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机的水力冲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20753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5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机的水力冲洗系统,包括汽油发动机组、离心水泵组和框架,所述发动机、离心水泵组设于方形框架内,所述离心水泵组包括泵体、离心叶轮、泵轴、进水软管和出水软管,所述离心叶轮设置于泵轴的前端,泵轴的前端与泵体的进水口相对应,在该进水口处卡固进水软管的一端;泵轴的后端与泵体的出水口相对应,在该出水口处通过卡固出水软管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水力冲洗系统能够完全代替现有野外地震勘探中使用的螺杆水泵,尤其适用于单井深30米内,用于冷却钻具并将井下的岩屑排除井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洗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钻机的水力冲洗系统,属于钻机冲洗

技术介绍
螺杆泵是容积式转子泵,它是依靠由螺杆和衬套形成的密封腔的容积变化来吸入和排出液体的。使用时,当主动螺杆转动时,带动与其啮合的从动螺杆一起转动,吸入腔一端的螺杆啮合空间容积逐渐增大,压力降低。液体在压差作用下进入啮合空间容积。当容积增至最大而形成一个密封腔时,液体就在一个个密封腔内连续地沿轴向移动,直至排出腔一端。这时排出腔一端的螺杆啮合空间容积逐渐缩小,而将液体排出。螺杆泵的特点是流量平稳、压力脉动小、有自吸能力、噪声低、效率高、寿命长、工作可靠;而其突出的优点是输送介质时不形成涡流、对介质的粘性不敏感,可输送高粘度介质。螺杆泵的流量和压力脉冲很小,噪声和振动小,有自吸能力,但螺杆加工较困难。目前,用于野外地震勘探中的螺杆水泵的重量较重,搬迀不方便,尤其是野外使用时搬迀费时费力;另外,在实际运用中,其故障率较高,因此,维修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机的水力冲洗系统,解决现有野外地震勘探中的螺杆水泵重量重导致搬迀不便,切实际运用中故障率较高,维修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从而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钻机的水力冲洗系统,包括汽油发动机组、离心水泵组和框架,所述发动机、离心水泵组设于方形框架内,所述离心水泵组包括泵体、离心叶轮、泵轴、进水软管和出水软管,所述离心叶轮设置于泵轴的前端,泵轴的前端与泵体的进水口相对应,在该进水口处卡固进水软管的一端;泵轴的后端与泵体的出水口相对应,在该出水口处通过卡固出水软管的一端。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进水软管包括进水管、卡箍、软管接头和软管接口,所述进水管的一端部与软管接口的一端部分别接于软管接头的两端,且在软管接头上用卡箍固定,软管接口的另一端端部与泵体的进水口相接。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在所述泵体的进水口和软管接口之间设有密封垫。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在进水管的另一端内置滤网。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出水软管与泵体出水口处设有密封垫。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进水软管的口径大于出水软管的口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水力冲洗系统能够完全代替现有野外地震勘探中使用的螺杆水泵,尤其适用于单井深30米内,用于冷却钻具并将井下的岩肩排除井口,其具备如下优点:1、重量轻,搬迀方便;2、故障率低,维修成本降低;3、配件的通用性好、操作简单;4、非常适合在山区石油地震勘探钻井作业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离心水泵组的使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进水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汽油发动机组-101,离心水泵组-102,框架-103,泵体-1,离心叶轮-2,泵轴_3,密封垫_4,进水管-51,卡箍-52,软管接头-53,软管接口 _54,泵体的进水口 -11,泵体的出水口 -1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相互排斥的特质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之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实施例而已。实施例如图1、2、3所示,一种钻机的水力冲洗系统,其包括包括汽油发动机组101、离心水泵组102和框架103,所述发动机101、离心水泵组102设于方形框架103内。整个水力冲洗装置能够通过框架来移动,还可以在框架的下方设置滚轮,在需要短距离移动时,通过滚轮即可轻松实现。另外,方形的框架有利于将整个水力冲洗装置打包和搬运,便于运输。所述离心水泵组102包括泵体1、离心叶轮2、泵轴3、进水软管和出水软管,所述离心叶轮2设置于泵轴3的前端,泵轴3的前端与泵体I的进水口 11相对应,在该进水口 11处卡固进水软管的一端;泵轴3的后端与泵体I的出水口 12相对应,在该出水口 12处通过卡固出水软管的一端。整个离心水泵组的结构得以简化,同时,将离心水泵组和汽油发动机组作为一个整体,能够方便使用和移动。其中:所述进水软管包括进水管51、卡箍52、软管接头53和软管接口 54,所述进水管51的一端部与软管接口 54的一端部分别接于软管接头53的两端,且在软管接头53上用卡箍52固定,软管接口 54的另一端端部与泵体I的进水口 11相接。在所述泵体I的进水口 11和软管接口 54之间设有密封垫4。在进水管51的另一端内置滤网。所述出水软管与泵体I的出水口 12处设有密封垫。进水软管的口径大于出水软管的口径,防止进水量大于出水量而引发事故。进水软管:使用软管联接部件和卡箍,把进水软管安装到水泵的进水口上,并把卡箍拧紧,以阻止漏气和漏水。在进水管的另外一端安装滤网,并拧紧卡箍以牢固。滤网是防止因吸入杂物或大颗粒固体物而堵塞或损坏水泵,进水管最好能够牢牢地固定,不能移动或活动。出水软管:用软管联接部件和卡箍把出水管安装到水泵的出水口上,并将卡箍拧紧。保证出水管在较大的水压下不会松脱或脱落。出水管最好能够牢牢地固定,不能移动或活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钻机的水力冲洗系统,包括汽油发动机组(101)、离心水泵组(102)和框架(103),所述发动机(101)、离心水泵组(102)设于方形框架(10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水泵组(102 )包括泵体(I )、离心叶轮(2 )、泵轴(3 )、进水软管和出水软管,所述离心叶轮(2)设置于泵轴(3)的前端,泵轴(3)的前端与泵体(I)的进水口(11)相对应,在该进水口(11)处卡固进水软管的一端;泵轴(3)的后端与泵体(I)的出水口(12)相对应,在该出水口(12)处通过卡固出水软管的一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机的水力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软管包括进水管(51)、卡箍(52)、软管接头(53)和软管接口(54),所述进水管(51)的一端部与软管接口(54)的一端部分别接于软管接头(53)的两端,且在软管接头(53)上用卡箍(52)固定,软管接口( 54 )的另一端端部与泵体(I)的进水口( 11)相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机的水力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泵体(I)的进水口(11)和软管接口( 54 )之间设有密封垫(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机的水力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进水管(51)的另一端内置滤网。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机的水力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软管与泵体(I)出水口(12)处设有密封垫。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机的水力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进水软管的口径大于出水软管的口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钻机的水力冲洗系统,包括汽油发动机组、离心水泵组和框架,所述发动机、离心水泵组设于方形框架内,所述离心水泵组包括泵体、离心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机的水力冲洗系统,包括汽油发动机组(101)、离心水泵组(102)和框架(103),所述发动机(101)、离心水泵组(102)设于方形框架(10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水泵组(102)包括泵体(1)、离心叶轮(2)、泵轴(3)、进水软管和出水软管,所述离心叶轮(2)设置于泵轴(3)的前端,泵轴(3)的前端与泵体(1)的进水口(11)相对应,在该进水口(11)处卡固进水软管的一端;泵轴(3)的后端与泵体(1)的出水口(12)相对应,在该出水口(12)处通过卡固出水软管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林朱鉴张庭豪胡淼田永彬罗佰清曹渝平何长清兰宝平杜晓林范德雄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吉赛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