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新广专利>正文

新概念垂直起降飞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80937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5 16:57
新概念垂直起降飞机:由机身、机翼、襟翼、副翼、水平尾翼、升降舵、垂直尾翼、方向舵、起落架、发动机组成。上机翼联接在机身上部,下机翼联接在机身下部,上机翼的根部与下机翼的根部垂直联接,下机翼的末端斜向上与上机翼的末端圆滑联接,在此连接处联接一固定翼。在机翼有百叶窗。在上下机翼中,传动带绕在驱动齿盘、导轮上,驱动齿盘与传动带配合传动,传动带上均匀铰接若干风板;在传动带内侧设置轨道;支板的一端与风板铰接,下端用滚子联系到轨道,并使风板向着运动方向倾斜;驱动齿盘的轴与离合变速装置连接,离合变速装置通过传动机构与发动机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飞行器技术,特别是一种新概念垂直起降飞机
技术介绍
迄今,有许多种垂直起降飞行器,这些飞行器以垂直升起所采用的方式分为两种类型:1)喷气型-以垂直下喷高速气流实现垂直升起;2)旋翼型-用旋转的风扇或螺旋桨产生垂直上拉力实现垂直升起。喷气型垂直升起,耗能严重,若在空中浮停,耗能更巨大,所以垂直升起效率低下,它极不适用在空中浮停执行任务。喷气型垂直起降飞行器的主要代表是垂直起降战斗飞机,它飞行快、灵活。旋翼型垂直起降飞行器垂直升起时,效率比喷气型垂直起降飞行器高许多。旋翼型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典型代表是直升机,它垂直升起、空中悬停耗能较少,但它飞行速度慢,不适用于快速运输。人们千方百计,已研制出高效垂直升起且能较快速飞行的垂直起降飞行器,这种类型的飞行器设置专门的垂直起降风扇,或者设置垂直起降和飞行共用的倾转翼(一种螺旋桨)。美国V-22倾转翼飞机就是典例。然而,风扇、螺旋桨均是在一根轴上安装叶片,效率并不高。因为,旋转的风扇或螺旋桨沿径向靠近轴心,线速度越来越小,越靠近轴心叶片的效率越低,只有叶片的末端部分效率较高,而且风扇或螺旋桨的轴头风阻很大,所以,风扇、螺旋桨的总效率低。再者,受结构、叶片材料性能、叶片末端线速度限制,风扇、螺旋桨的转速不能很高。故风扇和螺旋桨都存在较大的缺陷。V-22倾转翼飞机,在垂直升起时,其螺旋桨的涡旋下洗流,有不少部分直接吹压在其固定机翼上平面形成乌龙阻力。所以,这种颇具名望的垂直起降飞机,垂直升起时,能耗很大,效率遭诟病。总之,应竭力改变依靠风扇或螺旋桨垂直升起的垂直起降飞机的现状。
技术实现思路
了克服现有垂直起降飞机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新概念垂直起降飞机。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如图1图2示。新概念垂直起降飞机由机身1、机翼12、襟翼7、副翼5、水平尾翼9、升降舵10、垂直尾翼8、方向舵11、起落架(图中未画)、发动机2组成。和常规布局形式的飞机一样,机翼12、襟翼7、副翼5、水平尾翼9、升降舵10、垂直尾翼8、方向舵11、起落架(图中未画)、发动机2在机身I两侧对称布置。垂直尾翼8、方向舵11在机身I轴线上方。机翼12由上机翼12-1、下机翼12-2组成,上机翼12-1联接在机身I上部,下机翼12_2联接在机身I下部,上机翼12-1的根部与下机翼12-2的根部垂直联接,下机翼12-2的末端斜向上与上机翼12-1的末端圆滑联接,在此联接处联接前锥形整流罩3、后锥形整流罩4。在上机翼12-1的翼展方向联结固定翼12-3。襟翼7和副翼5与上机翼12-1的联系、升降舵10与水平尾翼9的联系、方向舵11与垂直尾翼8的联系方式均与常规布局形式的飞机一样。发动机2联接在下机翼12-2、或设置在机身I中、或设置在机身I的尾部的外面(如图1虚线示)。图3是图1左半部的A-A剖视放大图(图1右半部相同的剖视放大图与此图对称于机身纵向中心线),如图3 7K,在上机翼12-1上有一号上百叶窗6、一号下百叶窗16 ;在下机翼12-2上有二号上百叶窗35、二号下百叶窗34。如图3示。