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敞篷车辆的车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07780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4 0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敞篷车辆的车顶装置,其包括顶棚组件和后窗组件;顶棚组件设置成能够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可活动于一收纳位置与一展开位置之间;后窗组件设置成能够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可活动于一收纳位置与一展开位置之间。处于折叠状态的顶棚组件和同样处于折叠状态的后窗组件可移动至同一收纳位置,在该同一收纳位置时,顶棚组件并位于后窗组件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适于敞篷车辆的车顶装置,硬顶能够实现平稳、快速的打开和闭合,工作可靠,寿命长;结构简单,运动灵活、精确,不会发生干涉,噪音小;外形美观,不破坏选定轿车的风格,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于敞篷车辆的车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敞篷车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于敞篷车辆的车顶装置。
技术介绍
车顶盖通常分为固定式顶盖和敞篷式顶盖两种,固定式顶盖是常见的轿车顶盖形式,属于轮廓尺寸较大的大型覆盖件,车身整体结构的一部分。固定式顶盖具有刚性强,安全性好,汽车侧翻时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缺点是固定不变,无通风性,无法享受到阳光及兜风的乐趣。敞篷式顶盖一般用于档次较高的轿车或跑车上,通过电动和机械传动移动部分或全部顶盖,可以充分享受阳光和空气,体验兜风的乐趣。缺点是机构复杂,安全性和密封性较差。现有的敞篷式顶盖有两种形式,一种称为“硬顶”,可移动顶盖用轻质金属或树脂材料做成。另一种称为“软顶”,顶盖用篷布做成。硬顶敞篷技术只有少数厂家掌握,而且有些厂家比如标致的硬顶还来自于专业顶篷厂法国厂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于敞篷车辆且结构简单的车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适于敞篷车辆的车顶装置,包括:顶棚组件,其设置成能够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可活动于一收纳位置与一展开位置之间;以及后窗组件,其设置成能够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可活动于一收纳位置与一展开位置之间;其中,处于折叠状态的顶棚组件和后窗组件可移动至同一收纳位置,在该收纳位置时,顶棚组件位于后窗组件上方。所述收纳位置是位于处于展开状态的顶棚组件和后窗组件的下方,且位于车辆行李舱中。所述顶棚组件包括:中段顶棚;以及后段顶棚,其通过顶棚连杆与中段顶棚连接,且可活动于一折叠位置与一展开位置之间,该折叠位置是位于中段顶棚的上方,该展开位置是位于所述收纳位置的上方,且位于中段顶棚的后侧。所述顶棚组件还包括通过侧梁连杆与所述中段顶棚连接的车顶侧梁,车顶侧梁可活动于一折叠位置与一展开位置之间,该折叠位置是位于中段顶棚的左右两侧,该展开位置是位于中段顶棚的前侧。适于敞篷车辆的车顶装置还包括用于对所述顶棚组件提供使其在收纳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进行移动的驱动力的顶棚驱动组件,该顶棚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中段顶棚连接的四连杆机构和与四连杆机构连接的第一驱动器。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与所述中段顶棚固定连接的顶棚板件、与顶棚板件转动连接的内连杆和外连杆以及与内连杆和外连杆转动连接且为固定设置的基础板件,所述第一驱动器与内连杆连接。所述后窗组件包括:后车窗;以及C柱,其通过C柱连杆与后车窗连接,且可活动于一折叠位置与一展开位置之间,该折叠位置是位于后车窗的后侧,该展开位置是位于后车窗的左右两侧。所述后窗组件还包括通过侧窗连杆与所述C柱连接的侧车窗,侧车窗可活动于一折叠位置与一展开位置之间,该折叠位置是位于C柱的外侧,该展开位置是位于C柱的前侧。适于敞篷车辆的车顶装置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后窗组件提供使其在收纳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进行移动的驱动力的后窗驱动组件,该后窗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后车窗连接的后窗连杆和用于对后窗连杆提供使其转动的驱动力的第二驱动器。适于敞篷车辆的车顶装置还包括与车体转动连接且为U型的一后盖板,后盖板可活动于一开启位置与一关闭位置之间;后盖板处于开启位置时,处于折叠状态的顶棚组件和后窗组件方可移动至收纳位置;后盖板处于关闭位置时,后盖板与处于收纳位置的顶棚组件相配合封闭车辆行李舱。本专利技术适于敞篷车辆的车顶装置,硬顶能够实现平稳、快速的打开和闭合,工作可靠,寿命长;结构简单,运动灵活、精确,不会发生干涉,噪音小;外形美观,不破坏选定轿车的风格,低成本。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车顶装置的敞篷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车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处于展开状态的顶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处于初步折叠状态的顶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顶棚组件的车顶侧梁运动到中段顶棚两侧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完全折叠后的顶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顶棚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