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鱼品厂专利>正文

竹荚鱼鱼片脱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181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竹荚鱼鱼片脱脂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多脂鱼的脱脂方法,尤其是竹荚鱼鱼片脱脂工艺,需要解决去除多脂鱼大部脂肪以降低由于脂肪氧化产生的腥味,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经过去皮、去刺、去除褐色肉的鱼片进行调味、干燥,在干燥到46%-60%时,使用1倍于鱼片干的石油醚溶剂浸没鱼片,待浸渍1小时后将使用过的溶剂放尽,再用干净溶剂重复浸渍一次,然后取出鱼片回烘使残存在鱼片中的溶剂挥发,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采用多脂鱼加工鱼片干或鱼果中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竹荚鱼鱼片脱脂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脂鱼的脱脂方法,尤其是竹荚鱼鱼片的脱脂工艺。技术背景:长期以来,加工鱼片干都采用少脂鱼类为原料,例如用马面鲀、鳕鱼加工成鱼片干。少脂鱼类容易加工、贮存,通常将原料鱼进行整理、去皮、去刺、漂洗沥干之后,进行调味、烘干即成。近年来,近海渔业资源发生变化,捕捞对象转向远洋的中上层多脂鱼类,例如捕捞竹荚鱼,竹荚鱼含有较多组氨酸、不饱和脂肪酸,在加工贮藏中蛋白质分解、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极易产生氨、胺、吲哚和醛类、酮类、低级酸类和过氧化物等物质,使鱼制品有浓重腥味,影响产品的品质,因此,竹荚鱼多制成盐干品、部分鲜销或制罐,至今尚未见到采用竹荚鱼制成鱼片干的先例。如果按照加工少脂鱼的方法去加工竹荚鱼则不能达到生产鱼片干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法去除竹荚鱼的大部脂肪以降低由脂肪氧化产生的腥味,使竹荚鱼能够被加工成适合人们口味的鱼片干。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经过去皮、去刺、去除褐色肉并漂洗沥干的鱼片进行调味、干燥,在干燥到鱼片得率为46%-60%时,使用1倍于鱼片干的石油醚溶剂浸没鱼片,待浸渍1小时,将使用过的溶剂放尽,再用干净溶剂重复浸渍一次,然后取出鱼片回烘,使残存在鱼片中的溶剂挥发。本专利技术采用连续二次萃取的方法,-->可将鱼片干的脂肪含量减少到5%以下,有效降低由于脂肪氧化而产生的腥味,从而使竹荚鱼可以加工成达到产品技术要求的鱼片干或鱼果。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好方式是在原料半解冻、工作温度为15℃-20℃状态下去皮、;去刺、去除褐色肉,漂洗沥干后进行调味在5℃-20℃进行低温渗透,随后在温度为42℃±1℃的条件下干燥,直至鱼片得率在50%-51%时,将鱼片放在防爆环境中用石油醚溶剂喷淋浸渍,浸渍1小时,将使用过溶剂放尽,再换用干净溶剂重复浸渍一次,浸渍时最好使鱼片上下流动,经过二次萃取后鱼片的脂肪含量可降到3.5%以下,最后将取出的鱼片放在40℃-70℃的烘房内回烘,使残留在鱼片中的溶剂挥发。采用本专利技术生产的竹荚鱼鱼片干经恒温箱贮存45天取样检测口味良好、鲜味纯正、无蚝败味,达到6个月以上保存效果,检验证明每公斤鱼片干中溶剂残留仅2毫克,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竹荚鱼鱼片脱脂工艺将去皮、去刺、去除褐色肉并漂洗沥干的鱼片进行调味、干燥,其特征是在干燥到鱼片得率46%-60%时,使用1倍于鱼片干的石油醚溶剂浸没鱼片,待浸渍1小时,将使用过的溶剂放尽,再用干净溶剂重复浸渍一次,然后取出鱼片回烘至残存在鱼片中的溶剂挥发。

【技术特征摘要】
1、竹荚鱼鱼片脱脂工艺将去皮、去刺、去除褐色肉并漂洗沥干的鱼片进行调味、干燥,其特征是在干燥到鱼片得率46%-60%时,使用1倍于鱼片干的石油醚溶剂浸没鱼片,待浸渍1小时,将使用过的溶剂放尽,再用干净溶剂重复浸渍一次,然后取出鱼片回烘至残存在鱼片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亚罗建平王桐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鱼品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