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粘贴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53387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1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面粘贴片的特征是,拥有具备第1面和第2面的粘合剂层和、在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1面上贴合的第1层剥离薄膜和、在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2面上贴合的第2层剥离片,所述第2层剥离薄膜从所述粘合剂层的剥离力比所述第1层剥离薄膜从所述粘合剂层的剥离力小,所述第1层剥离薄膜和所述第2层剥离薄膜与所述粘合剂层贴合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5~35nm,并且,其最大突起高度Rp为50~400nm。这样,在将双面粘贴片卷取成卷状时,可以防止在粘合剂层表面发生多个微小的凹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双面粘贴片的说明。
技术介绍
偏光板等的光学功能性薄膜使用液晶单元等的构件和由粘合剂构成的双面粘贴 片进行固定。此外,这种双面粘贴片例如通过在第1层剥离薄膜上涂敷粘合剂,形成粘合剂 层,然后,在形成的粘合剂层上贴合第2层剥离薄膜而制造。而且,这种制造的双面粘贴片 一般卷取成卷状进行存放和搬运。 近年来,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这种被卷取成卷状的双面粘贴片的卷取长度逐渐增 加。此外,作为光学功能性薄膜用途,存在很多注重耐光泄漏性以及印刷台阶追踪性的低弹 性模量的粘合剂,粘合剂容易受到外部应力的严重影响。其结果,在卷取成卷状的状态下进 行存放时,有在卷芯部的粘合剂层表面发生多个微小凹凸(橘皮状缺陷)的问题。 此外,过去,在带粘合剂的偏光板与液晶单元进行贴合后进行高压蒸气处理,但 是,近年来,出于工序简化的目的,也存在不进行高压蒸气处理的情况。因此,如果在粘合剂 层发生橘皮状缺陷,混入微细气泡的可能性会增大,存在导致合格率下降的问题。此外,在 粘合剂层发生橘皮状缺陷后,在装配成显示器时,会发生外观不良,导致合格率下降。 因此,通过将剥离薄膜的剥离处理面的表面粗糙度Ra控制在100nm以下,进行了 防止这种橘皮状缺陷发生的尝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随着近年来卷的卷取长度的加长,使用传统的双面粘贴片无法充分防止橘 皮状缺陷的发生。此外,在将一侧的剥离薄膜从粘合剂层上剥离时,粘合剂层的一部分会附 着在一侧的剥离薄膜上,出现不能在第1层剥离薄膜上保留平滑,外观状态良好的粘合剂 层的现象,即,被称为泪别的转附现象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0-18503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卷取成卷状进行存放时,可防止在粘合剂层表面发生 (橘皮状缺陷),同时,可防止被称为所谓泪别的转附现象。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上述目的通过如下的(1)~(5)的本专利技术达成。 (1) -种双面粘贴片,其特征为,拥有具备第1面和第2面的粘合剂层和, 与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1面贴合的第1层剥离薄膜和, 与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2面贴合的第2层剥离薄膜, 所述第2层剥离薄膜从所述粘合剂层的剥离力比所述第1层剥离薄膜从所述粘合 剂层的剥离力小, 与所述第1层剥离薄膜以及所述第2层剥离薄膜和所述粘合剂层贴合的面相反的 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5~35nm,并且,其最大突起高度Rp为50~400nm。 (3)在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1面中,超过基准面±0. 2ym的范围的凹凸所占的 比例为20%以下的上述(1)记载的双面粘贴片。 (4)在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2面中,超过基准面±0.2ym的范围的凹凸所占的 比例为20%以下的上述(1)或者(2)记载的双面粘贴片。 (5)构成所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所述⑴至⑶中 的其中之中记载的双面粘贴片。 (6)在所述第1层剥离薄膜从所述粘合剂层的剥离力为X,所述第2层 剥离薄膜从所述粘合剂层的剥离力为Y时,满足X-Y2 5的关系的上述(1)至 (4)中的其中之一记载的双面粘贴片。 专利技术的效果 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例如用于贴合偏光板等的光学功能性薄膜,卷取成卷状进行 存放时,可以防止在粘合剂层表面发生多个微小的凹凸,同时,可以防止被称为泪别的转附 现象的双面粘贴片。此外,可以提供能够抑制结块和在将剥离薄膜从卷上放开时产生静电 的双面粘贴片。【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双面粘贴片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依据适合的实施形态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双面粘贴片》 本专利技术的双面粘贴片例如可以用于偏光板等的光学功能性薄膜与液晶单元等构 件的贴合。