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悬置胶垫及变速箱悬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88279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9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悬置胶垫,包括:硫化为一体的上减震块、下减震块、内骨架和外骨架,所述上减震块、下减震块分别位于所述外骨架的上下两侧,所述下减震块的下端具有凹陷,所述内骨架为管状件且位于所述凹陷内部,所述变速箱悬置胶垫具有贯穿所述上减震块、所述下减震块、所述内骨架和所述外骨架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悬置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更好的减震性能和易安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悬置胶垫及变速箱悬置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发动机中,由于需要减震,经常需要用到悬置胶垫(软垫)。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发动机减震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支架1、上压板2、硫化成一体的悬置胶垫总成3和托架4。其中悬置胶垫总成3由内套管3.1、橡胶3.2与外骨架3.3硫化为一体,外骨架3.3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托架4上,内套管3.1为上大下小的中空旋转体,外骨架3.3的内表面与内套管3.1的外表面相对应,悬置胶垫总成3的下方设置有下挡板5,下挡板5、内套管3.1、上压板2和支架I通过螺栓、螺母串接,橡胶3.2的下端面与下挡板5的上端面之间有间隙。外骨架3.3除与托架4连接的部分外均为橡胶3.2所包裹。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由图2可见,由于内套管3.1贯穿整个悬置胶垫总成3,且内套管3.1的下端面要超过橡胶3.2的下端面,因此整个悬置胶垫总成3仅在上下方向上,即在内套管3.1的轴向方向上,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但在内套管3.1的径向方向上,或者在非轴向、非径向方向上,减震效果并不好,而在现实情况中,震动载荷经常是产生在内套管3.1的非轴向、非径向方向上的。另外,悬置胶垫总成3在穿过托架4的安装孔的过程中,由于径向可收缩量小,因此不易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方向减震效果好、易安装的变速箱悬置胶垫。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速箱悬置胶垫,包括:硫化为一体的上减震块、下减震块、内骨架和外骨架,所述上减震块、下减震块分别位于所述外骨架的上下两侧,所述下减震块的下端具有凹陷,所述内骨架为管状件且位于所述凹陷内部,所述变速箱悬置胶垫具有贯穿所述上减震块、所述下减震块、所述内骨架和所述外骨架的通孔。优选地,所述下减震块为倒圆锥形。优选地,在所述凹陷位置,所述下减震块的下端径向扩张形成腿部。优选地,所述腿部的一部分进一步径向延伸形成凸台。优选地,所述上减震块的上端面为半球形。一种变速箱悬置结构,包括:如上所述的变速箱悬置胶垫、固定在车架上的变速箱悬置支架和变速箱悬置梁,所述下减震块穿过所述变速箱悬置支架,所述外骨架与所述变速箱悬置支架螺栓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变速箱悬置梁和所述变速箱悬置胶垫的通孔后紧固。本技术的实施例将减震部分分为上减震块和下减震块两部分,将内骨架置于下减震块的凹陷内而并不露出,一方面,上减震块和下减震块受到不同方向载荷均能够减震,另一方面,在安装时下减震块的凹陷部位很容易被捏扁从而穿过变速箱悬置支架上的安装孔。进一步地,采用倒圆锥形的下减震块更有利于下减震块穿过变速箱悬置支架。进一步地,腿部及腿部上的凸台既能够防止变速箱悬置胶垫从变速箱悬置支架中脱出,又能够加强下减震块的下边缘的强度和耐磨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变速箱悬置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的悬置胶垫总成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悬置胶垫总成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变速箱悬置胶垫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变速箱悬置胶垫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变速箱悬置胶垫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变速箱悬置结构的立体图。图中标记说明:支架1、上压板2、悬置胶垫总成3、内套管3.1、橡胶3.2、外骨架3.3、托架4、下挡板5、上减震块6、外骨架7、螺栓孔71、下减震块8、凹陷81、腿部82、凸台83、内骨架9、通孔10、车架11、变速箱悬置支架12、螺栓13、变速箱悬置梁14。