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江大学专利>正文

可折叠式升降载运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40992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1 0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式升降载运小车,包括底板框架,底板框架底部安装有车轮,底板框架的前端设有把手,底板框架上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上设有载物平台。所述的升降装置中,“X”形架后端分别与底板框架和载物平台铰接,“X”形架的前端设有滚动轴承,在底板框架和载物平台侧面内侧设有滑槽,滚动轴承在滑槽内滑动;“X”形架的底部前端还与推杆枢接,丝杠通过轴承座支承在底板框架的前端,在推杆上设有螺孔,螺孔与丝杠螺纹连接。能够方便的折叠和升降,便于物流运输领域搬运包裹,且结构简单,便于随着送货车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物流运输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折叠式升降载运小车
技术介绍
目前,在物流仓储行业,经常会使用手推车来进行货物的装卸和运输,但是有的货物比较沉重或者体积较大,搬运时根据实际情况经常需要将货物从高处搬运到低处或者从低处搬到高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或者采用大型设备致使成本较高。普通手推车体积较为庞大,也不便携带。因此,需要一种可折叠式、可升降的载运小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折叠式升降载运小车,能够以较为简单的结构实现折叠、升降和载运的功能,优选的方案中,能够变换多种使用形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折叠式升降载运小车,包括底板框架,底板框架底部安装有车轮,底板框架的前端设有把手,底板框架上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上设有载物平台。所述的升降装置中,“X”形架后端分别与底板框架和载物平台铰接,“X”形架的前端设有滚动轴承,在底板框架和载物平台侧面内侧设有滑槽,滚动轴承在滑槽内滑动;“X”形架的底部前端还与推杆枢接,丝杠通过轴承座支承在底板框架的前端,在推杆上设有螺孔,螺孔与丝杠螺纹连接。在丝杠的前端设有手摇柄或者驱动电机。所述的“X”形架中,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在中部的位置通过铰接杆铰接。底板框架底部固设有车轮连接杆,车轮通过轮座套接在车轮连接杆,并可沿车轮连接杆滑动,在轮座上设有锁定装置。所述的锁定装置为螺钉。所述的锁定装置为横截面成弧形的压紧楔,压紧楔位于轮座的通孔内壁和车轮连接杆之间。>压紧楔的外端与压片的一端连接,压片的另一端与轮座连接,当压紧楔楔紧车轮连接杆时,压片成弯曲状态。所述的把手通过销轴与底板框架的前端连接,销轴与底板框架之间还设有弹簧。当升降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的把手与车轮连接杆直接或通过套管套接,并以销轴锁定;或者所述的把手与固定安装在底板框架的把手连接杆套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式升降载运小车,能够方便的折叠和升降,便于物流运输领域搬运包裹,且结构简单,便于随着送货车携带。优选的方案中,采用可折叠的车轮,配合可转换把手安装位置的结构,本技术还具有斜拉的使用形态。本技术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够折叠,方便携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升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升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降下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斜拉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轮座与车轮连接杆连接时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图6的A向视图。图中:底板框架1,滑槽101,车轮连接杆2,车轮3,轮座31,压紧楔32,压片33,把手连接杆4,手摇柄5,轴承座6,丝杠7,弹簧8,把手9,销孔91,销轴92,滚动轴承10,载物平台11,挡板111,第一支杆12,铰接杆13,第二支杆14,铰座15,推杆16。具体实施方式本例中,图1中的右下方为前端。如图1~3中,一种可折叠式升降载运小车,包括底板框架1,底板框架1底部安装有车轮3,底板框架1的前端设有把手9,底板框架1上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上设有载物平台11,优选的在载物平台11的后端设有挡板111,避免包裹掉落。如图1中,所述的把手9通过销轴92与底板框架1的前端连接,销轴92与底板框架1之间还设有弹簧8。该连接结构与现有的平板推车相同,把手9可以折叠。