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置于集装箱内的运车框及包含该运车框的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4260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置于集装箱内的运车框,包括横梁、立柱、车轮支架、连接固定机构;所述的横梁包括抵顶于集装箱顶部的上横梁和抵顶于集装箱底部的下横梁;所述的立柱以垂直方式紧贴于集装箱的箱体的两侧壁,并通过其两端分别与上、下横梁连接,形成框式结构;所述的车轮支架以可拆卸的方式水平方向设置于两立柱之间,并且其相对于立柱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所述的连接固定机构将车轮支架固定于立柱的预定高度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含该运车框的集装箱。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集装箱的汽车运输与普通货物运输的通用性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置于集装箱内的运车框及包 含该运车框的集装箱。
技术介绍
现有国内、外的用于运输汽车的集装箱,基本上都是专用集装箱,功能 单一且装卸操作繁杂。在物流中使用时,流转周期长,回程空箱运输,物流 成本高。图1是中国专利申请99814127.5(公开号CN1329568,公开日2002.01.02)中公开的一种用于运车的海陆联运集装箱,其尺寸和结构是这样,即一个堆 在另一个顶上的两个海陆联运集装箱形成一个两层的海陆联运集装箱,该两 层的海陆联运集装箱的结构和尺寸符合ISO标准的需要。该专利技术的海陆联运集装箱包括 一个运输平台(l),用于在运输过程中装载汽车在运输平台上的导轨凹坑(4),用于插入汽车的车轮以增加该海陆联运集装箱内的最大可能 运载高度,和在运输过程中锚固该汽车;四个桁条,该四个桁条装在运输平 台的拐角,成为能够承载多个具有30吨承载能力的海陆联运集装箱的受力结 构;以及连接件(7),该连接件的数量和位置符合ISO标准的要求,用于将一 个海陆联运集装箱与另一海陆联运集装箱相连以便装载和与相邻海陆联运集 装箱相连,或与运输装置相连。这种方案的一个明显缺点是轿车-普通货物运 输的通用性不好。目前运输轿车的专用集装箱有的不能够运输普通货物,有的即使可以运 输普通货物,但在物流流转中,箱体流转周期长,很难回到发箱地,通用性 差。如果能开发出一种可以用于普通集装箱进行轿车运输的运车框,使集装 箱能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即,在集将箱回程时,运车框从箱中卸出,普通集 装箱可投入到普通物流中使用,而运车框拆解后可集中打包回运,节约物流 成本;若正好有货物运到运车框回程的目的地,运车框车轮支架又可在箱内升到箱顶,带有运车框的箱体又可用于装运普通货物回程,同样节约物流成 本,那么将是集装箱设计的一项重要突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置于普通集装箱内进行汽车运输的运车 框,使集装箱回程时达到以下技术效果运车框从箱中卸出,普通集装箱可 投入到普通物流中使用,而运车框拆解后可集中打包回运,节约物流成本; 若正好有货物运到运车框回程的目的地,运车框车轮支架又可在箱内升到箱 顶,带有运车框的箱体又可用于装运普通货物回程,同样节约物流成本。本 专利技术的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运车框的集装箱。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置于集装箱内的运 车框。本专利技术的运车框可以两套配合使用,即将承载待运轿车车轮的车轮支架 分别用于支承待运轿车的前、后车轮,从而可装运两层汽车,充分利用集装 箱体空间。本专利技术的运车框也可单套使用,车轮支架分别用于支承汽车的前 轮或后轮,以单层方式斜装汽车,充分利用箱体空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置于集装箱内的运车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立 柱、车轮支架、连接固定机构,其中所述的横梁包括抵顶于集装箱顶部的上横梁和抵顶于集装箱底部的下横梁;所述的立柱以垂直方式紧贴于集装箱的箱体的两侧壁,并通过其两端分 别与上、下横梁连接,形成框式结构;所述的车轮支架以可拆卸的方式水平方向设置于两立柱之间,并且其相 对于立柱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所述的连接固定机构将车轮支架固定于立柱的预定高度的位置。进一步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运车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上分布 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的车轮支架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固定机构;该连接固定 机构通过所述的定位孔将车轮支架定位于预定高度,并将车轮支架以可拆卸 的方式固定于立柱上。进一步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运车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固定机构选自螺栓和插销。该连接固定机构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器件,只要能方便地 将车轮支架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到立柱上即可。