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密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95950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4 0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密封,包括套装在轴承上的轴瓦和套在轴瓦上的轴承套,所述的轴承的两端分别是高压水和空气,所述的轴承与轴瓦之间设置密封结构,所述的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位于轴承上靠近高压水的一端,所述的密封圈朝向高压水的一侧的端面上开有唇口和第一环形斜槽,所述的第一环形斜槽位于唇口远离轴承的一端处,并且第一环形斜槽与唇口之间形成端面密封唇部,所述的密封圈内环面设置第二环形斜槽,所述的第二环形斜槽与唇口之间形成轴向密封唇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轴承密封结构密封效果差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密封
轴瓦是滑动轴承和轴颈接触的部分,形状为圆筒,内层为自润滑材料,一般用青铜、减摩合金等耐磨材料制成,轴瓦的特点是:摩擦系数小、有足够的疲劳强度、良好的跑合性和良好的耐腐蚀性,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水轮发电机进水主阀中,轴瓦在水轮发电机组主阀中的用法是:在主进水阀阀芯水平方向两侧的中心位置上安装耳轴,阀芯围绕耳轴旋转,耳轴上套装轴瓦,轴瓦与主进水阀外壳为过盈配合,主进水阀耳轴的一侧是高压水,另一侧是空气,由于高压水的压力较大,高压水很容易从轴瓦与轴承之间渗出,因此,要在轴瓦与轴承之间设置密封结构,现有的密封结构就是一个套在轴承上由O型丁腈橡胶制成的密封圈,由于现有技术的密封圈与轴承和轴瓦的接触面比较大以及制作材料的原因,现有的密封圈具有易磨损、易老化,密封效果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密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轴承密封密封效果差的技术缺陷。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密封,包括套装在轴承上的轴瓦和套在轴瓦上的轴承套,所述的轴承的两端分别是高压水和空气,所述的轴承与轴瓦之间设置密封结构,所述的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位于轴承上靠近高压水的一端,所述的密封圈朝向高压水的一侧端面上开有唇口和第一环形斜槽,所述的第一环形斜槽位于唇口远离轴承的一端处,并且第一环形斜槽与唇口之间形成端面密封唇部,所述的密封圈内环面设置第二环形斜槽,所述的第二环形斜槽与唇口之间形成轴向密封唇部。本专利技术中的密封装置有两个唇部,当高压水进入进入唇口内时,由于密封圈朝向高压水一侧的端面上开有第一环形斜槽,密封圈内环面上开有第二环形斜槽,因此在高压水压力的作用下,端面密封唇部被朝着轴瓦的方向挤压,并紧贴轴瓦,形成与轴瓦之间的密封(即端面密封),在高压水压力的作用下,轴向密封唇部被挤压,紧贴轴承,形成与轴承之间的密封(即轴向密封),由于轴瓦与轴承的轴向(即轴向密封)和径向(即端面密封)上均实现密封,因此密封效果更好,即使本专利技术的密封被磨损,在高压水的压力作用下,依旧可以使唇口与轴承和轴瓦紧密接触,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密封圈外环面上开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的第一环形槽内设置第一密封圈,所述的第一密封圈的纵截面呈V形,所述的第一密封圈的开口朝向高压水一侧。在密封圈的外环面上开第一环形槽,减小密封圈与轴瓦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密封圈与轴瓦之间的摩擦,密封圈的磨损减小,在第一环形槽内设置纵截面为V行的第一密封圈,唇口内的高压水从密封圈的端面处进入第一环形槽内时,由于第一密封圈的开口朝向高压水一侧,因此在高压水的作用下,第一密封圈分别被挤压至与轴瓦和密封圈相贴合,从而实现密封,进一步的增强轴承密封在径向上的密封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密封圈的内环面上开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的第二环形槽内设置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所述的第二密封圈的纵截面呈O型,所述的第三密封圈整体纵截面呈L形,所述的第三密封圈与轴承贴合的面呈波纹状,所述的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的第三密封圈与密封圈之间。在密封圈的内环面上开第二环形槽,减小密封圈与轴承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密封圈与轴承之间的摩擦,密封圈的磨损减小,在第二环形槽内设置纵截面为O形的第二密封圈和纵截面为L形的第三密封圈,一方面,当高压水从进入第二环形槽内时,挤压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使第三密封圈紧贴轴承,从而实现第三密封圈的密封,更进一步的增强轴承密封在轴向上的密封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第三密封圈与轴承贴合的面成波纹状,因此,第三密封圈与轴承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对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也相应的减小,第三密封圈的磨损减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密封圈和第一密封圈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材质具有抗酸抗碱、耐老化、磨损系数低的特性,轴承转动对第一密封圈的摩擦力小,磨损也小,不易老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的材料为丁腈橡胶。