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振黔专利>正文

结构改进后的智能电子灯式渔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8112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本人的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全天候多功能智能电子灯式渔漂》(201210029821.9)的基础上,对该渔漂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结构改进重点为:采用拉力摆安置于漂体管外部的结构,使其不受漂体管直径的限制,缩小漂体体积和减少重量;拉力摆采用球面轴定位螺丝安装,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渔漂的触发灵敏度;充电电极采用倒置旗形电极片接触式充电结构,充电操作更加方便;助浮盘采用塑料或轻质金属制作成独立的空腔体,使助浮盘和漂体变成可以拆装分离的两个部分装入盒体收纳,避免错误开关造成电量耗损;配套使用鱼讯接收装置,使其能采用鱼讯发射-接收信号-声音或语音提示模式进行垂钓,有效实现该渔漂的全天候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鱼漂”,确切地说应该定名为“渔漂”,尤其涉及一种通过优化改进结构后的智能电子灯式渔漂。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销售和专利记载的电子渔漂基本为传统木制电子渔漂、感应式电子渔漂及本人专利技术的多功能智能电子灯式渔漂。在本人的《全天候多功能智能电子灯式渔漂》专利技术专利(ZL201210029821.9)技术中,智能电子灯式渔漂突破了以往传统木制渔漂或其他电子渔漂的原理和结构,提供了一种能够高灵敏度触发,借助灯光变换顔色和语音提示清晰识别鱼吃食拉饵的动作节奏,自带声光集鱼诱鱼和起鱼照明操作功能,能反复充电使用的节能环保型一一全天候多功能智能电子灯式渔漂。但是此智能电子渔漂在结构和性能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由于触发机构的拉力仓是设计在漂体管内的,拉力仓的体积受到漂体管的内径限制,而拉力摆的最大体积(重量)也是受限于漂体管内径的(在实际使用中拉力摆必须保持重量大于2克以上,才能靠其自身的重量克服垂钓线组的阻力复位到底部初始状态)。所以这种结构的智能灯漂在设计生产时由于要考虑让拉力摆重量大于2克的固定值,其拉力摆的体积必然要大于一个固定值,这样必定要求容纳拉力摆的漂体管直径必需要大于一个固定值,而漂体管的直径又直接限定了整个漂体体积和重量的进一步减小,致使此结构的漂体体积(重量)过大,在垂钓操作使用时不够轻巧灵活和得心应手。拉力摆是设置于漂体管之内的,拉力摆的拆卸必须先拆开漂底盖才能实现,而且隐藏于漂体管中的拉力摆受污染物塞滞后不好清理清洁。原来的拉力摆固定支架结构无法精准定位拉力摆于居中位置,拉力摆在使用中容易靠边摩擦,转动不够灵活,因而有时会导致灵敏度降低。充电电极是设置于漂体底部的金属柱体,它既增加了漂体的总体长度又影响了漂底座的整齐美观。并且使与它相适配的充电接口设计变得复杂和生产困难。助浮盘是通过浮体卡胶接或卡接于漂体管上,此连接方式不方便拆卸和安装。配套使用的鱼讯接收装置未给出具体设计结构和功能,生产中无法具体化;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旨在对本人的《全天候多功能智能电子灯式渔漂》(专利号:201210029821.9)
技术实现思路
的基础上,对智能灯式渔漂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结构改进后的智能电子灯式渔漂:采用拉力摆安置于漂体管外部的结构,使拉力摆的体积和重量不受漂体管直径的限制,从而能进一步缩小漂体体积和减少漂体重量;拉力摆采用球面轴定位螺丝安装,使拉力摆的安装更加方便和转动时更加灵活,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渔漂的触发灵敏度;充电电极采用倒置旗形电极片接触式充电结构,使智能电子灯式渔漂更方便插入适配适配充电座进行充电操作;助浮盘采用塑料或轻质金属制作成独立的空腔体,使助浮盘和漂体变成可以拆装分离的两部分,方便它们能被分开装入盒体收纳和避免错误开关造成电量耗损。设计应用了能采取手腕式佩带、声光同步提示、并能显示环境气温和时间的配套鱼讯接收装置组件,有效实现智能灯式渔漂的全天候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它由漂头、浮盘、漂体管、漂底座、电路板以及和它配套的鱼讯接收装置组成:漂管上端内嵌螺接或胶接漂头管下端,漂管下端内嵌螺接或胶接漂底座上端,漂头管上端内嵌胶接漂顶帽下端;助浮盘套置到漂头管外底部,卡圈沿漂头管插入压紧助浮盘后顺向旋转卡扣固定在漂头管上,助浮盘被卡圈定位在漂头管外底部后能沿轴向方向自由旋转。