【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4至图6,本实施例的变速箱悬置胶垫包括:硫化为一体的上减震块6、下减震块8、内骨架9和外骨架7。与图2中所示的现有技术不同的是,上减震块6、下减震块8为两部分,分别位于外骨架7的上下两侧,而非整体的一个橡胶块。下减震块8的下端具有凹陷81,内骨架9为管状件,但内骨架9位于凹陷81内部,而非从凹陷81露出。这样,一方面,上减震块6和下减震块8受到不同方向载荷均能够减震,另一方面,在安装时下减震块8的凹陷81的位置很容易被捏扁从而易于安装。通孔10贯穿上减震块6、下减震块8、内骨架9和外骨架7。下减震块8为倒圆锥形,在凹陷81的位置,下减震块8的下端径向扩张形成腿部82,腿部82的一部分进一步径向延伸形成凸台83。上减震块6的上端面为半球形。参考图7,本实施例的变速箱悬置结构采用如图4至图6所示出的变速箱悬置胶垫。变速箱悬置支架12固定在车架11上,变速箱悬置梁14用于支撑变速箱。安装时,将下减震块8的凹陷部81处捏扁,下减震块8穿过变速箱悬置支架12上的安装孔。由于下减震块8为倒圆锥形,因此安装定位更加方便。下减震块8穿过变速箱悬置支架12上的安装孔后,螺栓穿过外骨架7上的螺栓孔和变速箱悬置支架12上的螺栓孔实现螺栓连接。然后,螺栓穿过变速箱悬置梁14和变速箱悬置胶垫的通孔10后紧固。一方面,在外骨架7与变速箱悬置支架12的螺栓连接失效的情况下,腿部82及腿部82上的凸台83既能够防止变速箱悬置胶垫从变速箱悬置支架12中脱出,另一方面,又能够加强下减震块8的下边缘的强度和耐磨性。虽然本技术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技术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技术的实质构思和范围。【主权项】1.一种变速箱悬置胶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硫化为一体的上减震块、下减震块、内骨架和外骨架,所述上减震块、下减震块分别位于所述外骨架的上下两侧,所述下减震块的下端具有凹陷,所述内骨架为管状件且位于所述凹陷内部,所述变速箱悬置胶垫具有贯穿所述上减震块、所述下减震块、所述内骨架和所述外骨架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悬置胶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减震块为倒圆锥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悬置胶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陷位置,所述下减震块的下端径向扩张形成腿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悬置胶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的一部分进一步径向延伸形成凸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悬置胶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减震块的上端面为半球形。6.一种变速箱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悬置胶垫、固定在车架上的变速箱悬置支架和变速箱悬置梁,所述下减震块穿过所述变速箱悬置支架,所述外骨架与所述变速箱悬置支架螺栓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变速箱悬置梁和所述变速箱悬置胶垫的通孔后紧固。【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悬置胶垫,包括:硫化为一体的上减震块、下减震块、内骨架和外骨架,所述上减震块、下减震块分别位于所述外骨架的上下两侧,所述下减震块的下端具有凹陷,所述内骨架为管状件且位于所述凹陷内部,所述变速箱悬置胶垫具有贯穿所述上减震块、所述下减震块、所述内骨架和所述外骨架的通孔。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悬置结构。本技术具有更好的减震性能和易安装性。【IPC分类】B60K17/08, F16F15/08【公开号】CN204687841【申请号】CN201520430982【专利技术人】王定岩, 廖少龙, 董学朝, 王磊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申请日】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箱悬置胶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硫化为一体的上减震块、下减震块、内骨架和外骨架,所述上减震块、下减震块分别位于所述外骨架的上下两侧,所述下减震块的下端具有凹陷,所述内骨架为管状件且位于所述凹陷内部,所述变速箱悬置胶垫具有贯穿所述上减震块、所述下减震块、所述内骨架和所述外骨架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定岩廖少龙董学朝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