丁腈橡胶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用丁腈橡胶制作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解决现有密封圈易磨损、易老化的缺陷。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轴承密封结构易磨损、易老化,密封效果差的技术缺陷。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轴承;2、轴瓦;3、轴承套;4、密封圈;5、唇口;6、第一环形斜槽;7、端面密封唇部;8、第二环形斜槽;9、轴向密封唇部;10、第一环形槽;11、第一密封圈;12、第二环形槽;13、第二密封圈;14、第三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轴承密封,包括套装在轴承1上的轴瓦2和套在轴瓦2上的轴承套3,所述的轴承1的两端分别是高压水和空气,所述的轴承1与轴瓦2之间设置密封结构,所述的密封结构包括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密封圈4,所述的密封圈4位于轴承1上靠近高压水的一端,所述的密封圈4朝向高压水的一侧的端面上开有唇口5和第一环形斜槽6,所述的第一环形斜槽6位于唇口5远离轴承1的一端处,并且第一环形斜槽6与唇口5之间形成端面密封唇部7,所述的端面密封唇部7指向轴承1并向高压水一侧倾斜;所述的密封圈4内环面设置第二环形斜槽8,所述的第二环形斜槽8与唇口5之间形成轴向密封唇部9,所述的轴向密封唇部9的端部与轴承1贴合。本专利技术利用高压水的压力使密封圈4的端面密封唇部7和轴向密封唇部9分别压至与轴瓦2和轴承1相贴合,从而实现密封圈4对轴瓦2和轴承1之间轴向以及径向上的蜜蜂,密封效果好。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密封圈4外环面上开有第一环形槽10,所述的第一环形槽10内设置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第一密封圈11,所述的第一密封圈11的纵截面呈V形,所述的第一密封圈11的开口朝向高压水一侧。当密封圈4端面处密封的高压水冲过端面密封唇部7进入第一环形槽10内后,高压水挤压第一密封圈11,使第一密封圈11同时与轴瓦2和轴承1贴合,实现密封效果;如高压水不能冲破端面密封唇部7的密封,则由于第一环形槽10的作用,减小了密封圈4与轴瓦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密封圈4与轴瓦2之间的摩擦,减少了密封圈4的磨损。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密封圈4的内环面上开有第二环形槽12,所述的第二环形槽12内设置由丁腈橡胶制成的第二密封圈13和由丁腈橡胶制成的第三密封圈14,所述的第二密封13圈的纵截面呈O型,所述的第三密封圈14整体纵截面呈L形,所述的第三密封圈14与轴承1贴合的面呈波纹状,所述的第二密封圈13设置在所述的第三密封圈14与密封圈4之间。当高压水冲破轴向密封唇部9的密封进入第二环形槽内12,高压水挤压第二密封圈13和第三密封圈14,使第三密封圈14和第二密封圈13分别与密封圈4和轴承1相贴合,并且第二密封圈13与第三密封圈14之间也实现贴合,阻止高压水沿轴承1流出,当高压水不能冲破轴向密封唇部9的密封时,由于开了第二环形密封槽12以及第三密封圈14与轴承1贴合的面呈波纹状,因此密封圈4与第三密封圈14和轴承1的接触面均比较小,密封圈4与第三密封圈14和轴承1之间的摩擦较小,密封圈4与第三密封圈14的磨损都很少。本专利技术轴承密封装置三重密封防止高压水顺着轴承1与轴瓦2流到空气中,并且由于减小了密封圈1与轴承1和轴瓦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密封圈4的磨损,由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轴承密封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密封,包括套装在轴承(1)上的轴瓦(2)和套在轴瓦(2)上的轴承套(3),所述的轴承(1)的两端分别是高压水和空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1)与轴瓦(2)之间设置密封结构,所述的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圈(4),所述的密封圈(4)位于轴承(1)上靠近高压水的一端,所述的密封圈(4)朝向高压水的一侧的端面上开有唇口(5)和第一环形斜槽(6),所述的第一环形斜槽(6)位于唇口(5)远离轴承(1)的一端处,并且第一环形斜槽(6)与唇口(5)之间形成端面密封唇部(7),所述的密封圈(4)内环面设置第二环形斜槽(8),所述的第二环形斜槽(8)与唇口(5)之间形成轴向密封唇部(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密封,包括套装在轴承(1)上的轴瓦(2)和套在轴瓦(2)上的轴承套(3),所述的轴承(1)的两端分别是高压水和空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1)与轴瓦(2)之间设置密封结构,所述的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圈(4),所述的密封圈(4)位于轴承(1)上靠近高压水的一端,所述的密封圈(4)朝向高压水的一侧的端面上开有唇口(5)和第一环形斜槽(6),所述的第一环形斜槽(6)位于唇口(5)远离轴承(1)的一端处,并且第一环形斜槽(6)与唇口(5)之间形成端面密封唇部(7),所述的密封圈(4)内环面设置第二环形斜槽(8),所述的第二环形斜槽(8)与唇口(5)之间形成轴向密封唇部(9)。所述的密封圈(4)外环面上开有第一环形槽(10),所述的第一环形槽(10)内设置第一密封圈(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国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华东琅琊山抽水蓄能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