在机翼12中:一号轴19顺着机身I的长方向联接在上机翼12-1的根部,一号轴19上有两个间隔的驱动齿盘17 ;二号轴29顺着机身I的长方向联系在下机翼12-2的根部,二号轴29上有两个间隔的一号导轮28 ;三号轴13顺着机身I的长方向联系在上机翼12-1与下机翼12-2的接合区,三号轴13上有两个间隔的二号导轮14 ;传动带36绕在驱动齿盘17、一号导轮28、二号导轮14上,传动带36上均勻联接若干四号轴21,如图4示,传动带36有左右两条;截面为柳叶形的风板20铰联在四号轴21上;风板20的对称中心与四号轴21的轴线重合,风板20处于左右两条传动带36之间;风板20向着前进方向倾斜-在上机翼12-1内向固定翼12-3的翼尖方向倾斜,在下机翼12-2内向其翼根方向倾斜;如图4图5示,风板20的下部中央有一缺口,一号支板23的上端插入此缺口,并用五号轴22把风板20和支板23联系起来,一号支板23能绕五号轴22转动,一号支板23处于风板20的缺口部分与缺口配成滑转配合;在一号支板23的下部的左侧,间隔地联接六号轴24、七号轴25,一号滚子26安装在六号轴24上并能绕六号轴24转动,二号滚子27安装在七号轴25上并能绕七号轴25转动,一号滚子26和二号滚子27夹住轨道15,且能在轨道15滚转移动;如图3 7K,轨道15围绕在一号轴19、二号轴29、三号轴13外,处于传动带36内侧;在上机翼12-1内,轨道15与传动带36平行;轨道15从三号轴13上方转到其下方后,逐渐平滑靠近传动带36,止于一定距离后又与传动带36平行;轨道15从二号轴29下方转到其右方后,逐渐平滑过渡到离传动带36的距离等于二者在上机翼12-1内的距离为止;如图4示,轨道15的左端与若干二号支板37垂直联结,二号支板37垂直联接在上机翼12-1的壳内,轨道15与二号支板37用杆38斜联加固;在下机翼12-2内、机翼12根部内(靠近机身I处),轨道15、二号支板37、杆38之间联结方法同上机翼12-1内的;如图3示,在机翼12壳根部垂直边开有若干斜孔18、一个底部垂直泄气孔33 ;在下机翼12-2下部内联结导气板30,其位置以利于尽多的气走向泄气孔33。机翼12的垂直边与机身I的侧边31间隔出一垂直跑气道,跑气道的下端有跑气孔32。如图5示,左支板41、右支板39垂直联接在上机翼12-1的壳内。一号轴19的左端部用左轴承42联系于左支板41, 一号轴19的右部用右轴承40联系于右支板39 ;驱动齿盘17与传动带36配合传动;一号轴19的右端穿出上机翼12-1与离合变速装置(图中未画)连接。所述离合变速装置通过传动机构(图中未画)与发动机2连接。二号轴29、三号轴13与机翼12的联系方式与一号轴19的相同。上机翼12-1的壳、下机翼12-2的壳的截面形状与常规机翼截面形状相似。如图3示,新概念垂直起降飞机要升起时,打开所有百叶窗,然后使左右两边的驱动齿盘17互相反向旋转,同时使发动机2不产生推力。驱动齿盘17带动传动带36,风板20、支板23、滚子26、滚子27随着运动。它们转到导轮14下方后,滚子26、滚子27、支板23随着轨道15平滑接近传动带36,在此过程中,支板23推转风板20,使其与在向翼根运动方向成一定角度为止。风板20、支板23、滚子26、滚子27转到导轮28右侧,它们随着轨道15平滑远离传动带36,在此过程中,支板23拉转风板20,使其与垂直向上方向成一定角度为止,此角度等于风板20在上机翼12-1内与传动带36的交角。如图6示,上机翼12-1内的风板20象机翼一样在空中飞行,Vl表示气流相对于风板20的水平速度,由于风板20的阻挡作用,气流大部分被偏转为下洗流V2,气流偏转导致气流动量改变,必然对风板20产生合反作用力Fl,Fl可分解为垂直向上的分力LI和水平分力Dl,Fl为气流对风板20产生的升力,Dl为气流对风板20的阻力。在上机翼12_1内运动的η个风板20获得的升力为nLl。如图7示,下机翼12_1内的风板20象机翼一样在空中飞行,V3表示迎着风板20的气流速度,由于风板20的阻挡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概念垂直起降飞机,其特征是: 新概念垂直起降飞机由机身(1)、机翼(12)、襟翼(7)、副翼(5)、水平尾翼(9)、升降舵(10)、垂直尾翼(8)、方向舵(11)、起落架、发动机(2)组成。