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82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机身上不备有不需要的长支柱、可根据需要变更预备苗台的台数的构造简单的预备苗台构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插秧机(A)的预备苗台构造(200),备有立设在机身(5)上的基架(210)、和可支承预备苗台(50)的组件架(220),该组件架(220)与基架(210)可装卸地连接。组件架(220)也能够与位于下层的另一组件架(220)可装卸地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插秧机,具体说,涉及用于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附设在插秧机上的预备苗台构造,在机身上立设多个支柱,把预备苗台和隔板交替地插入该多个支柱。(见下述专利文献1)该预备苗台构造,由于上述预备苗台相对于上述支柱可以装卸,所以,在机身的移送搬运等时,可以形成为在该机身上只安装上述支柱的状态,所以,可以减少搬运用空间。但是,在上述已往的预备苗台构造中,由于把预备苗台经由隔板插入立设在机身上的支柱内,所以,上述支柱要与设定的预备苗台的数量相应地、固定在预定的高度。因此,例如,在上述支柱设定为最多可安装4个预备苗台的高度时,不能安装5个以上的预备苗台,另外,如果实际上2个预备苗台的预备秧苗就已足够时,具有多余高度的上述支柱的上方部分,会遮挡视线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538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简单的预备苗台构造,该预备苗台构造在机身上不具备不需要的长支柱,可根据需要变更预备苗台的台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其特征在于,备有立设在机身上的基架和可支承预备苗台的组件架,该组-->件架可装卸地与上述基架连接,上述组件架,也能够与位于下层的其它组件架可装卸地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可支承预备苗台的上述组件架,与立设在上述机身上的上述基架可装卸地连接,并且,也能与位于下层的另一组件架可装卸地连接。所以,不必将上述基架做得很长。另外,可以任意增设上述组件架的层数,这样,可根据需要变更预备苗台的台数。另外,由于上述基架不必做得很长,所以,可确保良好的视野,并且,机身的总高度降低,例如,在插秧机的输送时或收纳在库房内时,不会有障碍。上述组件架,最好能在机身宽度方向外方侧或内方侧支承预备苗台。另外,上述组件架,最好能在机身宽度方向外方侧及内方侧双方上支承预备苗台。在上述组件架能在机身宽度方向外方侧及内方侧双方上支承预备苗台时,可以相应地增加被支承的预备苗台台数。例如,与在机身宽度方向外方侧或内方侧支承相同台数的预备苗台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上述组件架的层数(换言之,可降低上述组件架的总高度)。上述基架,最好能支承预备苗台。根据该构造,不必加长支柱的长度,就能进一步增加可支承的预备苗台的台数。上述基架,最好能在机身宽度方向外方侧或内方侧支承预备苗台。另外,上述基架,最好能在机身宽度方向外方侧及内方侧双方上支承预备苗台。在上述的各种构造中,上述基架和/或上述组件架,最好能在机身前后方向上可滑动地支承上述预备苗台。根据该构造,例如,在续苗时,可以把上述预备苗台移动到靠近田畦的位置,这样,可减轻续苗作业的劳动强度。另外,可以使该预备苗台在机身前后方向位于不同的位置,这样,在对被支承着的上下-->层预备苗台载置或取出预备秧苗时,位于上层的预备苗台不碍事。因此,可提高对预备苗台载置或取出预备秧苗时的作业性。本专利技术的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在其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备有支承预备苗台的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可装卸地与上述基架和/或组件架连接。上述支承部件,为了到达使上述预备苗台成为大致水平状态的使用位置、和使上述预备苗台成为大致垂直姿势的收纳位置,可在对应的上述基架或上述组件架上,绕沿机身前后方向的枢支轴摆动。根据该构造,可以减小机身的总宽度,例如,在插秧机从苗田移动时、或用拖拉机运送时、或收纳在仓库内等时,都不成为障碍。这时,上述支承部件,可以从上述使用位置绕上述枢支轴向上方摆动,由此到达上述收纳位置,也可以从上述使用位置绕上述枢支轴向下方摆动,由此到达上述收纳位置。上述支承部件,从上述使用位置绕着上述枢支轴向上方摆动,由此到达收纳位置,并且,分别与使用位置侧相接部件及收纳位置侧相接部件相接,从而其不会越过上述使用位置和上述收纳位置摆动;基端部与对应的上述基架或上述组件架连接、前端部与上述支承部件连接着的推压部件,把上述支承部件朝着上述收纳位置侧相接部件推压,由此使该支承部件卡定在上述收纳位置。根据该构造,可分别防止上述支承部件越过上述使用位置和上述收纳位置,并且,上述支承部件借助上述推压部件切实地保持在上述收纳位置。另外,上述推压部件,最好在上述支承部件位于从上述收纳位置朝上述使用位置摆动期间的中间位置时,推压力最大。