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25278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粉末回收系统,包括供料装置、建构余粉收集装置、旋风集尘装置、微粒滤净装置、气压输送产生装置及静电粉尘过滤处理装置,且各装置间以导送管连通形成封闭式循环管路。供料装置用以提供建构粉末至建构平台,以进行建构成型作业。建构余粉收集装置设用以收集建构成型作业后产生的建构余粉;旋风集尘装置内具有旋转气流使大粒径的建构余粉因重力落至供料装置中,而粒径较小的微细余粉则传输至微粒滤净装置中过滤。气压输送产生装置可提供负压及正压。静电粉尘过滤处理装置用以进行静电吸附过滤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粉末回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粉末回收系统,尤指一种适用于立体成型装置的封闭式的粉末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快速成型技术(RapidPrototyping,简称RP技术)为依据建构金字塔层层堆迭成型的概念所衍生的技术,其可以快速且低成本地将设计者的构想在短时间内成型,呈现给社会大众,其主要特征是成型的快捷性,能在不需要任何刀具、模具以及冶具的情况下,自动、快速地将任意复杂形状的设计方案快速转换为3D的实体模型,大幅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及减少研发成本,并能确保新产品的上市时间和新产品一次开发的成功率,它促使技术人员之间,以及技术人员与企业决策者、产品的用户等非技术人员之间提供一个更加完整及方便的产品设计交流工具,从而明显地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及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目前RP技术发展出利用喷印技术结合载具精密定位技术的方式来生产3D的实体模型,其生产方式为先将一层建构粉末铺设于载具上方并利用喷墨打印技术于部分建构粉末上喷印高黏度胶合剂液体,使胶合剂液体与建构粉末沾黏并固化,一直重复上述工艺层层堆砌即可完成3D的实体模型。习用RP技术的立体成型装置在铺粉、打印及取出成型品时,以人工方式进行,且所扬起的粉尘常会造成工作环境的污染,亦容易沾染于立体成型装置的整个作业机台上,为了维持作业正常,习用技术需于进行某一阶段作业后,即以人工方式执行吸尘及清扫保养的工作。如此一来,习用RP技术的立体成型装置不仅耗费人力资源,且长时间与粉尘接触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又,目前3DRP快速成型装置为了改善工作空间环境的洁净度,进而提供一种用于3D打印装置的粉末处理系统,如ZCORPATIPON公司在2006年5月26日于美国所提出US7971991专利号。如图1所示,粉末处理系统1由制作室10、两个溢流腔11、11’、除粉末室12、粉末容器13、多路阀14、软管15、过滤装置16、分配料斗17等元件所组成。在前述专利案中,溢流腔11、11’主要用以收集来自制作室10建构3D立体成型物时的多余粉末,且完成的3D立体成型物于除粉末室12中可进行清洁及整理,并同时产生一部分余粉。另外,粉末容器13则用以供新粉末设置,且这些余粉及新粉可汇集至多路阀14,再以真空负压将粉末通过软管15传输至过滤装置16进行粉末过滤,最后再导送至分配料斗17中,以完成粉末的回收再利用。然而,前述的粉末处理系统1,虽可将收余粉或废粉再回收利用,但在实际实施上仍有许多不便及难处,包括:(1)溢流腔11、11’、除粉末室12及粉末容器13中的粉末需经由多路阀14的切换以进行粉末回收,然而通过多路阀14的设置方式不仅增加系统控制的复杂度,且一旦多路阀14运作失效,粉末处理系统1亦随的停摆,而导致无法进行粉末回收再利用的作业。