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液压车顶举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54296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辅助工装领域并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液压车顶举升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套有液压升降杆且所述液压升降杆底部连接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通过第一环形连接件连接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由第一圆管和套在第一圆管上的第二圆管组成,所述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上均设有螺栓孔,所述第二圆管底部设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底部设有若干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二支撑杆采用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通过螺栓连接而成,通过调节螺栓孔的位置可以改变支撑杆高度,这样便能适合车体内部各平面高度的区域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举升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液压车顶举升装置,属于辅助工装领域。
技术介绍
车顶举升装置是一种辅助车体车顶打胶、粘接工序的工装,该工装主要适用于在打胶室没有天车的环境下要把车顶举升进行打胶和粘接,由于车体内部各平面高度不一样,一般的车顶举升装置并不能适用于平面是不同高度,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可以适用于不同高度平面车顶举升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车顶举升装置,通过螺栓孔调节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的位置可以改变支撑杆高度,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可调节液压车顶举升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套有液压升降杆且所述液压升降杆底部连接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通过第一环形连接件连接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由第一圆管和套在第一圆管上的第二圆管组成,所述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上均设有螺栓孔,所述第二圆管底部设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底部设有若干凸起。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两端连接两个液压升降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圆管直径大于第一圆管直径,所述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上的螺栓孔大小相同,所述螺栓孔至少为三对,其中一对所述螺栓孔上安装有螺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板均为三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三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固定有第二环形连接件,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件上设有与第二支撑杆同等数量的套环。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液压控制升降,不需手动,节省了劳动强度;1、第二支撑杆采用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通过螺栓连接而成,通过调节螺栓孔的位置可以改变不同支撑杆的高度,这样便能适合车体内部各平面高度的区域使用;2、第二圆管底部的第三支撑板上的若干凸起增加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第三支撑板打滑,从而损坏第二支撑杆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可调节液压车顶举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可调节液压车顶举升装置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可调节液压车顶举升装置的第二支撑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可调节液压车顶举升装置的第三圆环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第一支撑板;2、液压升降杆;3、第二支撑板;4、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6、第一环形连接件;7、第一圆管;8、第二圆管;9、螺栓孔;10、第三支撑板;11、凸起;12、第二环形连接件;13、套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一种可调节液压车顶举升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所述第一支撑板I底部套有液压升降2且所述液压升降杆2底部连接第二支撑板3,所述第二支撑板3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第一支撑杆4且第一支撑杆4通过第一环形连接件6连接第二支撑杆5,所述第二支撑杆5由第一圆管7和套在第一圆管7上的第二圆管8组成,所述第一圆管7和第二圆管8上均设有螺栓孔9,所述第二圆管8底部设有第三支撑板10,所述第三支撑板10底部设有若干凸起11。第二圆管8直径大于第一圆管7直径,使第一圆管7能够在第二圆管8内移动。第一圆管7和第二圆管8上的螺栓孔9大小相同,使螺栓能够固定住第一圆管7和第二圆管8,螺栓孔9至少为三对,并每相邻的螺栓孔9之间距离相同,可以调节不同高度,其中一对螺栓孔9上安装有螺栓,第二支撑杆5和第三支撑板10均为三个。第一支撑板I底部两端连接两个液压升降杆2,保持平衡性,不会因为重量过重而导致使第一支撑板I倾斜,并损坏第一支撑板I。三个第二支撑杆5之间固定有第二环形连接件12,第二环形连接件12上设有与第二支撑杆5同等数量的套环13,使第二环形连接件12与三个第二支撑杆5形成一个整体。本技术通过液压控制升降,不需手动,节省了劳动强度;第二支撑杆5采用第一圆管7和第二圆管8通过螺栓连接而成,通过调节螺栓孔9的位置可以改变不同第二支撑杆5的高度,这样便能适合车体内部各平面高度的区域使用;第二圆管8底部的第三支撑板10上的若干凸起11增加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第三支撑板10打滑,从而损坏第二支撑杆5的现象发生。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可调节液压车顶举升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I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I)底部套有液压升降杆(2 )且所述液压升降杆(2 )底部连接第二支撑板(3 ),所述第二支撑板(3)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第一支撑杆(4)且第一支撑杆(4)通过第一环形连接件(6)连接第二支撑杆(5),所述第二支撑杆(5)由第一圆管(7)和套在第一圆管(7)上的第二圆管(8)组成,所述第一圆管(7)和第二圆管(8)上均设有螺栓孔9),所述第二圆管(8)底部设有第三支撑板(10),所述第三支撑板(10)底部设有若干凸起(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液压车顶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I)底部两端连接两个液压升降杆(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液压车顶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管(8)直径大于第一圆管(7)直径,所述第一圆管(7)和第二圆管(8)上的螺栓孔(9)大小相同,所述螺栓孔(9)至少为三对,其中一对所述螺栓孔(9)上安装有螺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液压车顶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5)和第三支撑板(10)均为三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液压车顶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第二支撑杆(5)之间固定有第二环形连接件(12),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件(12)上设有与第二支撑杆(5)同等数量的套环(13)。【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辅助工装领域并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液压车顶举升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套有液压升降杆且所述液压升降杆底部连接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通过第一环形连接件连接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由第一圆管和套在第一圆管上的第二圆管组成,所述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上均设有螺栓孔,所述第二圆管底部设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底部设有若干凸起。本技术的第二支撑杆采用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通过螺栓连接而成,通过调节螺栓孔的位置可以改变支撑杆高度,这样便能适合车体内部各平面高度的区域使用。【IPC分类】B66F7/28, B66F7/08【公开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液压车顶举升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底部套有液压升降杆(2)且所述液压升降杆(2)底部连接第二支撑板(3),所述第二支撑板(3)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第一支撑杆(4)且第一支撑杆(4)通过第一环形连接件(6)连接第二支撑杆(5),所述第二支撑杆(5)由第一圆管(7)和套在第一圆管(7)上的第二圆管(8)组成,所述第一圆管(7)和第二圆管(8)上均设有螺栓孔9),所述第二圆管(8)底部设有第三支撑板(10),所述第三支撑板(10)底部设有若干凸起(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宝易森肖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长客新筑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