当升降装置降下时,折叠时的状态如图2中所示,与普通平板推车相同,便于携带。使用时的状态如图3中所示。当升降装置升起时,便于较重的包裹的搬运,使用状态如图1中所示。优选的方案如图1中所示,所述的升降装置中,“X”形架后端分别与底板框架1和载物平台11铰接,“X”形架的前端设有滚动轴承10,在底板框架1和载物平台11侧面内侧设有滑槽101,滚动轴承10在滑槽101内滑动;“X”形架的底部前端还与推杆16枢接,丝杠7通过轴承座6支承在底板框架1的前端,在推杆16上设有螺孔,螺孔与丝杠7螺纹连接。通过丝杠的旋转,带动推杆16前后移动,从而带动升降装置实现升降功能。在丝杠7旋转过程中,由于推杆16采用枢接方式与“X”形架的底部前端连接,即推杆16能够随着丝杠7的旋转,以推杆16的轴线为轴心随之旋转,不会对丝杠7造成干涉。如图1中,在丝杠7的前端设有手摇柄5或者驱动电机。采用驱动电机的方案有利于实现快速升降,提高工作效率,驱动电机由安装在底板框架1的蓄电池供电。所述的“X”形架中,第一支杆12与第二支杆14在中部的位置通过铰接杆13铰接。如图1中所示优选的方案中,底板框架1底部固设有车轮连接杆2,车轮3通过轮座31套接在车轮连接杆2,并可沿车轮连接杆2滑动,在轮座31上设有锁定装置。由此结构,如图4中所示,能够将车轮3向中间折叠,进一步减小体积,便于携带,同时也便于在斜拉状态下进行操作。在斜拉状态下,位于后端的车轮3也尽量向底板框架1的后端移动。以使在斜拉状态下倾斜角度更大,操作更为方便。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锁定装置为螺钉。为便于快速调节轮座31或将轮座31向内折叠。另一可选的方案如图5~7中,所述的锁定装置为横截面成弧形的压紧楔32,压紧楔32位于轮座31的通孔内壁和车轮连接杆2之间。需要移动或折叠轮座31时,取下压紧楔32,移动或折叠到位后,压下压紧楔32,使轮座31的通孔内壁和车轮连接杆2之间锁紧。优选的方案中,压紧楔32的外端与压片33的一端连接,压片33的另一端与轮座31连接,当压紧楔32楔紧车轮连接杆2时,压片33成弯曲状态。由此结构,在取出压紧楔32时,仅需握紧压片33和轮座31,使压片33趋于伸直,压片33即将压紧楔32从轮座31的通孔内顶出,从而快速松开压紧楔32,由于压片33的长度有限,压紧楔32不会从通孔内完全脱出,从而便于快速压紧,也避免压紧楔32丢失。如图4中,斜拉状态时,可选的方案为升降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所述的把手9与车轮连接杆2直接或通过套管套接,并以销轴92锁定;另一可选的方案为所述的把手9与固定安装在底板框架1的把手连接杆4套接,并以销轴92锁定。本技术能够实现运送、升降、折叠和斜拉等多种功能,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成本增加不多。能够满足物流运输领域的轻量级使用要求,例如设备或家电的输送。尤其适于随着送货车,将包裹从送货车搬运到客户家中这段距离的运送。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技术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式升降载运小车,包括底板框架(1),底板框架(1)底部安装有车轮(3),底板框架(1)的前端设有把手(9),其特征是:底板框架(1)上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上设有载物平台(11);所述的升降装置中,“X”形架后端分别与底板框架(1)和载物平台(11)铰接,“X”形架的前端设有滚动轴承 (10),在底板框架(1)和载物平台(11)侧面内侧设有滑槽(101),滚动轴承 (10)在滑槽(101)内滑动;“X”形架的底部前端还与推杆(16)枢接,丝杠(7)通过轴承座(6)支承在底板框架(1)的前端,在推杆(16)上设有螺孔,螺孔与丝杠(7)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式升降载运小车,包括底板框架(1),底板框架(1)底部安装有车轮(3),底板框架(1)的前端设有把手(9),其特征是:底板框架(1)上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上设有载物平台(11);
所述的升降装置中,“X”形架后端分别与底板框架(1)和载物平台(11)铰接,“X”形架的前端设有滚动轴承(10),在底板框架(1)和载物平台(11)侧面内侧设有滑槽(101),滚动轴承(10)在滑槽(101)内滑动;
“X”形架的底部前端还与推杆(16)枢接,丝杠(7)通过轴承座(6)支承在底板框架(1)的前端,在推杆(16)上设有螺孔,螺孔与丝杠(7)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升降载运小车,其特征是:在丝杠(7)的前端设有手摇柄(5)或者驱动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升降载运小车,其特征是:所述的“X”形架中,第一支杆(12)与第二支杆(14)在中部的位置通过铰接杆(13)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升降载运小车,其特征是:底板框架(1)底部固设有车轮连接杆(2),车轮(3)通过轮座(31)套接在车轮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志鹏朱智超郑正鼎翁杰卢超李欢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