(2)再者,粉末处理系统1经多路阀14及软管15传输至回过滤装置16的粉末,会于过滤装置16进行过滤后,再输入至分配料斗17内,然粉末处理系统1内为了带动粉末传输,故其气压较高,进而使其所夹带贯入的粉末以高速冲击过滤装置16的过滤器(未图示),如此一来,易造成过滤装置16内部的过滤器损坏,导致过滤装置16使用年限减低。(3)另外,由3DRP快速成型装置所建构的3D立体成型物,其建构粉末需要适当比例的粗细颗粒粉末混合,以使成型的物件具有较佳的黏结粉末强度以及更细致的表面。然而,习用的粉末处理系统1仅能针对粗颗粒的粉末予以回收(即溢流腔11、11’、除粉末室12所回收的粉末),并仅以一道过滤程序回收颗粒较粗的余粉,此方式不仅使回收再利用的余粉难以达到较佳的颗粒大小比例,亦无法达成较高的回收再利用率。因此,该粉末处理系统1需额外使用粉末容器13,以将新粉导入分配料斗17中,再与回收的粉末调整至适当比例才可做为3DRP快速成型装置的建构粉末,即因粉末回收再利用效率不佳,且回收粉末颗粒大小不合使用,而需额外添加新粉,导致成本增加。有鉴于此,如何发展一种粉末回收装置,以解决习用技术所遭遇的各种缺失及不便,实为目前需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末回收系统,其通过导送管形成封闭式循环管路,无需通过多路阀来切换来进行粉末回收,使系统操作上较为便利,也可以减少装置的设置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末回收系统,其经由多道粉末过滤处理程序,第一道利用旋风集尘处理可提升过滤粉末达到95~99%的回收再利用率,其余微细余粉经第二道微粒过滤处理,可再提升1%~5%的过滤粉末回收再利用率,最后第三道经由静电粉尘过滤处理装置的设置,将最细微无法再回收利用的悬浮余粉保留在粉末回收系统的回收管路中,以防止排出粉尘飞扬而污染环境,达到真正无粉尘飞扬的洁净工作环境,同时经第一道及第二道粉末过滤,促使回收的粉末达较佳的颗粒大小比例。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末回收系统,其利用旋风集尘装置提供二次缓冲旋转气流,以减缓粉末掉落速度,避免粉末回收过程中直接撞击供粉槽,造成供粉槽的损坏,同时亦可减少对供粉槽内部已压实的回收粉末的干扰。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末回收系统,其经由建构余粉收集装置在建构槽四周大面积收集落粉的设置,且回收粉末集中于唯一的集料出口经架桥排除器予以顺利排出回收,可有效以大面积快速回收,提升回收粉末的效益。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末回收系统,经由将第一旋风筒的进料入口所导接的导送管设计为可插拔管路,使其做为吸尘之的用途,从而可随时维持建构成型的工作环境洁净度,以避免粉末妨碍装置零组件的工作精度,进而延长装置零组件的使用寿命。为达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较广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粉末回收系统,适用于一立体成型装置的建构槽周围收集回收粉末,该系统至少包括:一供料装置,具有一供粉槽,容置收集回收粉末于内部,该供粉槽具有一第一入口、一第二入口及一落粉出口,供以回收粉末由落粉出口出落入于建构槽进行建构成型作业;一建构余粉收集装置,具有一导送槽,布建于建构槽四周大面积承接落下建构余粉,该导送槽底部具有一集料出口,供回收落粉排出收集;一旋风集尘装置,包括一第一旋风筒及一第二旋风筒,分别具有一进料入口、一排料出口及一落粉口,该第一旋风筒的进料入口经由一导送管与该建构余粉收集装置的集料出口相连通,该第一