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除霜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7010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4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除霜风道结构,包括前除霜风道上本体、前除霜风道下本体和仪表板面板,其中,前除霜风道上本体与仪表板面板固连,前除霜风道下本体的一端与前除霜风道上本体固连,另一端与仪表板面板固连;前除霜风道上本体和前除霜风道下本体相配合以构成第一空腔,第一空腔的一端开口与空调主机出风口相连接,另一端开口与仪表板面板上的仪表板出风口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前除霜风道结构通过前除霜风道上本体和前除霜风道下本体配合来构成可对风进行导向的第一空腔,相对于现有技术去除了前除霜风道导流板和前除霜风道格栅,不仅大大降低了前除霜风道的Z向高度,使得前除霜风道可满足更多不同安装空间的仪表板,而且零件少,易于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空调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前除霜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空调系统中,前风挡除霜除雾功能是空调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前除霜风道又是空调除霜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的前除霜风道包括前除霜风道本体I’、前除霜风道导流板2’、前除霜风道格栅3’和仪表板面板4’,其中,前除霜风道本体I’与仪表板面板4’焊接在一起,两者构成一个风道内腔5’,前除霜风道格栅3’位于风道内腔5’中并与仪表板面板4’卡接在一起,前除霜风道导流板2’与前除霜风道本体I’卡接在一起,这样,前除霜风道本体I’、前除霜风道导流板2’、前除霜风道格栅3’和仪表板面板4’四者组成一个可对风进行导向的结构。自空调主机出风口流出的风通过前除霜风道导流板2’的分风进入前除霜风道本体I’和仪表板面板4’组成的风道内腔5’中,再通过前除霜风道格栅3’将风道内腔5’中的风引出到前风挡玻璃上。但这种结构的前除霜风道的前除霜风道导流板I’和前除霜风道本体I’卡接后的Z向(图3中箭头所指的方向)高度大,可高达130_,对于仪表板内部空间较小的车型难以合理布置,从而不能达到所需的除霜分风效果,而且需要前除霜风道格栅3’对出风进行引导,零部件较多,不易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Z向高度小,对仪表板内部空间要求小,零件少,易于安装的前除霜风道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前除霜风道结构包括前除霜风道上本体、前除霜风道下本体和仪表板面板,其中,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与所述仪表板面板固连,所述前除霜风道下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固连,所述前除霜风道下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仪表板面板固连;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和所述前除霜风道下本体相配合以构成一个两端开口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开口与空调主机出风口相连接,所述第一空腔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仪表板面板上的仪表板出风口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的一端与所述仪表板面板焊接,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仪表板出风口的一侧的边缘相抵。更优选地,所述仪表板出风口邻近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的边缘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空腔延伸的第一弯折部,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与所述第一弯折部邻近所述第一空腔的表面相抵。更优选地,所述前除霜风道下本体具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仪表板面板焊接,且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仪表板面板之间具有30度-60度的夹角;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具有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邻近所述第一空腔的表面相抵,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相平行。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三弯折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仪表板出风口的直径。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空腔上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和所述第三弯折部相连接处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弯折部和所述第三弯折部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与所述仪表板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二空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前除霜风道结构通过前除霜风道上本体和前除霜风道下本体之间的配合来构成可对风进行导向的第一空腔,相对于现有技术去除了前除霜风道导流板和前除霜风道格栅,不仅大大降低了前除霜风道的Z向高度,使得前除霜风道可满足更多不同安装空间的仪表板,而且零件少,易于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前除霜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示图;图3为图1中B-B向剖示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前除霜风道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向剖示图;图6为图4中B-B向剖示图。图中标示如下:前除霜风道本体-1’,前除霜风道导流板-2’,前除霜风道格栅_3’,仪表板面板-4’,风道内腔_5’,前除霜风道上本体-1,第三弯折部-11,前除霜风道下本体-2,第二弯折部-21,仪表板面板_3,仪表板出风口 -31,第一弯折部-32,第一空腔-4,第二空腔_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4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除霜风道结构,包括前除霜风道上本体1、前除霜风道下本体2和仪表板面板3,其中,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I与所述仪表板面板3固连,所述前除霜风道下本体2的一端与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I固连,所述前除霜风道下本体2的另一端与所述仪表板面板3固连,上述固连可通过焊接或卡接等方式实现;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I和所述前除霜风道下本体2相配合以构成一个两端开口的第一空腔4,所述第一空腔4的一端开口与空调主机出风口相连接,所述第一空腔4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仪表板面板3上的仪表板出风口 31相连接。自空调主机出风口流出的风进入前除霜风道上本体I和前除霜风道下本体2构成的第一空腔4中,经过第一空腔4将风自仪表板出风口 31引出到前风挡玻璃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前除霜风道结构通过前除霜风道上本体I和前除霜风道下本体2之间的配合来构成可对风进行导向的第一空腔4,相对于现有技术去除了前除霜风道导流板和前除霜风道格栅,不仅大大降低了前除霜风道的Z向(图6中箭头所指的方向)高度(可降至50mm),使得前除霜风道可满足更多不同安装空间的仪表板,而且零件少,易于安装。为了更好地对风进行导向,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I的一端与所述仪表板面板3焊接,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I的另一端与所述仪表板出风口 31的一侧的边缘相抵,而且,焊接还有利于提升仪表板面板3的强度,避免高温环境下仪表板面板3塌陷。进一步地,所述仪表板出风口 31邻近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I的边缘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空腔4延伸的第一弯折部32,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I与所述第一弯折部32邻近所述第一空腔4的表面相抵,以更好地对风进行导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前除霜风道下本体2具有第二弯折部21,所述第二弯折部21与所述仪表板面板3焊接,且所述第二弯折部21与所述仪表板面板3之间具有30度-60度的夹角(即图5中的α角),焊接有利于提升仪表板面板3的强度,避免高温环境下仪表板面板3塌陷;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I具有第三弯折部11,所述第三弯折部11与所述第一弯折部32邻近所述第一空腔4的表面相抵,所述第三弯折部11与所述第二弯折部21相平行,这种结构有利于更好地对风进行导向。优选地,所述第二弯折部21与所述第三弯折部11之间的距离Dl大于所述仪表板出风口 31的直径。为了更好地对风进行导向,所述第一空腔4上与所述第二弯折部21和所述第三弯折部11相连接处的距离D2小于所述第二弯折部21和所述第三弯折部11之间的距离D1。为了更好地对仪表板面板3进行支撑,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I与所述仪表板面板3之间设置有第二空腔5。虽然本专利技术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专利技术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构思和范围。【主权项】1.一种前除霜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除霜风道上本体、前除霜风道下本体和仪表板面板,其中,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与所述仪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除霜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除霜风道上本体、前除霜风道下本体和仪表板面板,其中,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与所述仪表板面板固连,所述前除霜风道下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固连,所述前除霜风道下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仪表板面板固连;所述前除霜风道上本体和所述前除霜风道下本体相配合以构成一个两端开口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开口与空调主机出风口相连接,所述第一空腔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仪表板面板上的仪表板出风口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