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既有城市高架桥改造成互通式立交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24099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2 0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将既有城市高架桥改造成互通式立交的方法,通过加宽既有高架桥,在高架桥上增加四个苜蓿叶左转定向匝道;在地面上设置四个右转定向匝道;同时在各象限的地块内,对称设置四个下沉式广场;并通过“口”字形下穿通道进行连接,形成非机动车及人行道的慢行交通系统,巧妙地将高架桥、地面道路及下穿人行通道三层立交布局有机的结合起来,各种交通路径互不干扰,彻底解决了人车混行、安全隐患多的难题,在保证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大大节约了占地面积,提升了土地利用价值,本方法不仅可以缓解城市高架中心区设置立交用地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加强城市中心区高架桥下空间的管理,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既有城市高架桥改造成互通式立交的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交通环线的大规模建设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一般建设于城区的边缘地带,多以高架桥形式敷设,是城市快速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建成初期,对缓解城市交通及矛盾发挥了很大作用。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车辆拥有量、路网密度、道路规模及人口流动频率等指标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早期位于城市边缘区位的地带,目前已经拓展为城市中心区,许多城市主干道的交叉路口往往成为通行能力低、人车混行、安全隐患多交通“瓶颈”,迫切需要建设人车分离、各类交通“各行其道”的互通式立交系统,而这时早期建设的环线高架桥由于当时立交规划的不足,往往成为制约立交方案选择的控制条件,如何利用既有桥梁条件,综合规划立交体系,就成为本技术研究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其次,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逐步发展,城市中心内桥梁的形式和数量越来越多,从最开始修建在河道上的桥梁,发展到现在的道路立交桥、城市高架桥及轻轨桥梁等,由于桥墩的阻隔,桥下用地空间的使用受到限制,桥下空间的使用效率普遍较低。再次,城市中心区周边商圈云集,人流量较大,交叉路口采用红绿灯管控人流交通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车辆及人流过街的需求,也大大弱化了商圈的吸引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将既有城市高架桥改造成互通式立交的方法,从而更合理地引导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以及行人的交通路径,解决城市道路交叉路口通行能力低、人车混行、安全隐患多的难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既有高架桥作为互通式立交的第一层,沿既有高架桥两侧对称改造至双向八车道;步骤二:在既有高架桥桥台处,对称设置四个苜蓿叶匝道,形成左转定向匝道并与地面层主干路连通;步骤三:在既有高架桥和地面层主干路分别设置有右转定向匝道,左转定向匝道、右转定向匝道及地面层主干路共同构成立交第二层;步骤四:在四个右转定向匝道两侧均设置下沉式广场,通过下沉式广场与地面层形成的高差,在下沉式广场上设置能够通过非机动车及行人的“口”字形非机动车及人行联络通道,并形成立交第三层。在左转定向匝道围合的区域内设置调蓄池。所述下沉式广场内开设有连接地铁出口的通道。所述步骤四中,下沉式广场与地面层形成的高差为4.0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宽既有高架桥,在高架桥上增加四个苜蓿叶左转定向匝道;在地面上设置四个右转定向匝道;同时在各象限的地块内,对称设置四个下沉式广场;并通过“口”字形下穿通道进行连接,形成非机动车及人行道的慢行交通系统,巧妙地将高架桥、地面道路及下穿人行通道三层立交布局有机的结合起来,各种交通路径互不干扰,彻底解决了人车混行、安全隐患多的难题,在保证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大大节约了占地面积,提升了土地利用价值,本方法不仅可以缓解城市高架中心区设置立交用地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加强城市中心区高架桥下空间的管理,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设置有调蓄池,有效的解决了周边下沉广场的雨水排放问题,减小了既有市政排水管道的压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既有高架桥1作为互通式立交的第一层,沿既有高架桥1两侧对称改造至双向八车道;步骤二:在既有高架桥1桥台处,对称设置四个苜蓿叶匝道,形成左转定向匝道2并与地面层主干路3连通;步骤三:在既有高架桥1和地面层主干路3分别设置有右转定向匝道4,左转定向匝道2、右转定向匝道4及地面层主干路3共同构成立交第二层;步骤四:在四个右转定向匝道4两侧均设置下沉式广场5,通过下沉式广场5与地面层形成的4.0m高差,在下沉式广场5上设置能够通过非机动车及行人的“口”字形非机动车及人行联络通道6,并形成立交第三层。步骤五:在左转定向匝道2围合的区域内设置调蓄池7。步骤六:所述下沉式广场5内开设有连接地铁出口的通道。本专利技术的下沉式广场及其间联络的人行通道,形成人流的有序集散引导路径,提高了周边商圈吸引力,缩短了人流进出地铁站的路径。本专利技术在四个左转苜蓿叶匝道与地面主干路形成四个独立的独立景观园林,各园林间通过缓坡通道连接,在园林间设有自行车停放点。与地铁车站构成P+R的交通转换方式。城市中心区高架桥改造为苜蓿叶互通式立交,交通功能完善、外形美观,结构合理,技术经济指标先进,可行性强,合理引导交通路径,可较好解决目前中心城区路口通行能力较低、交通拥堵的难题。立交不存在视距盲点,桥下净空高度充足,各种交通路径互不干扰,彻底解决了人车混行、安全隐患多的难题,即使交通量增大,也不需要设红绿灯。与传统的立交形式相比可大大减少占地面积,进一步提高其适用范围和投资收益合理性。本专利技术不仅适用于占地面积受限的市区交叉路口,还适用于新建道路交叉口。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实际建设中将大大提高城市车辆通行能力,解决目前常见的城市立交占地面积广、造价高、结构和交通组织复杂、不利于驾驶人员辨识等缺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将既有城市高架桥改造成互通式立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既有高架桥(1)作为互通式立交的第一层,沿既有高架桥(1)两侧对称改造至双向八车道;步骤二:在既有高架桥(1)桥台处,对称设置四个苜蓿叶匝道,形成左转定向匝道(2)并与地面层主干路(3)连通;步骤三:在既有高架桥(1)和地面层主干路(3)分别设置有右转定向匝道(4),左转定向匝道(2)、右转定向匝道(4)及地面层主干路(3)共同构成立交第二层;步骤四:在四个右转定向匝道(4)两侧均设置下沉式广场(5),通过下沉式广场(5)与地面层形成的高差,在下沉式广场(5)上设置能够通过非机动车及行人的“口”字形非机动车及人行联络通道(6),并形成立交第三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将既有城市高架桥改造成互通式立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既有高架桥(1)作为互通式立交的第一层,沿既有高架桥(1)两侧对称改造
至双向八车道;
步骤二:在既有高架桥(1)桥台处,对称设置四个苜蓿叶匝道,形成左转定向匝道(2)
并与地面层主干路(3)连通;
步骤三:在既有高架桥(1)和地面层主干路(3)分别设置有右转定向匝道(4),左转定
向匝道(2)、右转定向匝道(4)及地面层主干路(3)共同构成立交第二层;
步骤四:在四个右转定向匝道(4)两侧均设置下沉式广场(5),通过下沉式广场(5)与
地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陆王澄赵堃程贤鹏孙亚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