旋风筒的排料出口与该第二旋风筒的进料入口经由一导送管相连通,而该第一及第二旋风筒的落粉口分别与该供料装置的第一入口及第二入口相连通,供该第一及第二旋风筒经过气流产生旋转气流使大粒径建构余粉因重力落入供料装置中,而粒径较小微细余粉由该二旋风筒的排料出口进行传输排出;一微粒滤净装置,包括一集粉槽、一顶盖槽、一过滤网、一导粉入口及一气流导接口,该集粉槽及该顶盖槽相互罩盖,且两者中间夹置定位过滤网以形成内部具有导气空间的封闭槽体,该导粉入口设置于该集粉槽一侧,并导接导送管与该第二旋风筒的排料出口导接而相互连通该导气空间,该气流导接口设置于该顶盖槽顶部,可导入负压气流,以将由该第二旋风筒导送的微细余粉导送至该导气空间内过滤网进行过滤作业收集;一气压输送产生装置,供产生负压气流,包括一导气接口及一过滤接口,该导气接口导接导送管与该微粒滤净装置的气流导接口相连通,以导入负压气流;以及一静电粉尘过滤处理装置,具有一导管接口及集尘板,该导接管口导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粉末回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粉末回收系统,适用于一立体成型装置的一建构槽周围收集一回收粉末,该粉末回收系统至少包括:一供料装置,具有一供粉槽,容置收集一回收粉末于内部,该供粉槽具有一第一入口、一第二入口及一落粉出口,供以该回收粉末由该落粉出口落入于该建构槽进行一建构成型作业;一建构余粉收集装置,具有一导送槽,布建于该建构槽四周大面积承接落下的一建构余粉,该导送槽底部具有一集料出口,供建构余粉排出收集;一旋风集尘装置,包括一第一旋风筒及一第二旋风筒,个别具有一进料入口、一排料出口及一落粉口,该第一旋风筒的该进料入口经由一导送管与该建构余粉收集装置的该集料出口相连通,该第一旋风筒的该排料出口与该第二旋风筒的该进料入口经由另一导送管相连通,而该第一及该第二旋风筒的该落粉口分别与该供料装置的该第一入口及该第二入口相连通,供经过该第一及该第二旋风筒的气流产生一旋转气流使大粒径的该建构余粉因重力落入该供料装置中,而粒径较小的一微细余粉由该二旋风筒的该排料出口进行传输排出;一微粒滤净装置,包括一集粉槽、一顶盖槽、一过滤网、一导粉入口及一气流导接口,该集粉槽及该顶盖槽相互罩盖,且两者中间夹置定位该过滤网以形成内部具有一导气空间的封闭槽体,该导粉入口设置于该集粉槽一侧,并导接一导送管与该第二旋风筒的该排料出口导接而相互连通该导气空间,该气流导接口设置于该顶盖槽顶部,可导入一负压气流,以将由该第二旋风筒导送的该微细余粉导送至该导气空间内的该过滤网中进行过滤作业收集;一气压输送产生装置,供产生该负压气流,包括一导气接口及一过滤接口,该导气接口导接另一导送管并与该微粒滤净装置的该气流导接口相连通,以导入该负压气流;以及一静电粉尘过滤处理装置,具有一导管接口及一集尘板,该导管接口导接一导送管并与该气压输送产生装置的该过滤接口相连通,将该微粒滤净装置过滤后的一悬浮余粉导入并以该集尘板进行一静电吸附过滤作业;藉此,以构成封闭式循环管路的该粉末回收系统,当该气压输送产生装置提供该负压气流形成整个封闭管路气流导送时,促使该建构余粉收集装置将该建构槽溢出的该建构余粉吸附并导送至该旋风集尘装置做大粒径粉末收集,再导至该供料装置回收利用,并驱动该微细余粉自该旋风集尘装置导送至该微粒滤净装置进行过滤,并使过滤后的该悬浮余粉导送至该静电粉尘过滤处理装置予以吸附而不排出,以完成多道过滤无粉尘飞扬的该粉末回收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末回收系统,适用于一立体成型装置的一建构槽周围收集一回收粉末,该粉末回收系统至少包括:一供料装置,具有一供粉槽,容置收集一回收粉末于内部,该供粉槽具有一第一入口、一第二入口及一落粉出口,供以该回收粉末由该落粉出口落入于该建构槽进行一建构成型作业;一建构余粉收集装置,具有一导送槽,布建于该建构槽四周大面积承接落下的一建构余粉,该导送槽底部具有一集料