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双面粘贴片的横截面图。 如图1所示,双面粘贴片1拥有具备第1面101和第2面102的粘合剂层10和, 设置在粘合剂层10的第1面101上的第1层剥离薄膜11和,设置在粘合剂层10的第2面 102上的第2层剥离薄膜12。在从粘合剂层10中去除第1层剥离薄膜11和第2层剥离薄 膜12之后,不作为支撑体而存在。 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双面粘贴片是拥有粘合剂层10和,第1层剥离薄膜11和,第 2层剥离薄膜12的双面粘贴片1,具有如下的特征:S卩,第2层剥离薄膜12从粘合剂层10 的剥离力比第1层剥离薄膜11从粘合剂层10的剥离力小,第1层剥离薄膜11以及第2层 剥离薄膜12和粘合剂层10贴合的面的相反一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5~35nm,并且, 其最大突起高度Rp为50~400nm〇 通过拥有上述特征,在将双面粘贴片1卷取成卷状存放,搬运时,可以防止在粘合 剂层10的第1面101和第2面102上发生微小的凹凸(橘皮状缺陷)。 此外,通过使第2层剥离薄膜12从粘合剂层10的剥离力小于第1层剥离薄膜从 粘合剂层10的剥离力,要将第2层剥离薄膜12从粘合剂层10剥离时,可以防止粘合剂层 10的一部分会附着在第2层剥离薄膜12上,出现不能在第1层剥离薄膜上保留平滑,外观 状态良好的粘合剂层的现象,即,被称为泪别的转附现象的发生。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从粘合剂层10的剥离力是指通过如下方式测量的剥离 力。 剥离力的测量依据JIS-Z0237的规定,通过将双面粘贴片裁切成宽25mm,长200mm 的块,使用拉伸试验机,在固定好粘合剂层10的状态下,按照300mm/分的速度,沿180°方 向拉伸剥离薄膜的方法进行。 以下就构成与本实施形态相关的双面粘贴片1的各层进行详细说明。 〈粘合剂层10> 粘合剂层10拥有第1面101和第2面102。 作为构成粘合剂层10的粘合剂,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丙烯类粘合剂,聚酯类粘合 剂,聚氨酯类粘合剂等的粘合剂,但建议使用丙烯类粘合剂。作为粘合剂的形态,可以列举 出溶剂型,乳胶型的粘合剂。 在丙烯类粘合剂中,建议使用(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共聚物透明度 高,适合用于光学零部件用途。此外,丙烯酸酯共聚物具有优异的耐久性。 在粘合剂为丙烯类粘合剂时,可以由赋予粘合性的主单体成分,赋予粘附性和凝 聚力的共单体成分,为改善交联点和粘附性而以含有官能基的单体成分为主的聚合物或者 共聚物构成。 作为主单体成分,例如可以列举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 戊酯,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苄酯,丙烯酸甲氧基乙酯 等酯部分的烃基的碳数为1~20的丙烯酸烃基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 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等酯部分的烃基的碳数为1~20的甲基丙烯 酸烃基酯等。作为共单体成分,例如,可以列举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 乙酯,醋酸乙烯酯,苯乙烯,丙烯腈等。 此外,作为含有官能基的单体成分,作为官能基,建议至少含有羟基,羧基,氨基中 的一种,作为具体例,可以列举出(甲基)2_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甲基)2_羟基丙基丙烯 酸酯,(甲基)3-羟基丙基丙烯酸酯,(甲基)2-羟基丁基丙烯酸酯,(甲基)3-羟基丁基丙 烯酸酯,(甲基)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等的(甲基)羟基烷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一 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一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一甲基氨基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双面粘贴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面粘贴片,其特征在于,拥有具备第1面和第2面的粘合剂层和、与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1面贴合的第1层剥离薄膜,和与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2面贴合的第2层剥离薄膜,所述第2层剥离薄膜从所述粘合剂层的剥离力比所述第1层剥离薄膜从所述粘合剂层的剥离力小,与所述第1层剥离薄膜以及所述第2层剥离薄膜和所述粘合剂层贴合的面相反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5~35nm,并且,其最大突起高度Rp为50~400n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川敦史加茂雅康
申请(专利权)人:琳得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