根据该构造,上述支承部件借助上述推压部件的推压力,切实地保持在上述使用位置。在上述各种构造中,上述基架,具有在机身前后方向分开配置着的前支柱和后支柱。这时,上述组件架,具有与上述前基架支柱及上述后基架支柱对应的前支柱及后支柱、以及连接该前支柱与后支柱之-->间的连接支柱。根据该构造,借助上述连接支柱,可提高上述前支柱及上述后支柱的强度。例如,可有效地防止上述前支柱及上述后支柱的扭曲、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预备苗台构造的插秧机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支承着预备苗台状态的、图1所示的上述预备苗台构造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图3是图1和图2所示的预备苗台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1~图3所示的预备苗台构造的正视图,图4(a)表示支承部件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图4(b)表示支承部件位于收纳位置的状态。图5是图1~图4所示的预备苗台构造的侧视图。图6是图1~图5所示的预备苗台构造的俯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支承部件的正视图,该支承部件为了到达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在对应的基架或组件架上,可绕沿机身前后方向的枢支轴摆动。图7(a)表示上述支承部件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图7(b)表示上述支承部件位于收纳位置的状态。图8是从斜下方看上述预备苗台构造的立体图。图9是在机身宽度方向外方侧和内方侧双方上都能支承预备苗台的组件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预备苗台构造200的插秧机A的侧视图。先参照图1说明上述插秧机A的整体构造。-->上述插秧机A,备有作业车本机1、附设在该作业车本机1后方的栽种装置3、以位于上述栽种装置3的前方的方式附设在上述作业车本机1后部的施肥装置100。如图1所示,上述作业车本机1,备有机身架5、载置在该机身架5前部的驱动源6、在与该驱动源6作动连接的状态下配设在该驱动源6后方的变速箱8、配设在该变速箱8的机身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前车轴壳9、通过前车轴10A分别支承在该一对前车轴壳9上的一对水田行驶用前轮10、通过连接架11与上述变速箱8的后部连接的后车轴壳12、通过后车轴13A支承在该后车轴壳12的机身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水田行驶用后轮13。另外,上述作业车本机1,备有覆盖上述驱动源6的机罩7、以覆盖上述变速箱8的方式张设在上述机身架5上的车身罩14、设在车身罩14上的驾驶座21、配设在上述驾驶座21的前方且上述机罩7后部的方向盘20、设在上述机罩7的机身宽度方向两侧的上述预备苗台构造200及收纳构造300。上述车身罩14,备有配置在上述机罩7的机身宽度方向两侧的辅助台阶15、和配置在上述机罩7后方的主台阶16。上述辅助台阶15和上述主台阶16构成踏板台30。上述栽种装置3,备有栽种箱38、载苗台33、苗输送带(图未示)、可旋转地支承在上述栽种箱38上的旋转箱31、支承在该旋转箱31上的具有栽种爪的爪箱32,上述苗输送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其特征在于,备有立设在机身上的基架和可支承预备苗台的组件架,该组件架可装卸地与上述基架连接,上述组件架,也能够与位于下层的其它组件架可装卸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2-24 048051/20061.一种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其特征在于,备有立设在机身上的基架和可支承预备苗台的组件架,该组件架可装卸地与上述基架连接,上述组件架,也能够与位于下层的其它组件架可装卸地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组件架,可在机身宽度方向外方侧及内方侧双方上支承预备苗台。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架能支承预备苗台。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架和/或上述组件架,在机身前后方向上可滑动地支承着上述预备苗台。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其特征在于,备有支承预备苗台的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可装卸地与上述基架和/或组件架连接;上述支承部件,为了到达使上述预备苗台成为大致水平状态的使用位置、和使上述预备苗台成为大致垂直姿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村健土井邦夫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