后窗组件与后窗驱动组件的装配图;图9是后窗组件与后盖板的装配图;图10是顶棚组件与后窗组件折叠过程示意图;图11是顶棚组件与后窗组件折叠过程侧视图;图12是顶棚组件与后窗组件收纳进行李舱内的侧视图;图中标记为:1、天窗;2、车顶侧梁;3、中段顶棚;4、后段顶棚;5、侧车窗;6、C柱;7、后车窗;8、后盖板;9、车体;10、第一侧梁连杆;11、第二侧梁连杆;12、第一顶棚连杆;13、第二顶棚连杆;14、第一基础板件;15、第二基础板件;16、第一驱动器;17、内连杆;18、外连杆;19、顶棚板件;20、凸台;21、第一侧窗连杆;22、第二侧窗连杆;23、第一C柱连杆;24、第二C柱连杆;25、第三基础板件;26、第四基础板件;27、第二驱动器;28、方位连杆;29、后窗连杆;30、第一枢轴;31、第三枢轴;32、第二枢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如图1至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于敞篷车辆的车顶装置,其包括顶棚组件、后窗组件、后盖板8、顶棚驱动组件和后盖驱动组件。顶棚组件设置成能够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可活动于一收纳位置与一展开位置之间;后窗组件设置成能够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可活动于一收纳位置与一展开位置之间。处于折叠状态的顶棚组件和同样处于折叠状态的后窗组件可移动至同一收纳位置,在该同一收纳位置时,顶棚组件并位于后窗组件上方。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12所示为具有本专利技术车顶装置的敞篷车辆,该车辆包括内部空间,称作乘客舱,乘客舱由展开状态的车顶装置包围。展开状态的顶棚组件可遮蔽下方的乘客舱,展开状态的后窗组件与顶棚组件和后盖板8相配合可遮蔽乘客舱的后部。该车辆还包括位于车体9尾部的储物空间,也就是行李舱,折叠状态的顶棚组件和后窗组件可收纳于行李舱中,也即折叠状态的顶棚组件和后窗组件所处的收纳位置是位于车辆行李舱中,也可以说收纳位置是位于处于展开状态的顶棚组件和后窗组件的下方。在展开位置时,顶棚组件和后窗组件均处于展开状态,展开位置位于收纳位置上方,顶棚组件所处的展开位置是处于乘客舱的正上方,后窗组件所处的展开位置是处于车辆尾部行李舱的上方。如图2至图6所示,顶棚组件主要包括中段顶棚3、后段顶棚4、车顶侧梁2和天窗1。后段顶棚4是通过顶棚连杆与中段顶棚3连接,且可活动于一折叠位置与一展开位置之间。在顶棚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后段顶棚4所处的折叠位置是位于中段顶棚3的上方,即后段顶棚4堆叠在中段顶棚3的上方。在顶棚组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后段顶棚4处于展开位置处,该展开位置是位于收纳位置的上方,且位于中段顶棚3的后侧。如图3和图4所示,顶棚组件处于展开状态,后段顶棚4处于展开位置,后段顶棚4位于中段顶棚3的后侧,且中段顶棚3的后端与后段顶棚4的前端贴合,两者大致处于同一平面,以遮蔽下方的乘客舱。本专利技术车顶装置形成敞篷车辆的硬顶车顶,后段顶棚4和中段顶棚3为刚性、大平面部件,后段顶棚4通过顶棚连杆与中段顶棚3连接,顶棚连杆包括第一顶棚连杆12和第二顶棚连杆13,第一顶棚连杆12和第二顶棚连杆13的一端与中段顶棚3转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适于敞篷车辆的车顶装置

【技术保护点】
适于敞篷车辆的车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棚组件,其设置成能够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可活动于一收纳位置与一展开位置之间;以及后窗组件,其设置成能够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可活动于一收纳位置与一展开位置之间;其中,处于折叠状态的顶棚组件和后窗组件可移动至同一收纳位置,在该收纳位置时,顶棚组件位于后窗组件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适于敞篷车辆的车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棚组件,其设置成能够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可活动于一收纳位置与一展开位置之间;以及后窗组件,其设置成能够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可活动于一收纳位置与一展开位置之间;其中,处于折叠状态的顶棚组件和后窗组件可移动至同一收纳位置,在该收纳位置时,顶棚组件位于后窗组件上方;所述顶棚组件包括:中段顶棚;后段顶棚,其通过顶棚连杆与中段顶棚连接,且可活动于一折叠位置与一展开位置之间,该折叠位置是位于中段顶棚的上方,该展开位置是位于所述收纳位置的上方,且位于中段顶棚的后侧;以及车顶侧梁,其通过侧梁连杆与中段顶棚连接;且车顶侧梁可活动于一折叠位置与一展开位置之间,该折叠位置是位于中段顶棚的左右两侧,该展开位置是位于中段顶棚的前侧;在顶棚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后段顶棚所处的折叠位置是位于中段顶棚的上方,即后段顶棚堆叠在中段顶棚的上方;在顶棚组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后段顶棚处于展开位置处,该展开位置是位于收纳位置的上方且位于中段顶棚的后侧;顶棚连杆包括第一顶棚连杆和第二顶棚连杆1第一顶棚连杆和第二顶棚连杆的一端与中段顶棚转动连接,第一顶棚连杆和第二顶棚连杆的另一端与后段顶棚转动连接,且第一顶棚连杆与中段顶棚的连接点位于第二顶棚连杆与中段顶棚的连接点的前侧,第一顶棚连杆与后段顶棚的连接点也位于第二顶棚连杆与后段顶棚的连接点的前侧,第一顶棚连杆、第二顶棚连杆与中段顶和后段顶棚的铰接点的轴线与展开状态的顶棚组件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从而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使后段顶棚移动至中段顶棚的上方;所述后窗组件包括:后车窗;C柱,其通过C柱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相强张轩杨艳红梁利东许永康刘益军王宇航何金路李晶晶方慧林游政涂德江王雷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