出口,供建构余粉排出收集;一旋风集尘装置,包括一第一旋风筒及一第二旋风筒,分别具有一进料入口、一排料出口及一落粉口,该第一旋风筒的该进料入口经由一导送管与该建构余粉收集装置的该集料出口相连通,该第一旋风筒的该排料出口与该第二旋风筒的该进料入口经由另一导送管相连通,而该第一及该第二旋风筒的该落粉口分别与该供料装置的该第一入口及该第二入口相连通,供经过该第一及该第二旋风筒的气流产生一旋转气流使大粒径的该建构余粉因重力落入该供料装置中,而粒径较小的一微细余粉由该二旋风筒的该排料出口进行传输排出;一微粒滤净装置,包括一集粉槽、一顶盖槽、一过滤网、一导粉入口及一气流导接口,该集粉槽及该顶盖槽相互罩盖,且两者中间夹置定位该过滤网以形成内部具有一导气空间的封闭槽体,该导粉入口设置于该集粉槽一侧,并导接一导送管与该第二旋风筒的该排料出口导接而相互连通该导气空间,该气流导接口设置于该顶盖槽顶部,可导入一负压气流,以将由该第二旋风筒导送的该微细余粉导送至该导气空间内的该过滤网中进行过滤作业收集;一气压输送产生装置,供产生该负压气流,包括一导气接口及一过滤接口,该导气接口导接另一导送管并与该微粒滤净装置的该气流导接口相连通,以导入该负压气流;一静电粉尘过滤处理装置,具有一导管接口及一集尘板,该导管接口导接一导送管并与该气压输送产生装置的该过滤接口相连通,将该微粒滤净装置过滤后的一悬浮余粉导入并以该集尘板进行一静电吸附过滤作业;以及一架桥排除器,具有一进料入口及一排料出口;藉此,以构成封闭式循环管路的该粉末回收系统,当该气压输送产生装置提供该负压气流形成整个封闭管路气流导送时,促使该建构余粉收集装置将该建构槽溢出的该建构余粉吸附并导送至该旋风集尘装置做大粒径粉末收集,再导至该供料装置回收利用,并驱动该微细余粉自该旋风集尘装置导送至该微粒滤净装置进行过滤,并使过滤后的该悬浮余粉导送至该静电粉尘过滤处理装置予以吸附而不排出,以完成多道过滤无粉尘飞扬的该粉末回收系统;并且,该进料入口与该建构余粉收集装置的该集料出口相连通,供以对该集料出口所挤压堆积的架桥效应予以排除,促使该建构余粉经由该排料出口顺利排出,且该排料出口与该第一旋风筒的进料入口导接的该导送管连接,可将该建构余粉导送至该旋风集尘装置做大粒径粉末收集,并导至该供料装置回收利用。2.一种粉末回收系统,适用于一立体成型装置的一建构槽周围收集一回收粉末,该粉末回收系统至少包括:一供料装置,具有一供粉槽,容置收集该回收粉末于内部,该供粉槽具有一第一入口、一第二入口及一落粉出口,供以该回收粉末由该落粉出口出落入于该建构槽进行一建构成型作业;一建构余粉收集装置,具有一导送槽,布建于该建构槽四周大面积承接落下的一建构余粉,该导送槽底部具有一集料出口,供该建构余粉排出收集;一块状粉末过滤装置,内设有一过滤介质,包括一进料入口及一排料出口,该进料入口经由一导送管与该建构余粉收集装置的该集料出口相连通,供该建构余粉导送且以该过滤介质过滤块状的该建构余粉,并使过滤后一粒状余粉由该排料出口导送排出;一旋风集尘装置,包括一第一旋风筒及一第二旋风筒,分别具有一进料入口、一排料出口及一落粉口,该第一旋风筒的该进料入口经由一导送管与该块状粉末过滤装置的该排料出口相连通,以及该第一旋风筒的该排料出口与该第二旋风筒的该进料入口经由另一导送管相连通,而该第一及该第二旋风筒的该落粉口分别与该供料装置的该第一入口及该第二入口相连通,供经过该第一及该第二旋风筒的气流产生一旋转气流使大粒径的该粒状余粉因重力落入该供料装置中,而粒径较小的一微细余粉由该二旋风筒的该排料出口进行传输排出;一微粒滤净装置,包括一集粉槽、一顶盖槽、一过滤网、一导粉入口及一气流导接口,该集粉槽及该顶盖槽相互罩盖,且两者中间夹置定位该过滤网以形成内部具有一导气空间的封闭槽体,该导粉入口设置于该集粉槽一侧,并导接一导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志陈智凯奚国元黄启峰
申请(专利权)人: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