进一步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运车框,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升降机构。该 升降机构可以用于调节车轮支架的位置高度。进一步的,上述的升降机构选自手动的或电动的葫卢、液压机构或气 动机构之一。该升降机构还可以是其它的机械机构,只要能够提升或降低承 载汽车后的车轮支架的位置高度即可。优选的,该升降机构是电动葫芦,其 悬挂于上横梁并通过钢绳与车轮支架连接。当然,本专利技术的运车框还可以不包括升降机构,而是借助于外部的升降 机构例如叉车等来提升或降低承载汽车后的车轮支架的位置高度即可。进一步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运车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立柱、车 轮支架和连接固定机构均为可拆卸和组装的单体结构。各单体结构之间可以 通过螺栓或其它器件进行组装或拆解。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运输汽车的包含上述运车框的集装箱。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运输汽车的集装箱,其包括箱体和以可拆卸的方 式设置于该箱体内的运车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车框包括横梁、立柱、 车轮支架、连接固定机构,其特征如上文所述。并且,所述的运车框在该箱 体内的设置位置可以调节,即可根据待运输汽车的尺寸进行调节。这种调节 是非常容易实现的,例如可以参考车轮支架在立柱上的位置调节的方式。显然,本专利技术的该集装箱在车轮支架升至集装箱的顶部时,或者将运车 框完全拆卸时,该集装箱还可以用于运输普通货物,即用于实现本专利技术的预 期目的。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可用于运输汽车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 的运车框中还包括升降机构。本专利技术的运车框和含有该运车框的集装箱优选地是用于运输轿车。尽管 在实施例中主要是针对轿车运输举例,但是不言而喻,只要尺寸适合,也可 以用于装运其它类型的汽车,例如皮卡汽车等,这些用途也涵盖于本专利技术的 权利要求中。本专利技术效果非常明显,具体表现在采用普通集装箱运输汽车,縮短了运车的物流流转周期;车轮支架的位置上下可调整,可装运不种型号的汽车; 成组使用双层装运汽车或单套使用斜装汽车,均可充分利用了箱体空间,多 装运汽车;回程时,若运车框从箱中卸出,普通集装箱即可投入到普通物流 中使用,而运车框拆解后可集中打包回运,解决了专用箱空箱回程运输的问 题,节约了物流成本;或者在回程时,若正好有货物运到运车框回程的目的 地,运车框车轮支架又可在箱内升到箱顶,带有运车框的箱体又可用于装运 普通货物回程,节约物流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公知(CN1329568)的一种运车框的集装箱的示意图。 图2是采用两组,每组两套本专利技术的运车框装配的集装箱,在运输车辆状态下双层装运四辆普通轿车的侧视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套运车框的示意图,其是由图2正面视图方向的运车框的示意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套运车框的示意图,其是由图3a俯视方向的运车框 的示意图。图3c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套运车框的示意图,其是由图3a左视方向的运车框 的示意图。图3d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套运车框的连接固定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是 图3c的Z部位的局部视图。图4是采用单套本专利技术的运车框装配的集装箱,在运输车辆状态下单层 斜装方式装运三辆皮卡汽车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设置有本专利技术的运车框的集装箱,在非运输车辆的状态下,将运 车框的车轮支架上调至集装箱顶部的示意图,此时箱体可以用于装运其他普 通货物。图6是图5的A-A向视图,可见车轮支架升至集装箱体的顶部。从图可 见集装箱内的空间基本与不包含本专利技术的运车框的集装箱相同。 其中,附图主要符号如下 10:运车框 20:集装箱1:横梁la:上横梁lb:下横梁 2:立柱 3: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置于集装箱内的运车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立柱、车轮支架、连接固定机构,其中:所述的横梁包括抵顶于集装箱顶部的上横梁和抵顶于集装箱底部的下横梁;所述的立柱以垂直方式紧贴于集装箱的箱体的两侧壁,并通过其两端分别与上、下横梁连接,形成框式结构;所述的车轮支架以可拆卸的方式水平方向设置于两立柱之间,并且其相对于立柱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所述的连接固定机构将车轮支架固定于立柱的预定高度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志军丁志春袁文清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