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活动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8638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6 0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活动鞍座,包括底座和用于存放钢卷的两个旋转架,两个旋转架对称设置,以两个旋转架的对称轴线为基准线,每个旋转架同轴设有两个耳轴,两耳轴的轴线均与基准线平行,每个耳轴通过耳轴支撑机构安装在底座上;每个旋转架连接有驱动该旋转架绕其上耳轴轴线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该旋转架的至少一个耳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旋转架的自动翻转,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和维护危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冶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冷乳高速连续带钢处理机组中的可活动鞍座
技术介绍
目前,冷乳连续带钢处理机组入、出口均设有钢卷存放鞍座,运卷小车来回运送鞍座上的钢卷,该运卷小车多布置在地下。为了方便运卷小车的运行、检修和维护,一般小车活动区域的地坑挖得很深,而且多将深坑和小车行走轨道加长,在机组头、尾部预留起吊小车的空间,因此土建施工所耗费的资金和工程量巨大。而有些钢厂厂房布置不允许在机组头、尾部起吊小车,针对这种情况,通常采用吊车协助翻转鞍座,在鞍座处起吊小车的方案。人工翻转鞍座费时、费力,且鞍座位置不易控制,翻转不平稳,冲击大,机旁操作危险性大。图1为现有的采用吊车协助翻转鞍座的示意图。存放钢卷3时,旋转架2的底面水平置于底座I的上方;起吊运卷小车4前,车间行车的吊钩钩住旋转架2的起吊孔,向上翻转旋转架2,直至接触到挡块5为止;安装运卷小车4后,再由车间行车向下翻转旋转架2,至水平位置。由于行车是人为控制起升和下降,旋转架2的动作不平稳,费时、费力,且旋转架2位置不易控制,到位时冲击大,机旁操作危险性大。另外,旋转架2的转轴位于旋转架2远离钢卷的一侧,与旋转架2的重心之间的间距较大,底座I安装所需的地坪深坑6面积也相应增大,土建成本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活动鞍座,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可活动鞍座,其能够自动翻转,省时省力,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和维护危险性。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活动鞍座,包括底座和用于存放钢卷的两个旋转架,两个所述旋转架对称设置,以两个所述旋转架的对称轴线为基准线,每个所述旋转架同轴设有两个耳轴,两所述耳轴的轴线均与所述基准线平行,每个所述耳轴通过耳轴支撑机构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每个所述旋转架连接有驱动该旋转架绕其上耳轴轴线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该旋转架的至少一个耳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架靠近所述基准线的侧面为第一侧面,所述旋转架远离所述基准线的侧面为第二侧面,所述耳轴轴线与相邻的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为LI,所述耳轴轴线与相邻的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为L2,LI:L2为5:2 ;每一所述旋转架下方的底座上开设有容该旋转架旋转通过的旋转槽道。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架包括平行设置的顶面和底面,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且与所述耳轴轴线平行;所述耳轴轴线与相邻的顶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耳轴轴线与相邻的底面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基准线两侧的底座上分别设有控制对应侧旋转架旋转角度的限位机构。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控制对应旋转架的旋转角度不小于90°的止挡块,所述止挡块设于对应侧旋转槽道靠近所述基准线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水平设置的压板,所述压板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压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旋转架的厚度,所述压板与所述止挡块之间的水平距离等于所述旋转架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耳轴支撑机构包括耳轴支座,所述耳轴支座包括支撑座和与所述支撑座可拆卸连接的顶盖,所述支撑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和所述顶盖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半圆形孔,两个所述半圆形孔拼接形成所述耳轴的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耳轴与所述安装孔之间设有衬套。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摆动式液压缸,所述摆动式液压缸通过联轴器与对应侧的其中一个耳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摆动式液压缸为双端缓冲式液压缸。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架绕耳轴旋转,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利用吊车协助翻转旋转架的手动翻转方式,本技术可实现旋转架的自动翻转,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和维护危险性。本技术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耳轴轴线将旋转架沿长度方向分成两段,设置LI与L2之比为5:2,使得旋转架旋转时,旋转轴与该旋转架的重心之间的间距较小,可实现翻转能耗最低化。本技术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限位机构,防止旋转架旋转过程中发生倾翻、旋转不到位而影响运卷小车的起吊等情况,保证生产的可靠性。本技术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使用摆动式液压缸控制,响应快,工作可靠而且易于控制,有效降低劳动强度。采用双端缓冲式液压缸,其动作平稳冲击小,提高工作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
技术介绍
提供的现有技术中鞍座翻转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活动鞍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F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沿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座;2,现有技术中的旋转架;2,,现有技术中翻转后的旋转架;3,钢卷;4,运卷小车;5,挡块;6,深坑;7,可活动鞍座中的旋转架-J1,可活动鞍座中旋转后的旋转架;8,止挡块;9,顶盖;10,耳轴;11,压板;12,支撑座;13,摆动式液压缸;14,联轴器;15,旋转槽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活动鞍座,设于带钢处理机组入口或出口处,包括底座I和用于存放钢卷3的两个旋转架7,两个所述旋转架7对称设置,钢卷3即落于两个旋转架7的对称轴线上;以该两个旋转架7的对称轴线为基准线(或以该两个旋转架7的对称轴线和钢卷3的中轴线所在的平面为基准面)。每个所述旋转架7同轴设有两个耳轴10,两所述耳轴10的轴线均与所述基准线平行,每个所述耳轴10通过耳轴支撑机构安装在所述底座I上。每个所述旋转架7连接有驱动该旋转架7绕其上耳轴10轴线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该旋转架7的至少一个耳轴10连接。即该可活动鞍座设有两套驱动机构,该两套驱动机构与两个旋转架7 —一对应配置;在每组对应的驱动机构和旋转架7中,驱动机构与旋转架7的至少一个耳轴10连接,驱动机构传递扭矩至耳轴10进而驱动该旋转架7绕该耳轴10转动,即旋转架7作旋转运动的旋转轴为设于其上的耳轴10。其中,驱动机构可采用电机、气缸、液压缸等驱动设备进行驱动,本实施例优选为采用摆动式液压缸13,该摆动式液压缸13通过联轴器14与对应侧的旋转架7的其中一个耳轴10连接。使用时,也可根据需要在旋转架7前后两侧(沿基准线的前后侧)分别设置一摆动式液压缸13,该两台摆动式液压缸13同步动作,分别传递动力至两个耳轴10,从而驱动旋转架7旋转;或者,只设置一台摆动式液压缸13,其通过万向联轴器连接两个输出轴,两输出轴一一对应与一个旋转架7的两个耳轴10连接,不过这种方式需要考虑输出轴的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活动鞍座,包括底座和用于存放钢卷的两个旋转架,两个所述旋转架对称设置,以两个所述旋转架的对称轴线为基准线,每个所述旋转架同轴设有两个耳轴,两所述耳轴的轴线均与所述基准线平行,每个所述耳轴通过耳轴支撑机构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旋转架连接有驱动该旋转架绕其上耳轴轴线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该旋转架的至少一个耳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洁孙光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