和常规布局形式的飞机一样,机翼(12)、襟翼(7)、副翼(5)、水平尾翼(9)、升降舵(10)、垂直尾翼(8)、方向舵(11)、起落架、发动机(2)在机身(1)两侧对称布置;垂直尾翼(8)、方向舵(11)在机身(1)轴线上方;机翼(12)由上机翼(12‑1)、下机翼(12‑2)组成,上机翼(12‑1)联接在机身(1)上部,下机翼(12‑2)联接在机身(1)下部,上机翼(12‑1)的根部与下机翼(12‑2)的根部垂直联接,下机翼(12‑2)的末端斜向上与上机翼(12‑1)的末端圆滑联接,在此联接处联接前锥形整流罩(3)、后锥形整流罩(4);在上机翼(12‑1)的翼展方向联结固定翼(12‑3);襟翼(7)和副翼(5)与上机翼(12‑1)的联系、升降舵(10)与水平尾翼(9)的联系、方向舵(11)与垂直尾翼(8)的联系方式均与常规布局形式的飞机一样;发动机(2)联接在下机翼(12‑2)、或设置在机身(1)中、或设置在机身(1)的尾部的外面;在上机翼(12‑1)上有一号上百叶窗(6)、一号下百叶窗(16);在下机翼(12‑2)上有二号上百叶窗(35)、二号下百叶窗(34); 在机翼(12)中:一号轴(19)顺着机身(1)的长方向联接在上机翼(12‑1)的根部,一号轴(19)上有两个间隔的驱动齿盘(17);二号轴(29)顺着机身(1)的长方向联系在下机翼(12‑2)的根部,二号轴(29)上有两个间隔的一号导轮(28);三号轴(13)顺着机身(1)的长方向联系在上机翼(12‑1)与下机翼(12‑2)的接合区,三号轴(13)上有两个间隔的二号导轮(14);传动带(36)绕在驱动齿盘(17)、一号导轮(28)、二号导轮(14)上,传动带(36)上均匀联接若干四号轴(21),传动带(36)有左右两条;截面为柳叶形的风板(20)铰联在四号轴(21)上;风板(20)的对称中心与四号轴(21)的轴线重合,风板(20)处于左右两条传动带(36)之间;风板(20)向着前进方向倾斜‑在上机翼(12‑1)内向固 定翼(12‑3)的翼尖方向倾斜,在下机翼(12‑2)内向其翼根方向倾斜;风板(20)的下部中央有一缺口,一号支板(23)的上端插入此缺口,并用五号轴(22)把风板(20)和支板(23)联系起来,一号支板(23)能绕五号轴(22)转动,一号支板(23)处于风板(20)的缺口部分与缺口配成滑转配合;在一号支板(23)的下部的左侧,间隔地联接六号轴(24)、七号轴(25),一号滚子(26)安装在六号轴(24)上并能绕六号轴(24)转动,二号滚子(27)安装在七号轴(25)上并能绕七号轴(25)转动,一号滚子(26)和二号滚子(27)夹住轨道(15),且能在轨道(15)滚转移动;轨道(15)围绕在一号轴(19)、二号轴(29)、三号轴(13)外,处于传动带(36)内侧;在上机翼(12‑1)内,轨道(15)与传动带(36)平行;轨道(15)从三号轴(13)上方转到其下方后,逐渐平滑靠近传动带(36),止于一定距离后又与传动带(36)平行;轨道(15)从二号轴(29)下方转到其右方后,逐渐平滑过渡到离传动带(36)的距离等于二者在上机翼(12‑1)内的距离为止;轨道(15)的左端与若干二号支板(37)垂直联结,二号支板(37)垂直联接在上机翼(12‑1)的壳内,轨道(15)与二号支板(37)用杆(38)斜联加固;在下机翼(12‑2)内、机翼(12)根部内,轨道(15)、二号支板(37)、杆(38)之间联结方法同上机翼(12‑1)内的;在机翼(12)壳根部垂直边开有若干斜孔(18)、一个底部垂直泄气孔(33);在下机翼(12‑2)下部内联结导气板(30),其位置以利于尽多的气走向泄气孔(33);机翼(12)的垂直边与机身(1)的侧边(31)间隔出一垂直跑气道,跑气道的下端有跑气孔(32);左支板(41)、右支板(39)垂直联接在上机翼(12‑1)的壳内;一号轴(19)的左端部用左轴承(42)联系于左支板(41),一号轴(19)的右部用右轴承(40)联系于右支板(39);驱动齿盘(17)与传动带(36)配合传动;一号轴(19)的右端穿出上机翼(12‑1)与离合变速装置连接;所述离合变速装置通过传动机构与发动机(2)连接;二号轴(29)、三号轴(13)与机翼(12)的联系方式与一号轴(19)的相同;上机翼(12‑1)的壳、下机翼(12)‑2的壳的截面形状与常规机翼截面形状相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广
申请(专利权)人:刘新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