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9007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6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元件,属于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一散热底板,散热底板包括上表面、下表面、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第五面、第六面、第七面和第八面,第一面与第五面平行设置,第三面与第七面平行设置;散热底板的上表面设有一凹槽,凹槽贯穿散热底板的上表面;散热底板的中间层内设有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散热底板的下表面平行设有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散热底板、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的材质为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拆卸方便,散热率高,能够将反射硅表面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散热率高,能够延长反射硅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散热设备
,具体是一种散热元件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用来制作红外光学元件的材料都是易碎的,例如硅。无论它们是单晶体还是多晶体,无论晶粒是大是小,它们的强度不如玻璃,无长期法承受通来自高能红外光的照射。由于高能红外光具有很高的热量,用于反射该红外光的反射硅表面势必会蓄积很高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很容易导致反射硅破裂。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用于将反射硅表面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散热率高,能够延长反射硅的使用寿命的散热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拆卸方便,散热率高,能够将反射硅表面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散热率高,能够延长反射硅使用寿命的散热元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元件,包括一散热底板,所述散热底板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位于上表面和下表面周围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第五面、第六面、第七面和第八面,所述第一面与第五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三面与第七面平行设置;所述散热底板的上表面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散热底板的上表面;所述散热底板的中间层内设有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所述第一切口由散热底板的中间层内延伸至第一面、第二面和第八面,所述第二切口由散热底板的中间层延伸至第四面、第五面和第六面;所述散热底板的下表面平行设有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的一端为竖直面一,另一端为斜切面一,所述第一散热板的竖直面一的一端位于第三面上,所述第二散热板的一端为竖直面二,另一端为斜切面二,所述第二散热板的竖直面二的一端位于第七面上;所述散热底板、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的材质为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板的宽度与第三面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散热板的宽度与第七面的长度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板的较长侧面与第二散热板的较长侧面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板与第二散热板之间的距离为13.4_。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板的高度为20.0mm,所述第一散热板的较短侧面的长度为37.5mm,较长侧面的长度为47.5mm,所述第二散热板的高度为20.0mm,所述第二散热板的较短侧面的长度为46.0mm,较长侧面的长度为56.0mm。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底板的厚度为20.0mm,所述第一面与第五面的长度为51.0mm,所述第一面与第五面之间的距离为47.0mm,所述第三面与第七面的长度为6.0mm,所述第三面与第七面之间的距离为126.0mm。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深度为2.0mm,所述凹槽的一边距第一面的距离为10.8mm,所述凹槽的另一边距第五面的距离为10.8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切口的高度为2.4mm,宽度为15.0_,所述第二切口的高度为2.4mm,宽度为 15.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距离散热底板的上表面的距离为8.3mm。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底板、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的材质为娃。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拆卸方便,散热率高,能够将反射硅表面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散热率高,能够延长反射硅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散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散热元件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散热元件的俯视图。图中:1、散热底板;2、上表面;3、下表面;4、第一面;5、第二面;6、第三面;7、第四面;8、第五面;9、第六面;10、第七面;11、第八面;12、凹槽;13、第一切口 ;14、第二切口 ;15、第一散热板;16、第二散热板;17、竖直面一 ;18、斜切面一 ;19、竖直面二 ;20、斜切面二。【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散热元件,包括一散热底板1,散热底板I包括上表面2、下表面3和位于上表面2和下表面3周围的第一面4、第二面5、第三面6、第四面7、第五面8、第六面9、第七面10和第八面11,第一面4与第五面8平行设置,第三面6与第七面10平行设置,散热底板I的厚度为20.0mm,第一面4与第五面8的长度为51.0mm,第一面4与第五面8之间的距离为47.0mm,第三面6与第七面10的长度为6.0mm,第三面6与第七面10之间的距离为126.0mm ;散热底板I的上表面2设有一凹槽12,凹槽12贯穿散热底板I的上表面2,凹槽12的深度为2.0mm,凹槽12的一边距第一面4的距离为10.8mm,凹槽12的另一边距第五面8的距离为10.8mm ;散热底板I的中间层内设有第一切口 13和第二切口 14,第一切口 13由散热底板I的中间层内延伸至第一面4、第二面5和第八面11,第二切口 14由散热底板I的中间层延伸至第四面7、第五面8和第六面9,第一切口 13的高度为2.4mm,宽度为15.0mm,第二切口14的高度为2.4mm,宽度为15.0mm,第一切口 13和第二切口 14距离散热底板I的上表面2的距离为8.3mm ;散热底板I的下表面3平行设有第一散热板15和第二散热板16,第一散热板15的一端为竖直面一 17,另一端为斜切面一 18,第一散热板15的竖直面一 17的一端位于第三面6上,第二散热板16的一端为竖直面二 19,另一端为斜切面二 20,第二散热板16的竖直面二 19的一端位于第七面10上,第一散热板15的较长侧面与第二散热板16的较长侧面相对设置,第一散热板15与第二散热板16之间的距离为13.4_,第一散热板15的高度为20.0mm,宽度为6.0mm,第一散热板15的较短侧面的长度为37.5mm,较长侧面的长度为47.5mm,第二散热板16的高度为20.0mm,宽度为6.0mm,第二散热板16的较短侧面的长度为46.0mm,较长侧面的长度为56.0mm ;散热底板1、第一散热板15和第二散热板16的材质为娃。本实例的工作过程:使用时,将散热元件固定于反射硅上,使反射硅与散热元件接触,高能红外光经反射硅表面反射后,势必会蓄积很高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很容易导致反射硅破裂。散热元件能够将热量快速传导出去,将反射硅表面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散热率高,能够延长反射硅的使用寿命的散热元件。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散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热底板,所述散热底板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位于上表面和下表面周围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第五面、第六面、第七面和第八面,所述第一面与第五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三面与第七面平行设置; 所述散热底板的上表面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散热底板的上表面; 所述散热底板的中间层内设有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所述第一切口由散热底板的中间层内延伸至第一面、第二面和第八面,所述第二切口由散热底板的中间层延伸至第四面、第五面和第六面; 所述散热底板的下表面平行设有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的一端为竖直面一,另一端为斜切面一,所述第一散热板的竖直面一的一端位于第三面上,所述第二散热板的一端为竖直面二,另一端为斜切面二,所述第二散热板的竖直面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热底板,所述散热底板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位于上表面和下表面周围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第五面、第六面、第七面和第八面,所述第一面与第五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三面与第七面平行设置;所述散热底板的上表面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散热底板的上表面;所述散热底板的中间层内设有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所述第一切口由散热底板的中间层内延伸至第一面、第二面和第八面,所述第二切口由散热底板的中间层延伸至第四面、第五面和第六面;所述散热底板的下表面平行设有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的一端为竖直面一,另一端为斜切面一,所述第一散热板的竖直面一的一端位于第三面上,所述第二散热板的一端为竖直面二,另一端为斜切面二,所述第二散热板的竖直面二的一端位于第七面上;所述散热底板、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的材质为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佳伟薛佳勇王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众晶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