鱼讯接收装置作为配套使用的独立组件。在由漂顶帽、漂头管、漂管、漂底座封闭形成的内腔中安置着线路板,线路板上从依次电接着操作照明灯、鱼讯指示灯、鱼讯发射组件、第一磁感应开关、倒置开关、充电电池、I C芯片、诱鱼灯、第二磁感应开关。所述的漂头是由漂顶帽底部嵌入胶接漂头管顶部,以及卡扣在漂头管下端的卡圈和安置在卡圈底面的卡圈垫组成。所述的助浮盘是由上浮盘和下浮盘胶接形成的空腔体,以及被安置在空腔体内的第一永磁体和设置在上浮盘表面的定位穴组成。所述的漂体管是一中空且上下敞口的管状体,其作用是用来安置和密封智能电子灯式渔漂的电路板、充电电池及相关电子元件。所述的漂底座,是由带方形空槽的底座体及其侧壁中嵌入的一对轴定位螺丝、该对轴定位螺丝内孔中设置的横轴、该横轴上安置的拉力摆、该拉力摆上嵌入的第二永磁体组成。所述的电路板,是由安装在漂体管内部的线路板,以及安装在该线路板上的操作照明灯、鱼讯指示灯、鱼讯发射组件、第一磁感应开关、倒置开关、程序控制芯片、充电电池、诱鱼灯、第二磁感应开关组成。所述的鱼讯接收装置,是与上述智能电子灯式渔漂配套使用的独立组件,它由鱼讯接收装置体、手腕带、鱼讯接收指示灯、温度和时间显示屏组成。与现在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因而实现了: (1)采用拉力摆安置于漂体管外部的结构,使拉力摆的体积和重量不受漂体管直径的限制,从而进一步缩小了漂体体积和减少了漂体重量; (2)拉力摆采用球面轴定位螺丝安装,使拉力摆的安装更加方便和转动更加灵活,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和使用时的触发灵敏度; (3)充电电极采用倒置旗形电极片接触式充电结构,既解决了电极片插入漂体管内部的延伸部位占用底座体的侧壁中心线位置,无法居中安装轴定位螺丝的问题,同时又使产品更加方便插入适配充电座进行充电操作; (4 )助浮盘采用塑料或轻质金属材料制作成独立的空腔体形态,使助浮盘和漂体变成可拆卸分离的两部分,方便它们能分开装入盒体收纳; (5)在助浮盘内部嵌入永磁体与安置在漂体管内部的磁感应器配套组成磁力开关,实现漂体密封状态下对内部电路电源的开关; (6)漂头管顶置漂帽结构,为检验漂体装配防水密封性能提供了有效方法; (7)配套使用了鱼讯接收装置,使智能电子灯式渔漂能够采用鱼讯发射-接收信号-声音(语音)提示模式进行垂钓。【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结构细化图 图3是图1的部件(省略:装配部件电路板和鱼讯接收装置)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助浮盘结构示意图 图5是漂头与助浮盘组装示意图 图6是漂底座结构不意图 图7是鱼讯接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漂头I (漂顶帽101、漂头管102、卡圈103、卡圈垫104); 助浮盘2 (上浮盘201、下浮盘202、第一永磁体203、定位穴204); 漂体管3 (漂管3 Q I ); 漂底座4 (底座体4 O 1、右轴定位螺丝4 O 2 A、左轴定位螺丝4 O 2 B、横轴4 O 3、拉力摆4 O 4、右电极片4 O 5 A、左电极片4 O 5 B、第二永磁体4 O 6、右充电接口 407A、左充电接口 407B、拉力线孔4 O 8、拉力线4 O 9、连接环4 10); 电路板5 (线路板5 O 1、操作照明灯5 O 2、鱼讯指示灯503、鱼讯发射组件504、第一磁感应开关505、倒置开关506、充电电池507、I C芯片508、紫光诱鱼灯509、第二磁感应开关510); 鱼讯接收装置6 (鱼汛接收装置体601、手腕带602、鱼讯接收指示灯603、温度显示屏604A、时间显示屏604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在图1和图2中,本装置由漂头1、助浮盘2、漂体管3、漂底座4、电路板5和鱼讯接收装置6组成。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电子灯式渔漂,它包括漂头[1]、助浮盘[2]、漂体管[3]、漂底座[4]、电路板[5]和鱼讯接收装置[6]组成;其特征在于:漂管(301)上端内嵌螺接或胶接漂头管(102)下端,漂管(301)下端内嵌螺接或胶接漂底座(401)上端,漂头管(102)上端内嵌胶接漂顶帽(101)下端;助浮盘[2]套置到漂头管(102)外底部,卡圈(103)沿漂头管(102)插入压紧助浮盘[2]后可顺向旋转卡扣固定在漂头管(102)上,助浮盘[2]被卡圈(103)定位在漂头管(102)外底部后能沿轴向方向自由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振黔
申请(专利权)人:谭振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