的含有稀土类杂质的镍电镀液调整为上述范围 内后实施上述加热处理。可以采用公知的pH调整方法,例如,为了升高pH而添加碳酸镍; 或者为了降低pH而添加硫酸等。但是,这样的添加碳酸镍、硫酸会导致镀敷处理的成本升 高,并且因pH调整还会导致作业效率降低(特别是,碳酸镍不易溶解于镀液中),因此在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镍电镀液中的稀土类杂质的除去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稀土类杂质的pH为4.0~5.1的镍电镀液在加热至60℃以上的状态下保持一定时间后,通过沉降和/或过滤将因所述加热而析出的析出物从所述镍电镀液中除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池政直,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