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振黔专利>正文

全天候多功能智能电子灯式渔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4942 阅读:4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天候多功能智能电子灯式渔漂,属于渔具生产制造领域。它包括漂头1、功能转换开关盘2、漂体3、重力开关仓4、拉力驱动仓5、漂座6和辅助浮体7组成;有关电路和提示装置进行相关电连接并密封于漂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不受漂体体积重量限制都能高灵敏度适时触发,且可以通过灵敏度调节栓根据需要进行适度微调;白天用不同的音乐或语音,夜晚用多色变光LED灯光动态同步提示(如绿,黄,红三色分别显示静态、有鱼试食碰饵和完全呑食拉钩走线状态);守候时进行声音和灯光集鱼诱鱼;起鱼时自动点亮操作照明灯照明;平时可作为手电照明使用;使用内置可充锂电池供电,是比较理想的全天候多功能智能电子渔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鱼漂”,确切地说应该定名为“渔漂”,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全天候使用的多功能电子灯式钓鱼渔漂。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销售和已经进入推广使用的电子渔漂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点亮指示型电子渔漂。它是把传统渔漂的漂体挖出中空的腔体,并将漂体分为上下两截,在中部用金属环加密封垫圈进行螺接,可以撤卸更换内部供电的钮扣或针式锂电池,漂体内电连接有常亮的LED灯照亮漂尾若干目,夜晚垂钓时能够观察到渔漂的位置移动,解决了夜晚不能观察渔漂进行钓鱼的问题;另一类是动态点亮指示型电子渔漂,这类渔漂基本上也是遵行传统渔漂的造型,在固定点亮指示型渔漂的基础上,将连接电池和LED灯珠的电源正极断开,用导线引导设置在漂体外部吃水线以上的位置上,形成有一定位差的两个外露触点,当鱼吃食呑饵拉动渔漂,漂体上的两个触点同时沉入水中时,利用水具有导 电性的特征,导通LED灯珠的正极供电,点亮(绿或红色)灯光,提示有鱼吃食的讯号,使垂钓者能够掌握起杆上鱼的机会。此类渔漂,它们能够随漂体的沉降适时动态地点亮内置的LED灯,有的还在内置电路中加入电阻、三极管分压、单片机分析电路等,根据水导触点入水深度形成的不同回路阻值进行采样分析,从而驱动不同的灯光进行指示,因而能动态地反映鱼吃食拉饵的状况,因而具有智能特征,所以也称之为“智能电子渔漂”,此两类电子渔漂都有一些共性缺陷。两类电子渔漂主要解决了夜晚垂钓的渔漂的可视性问题,但是当白天光线强烈时无法看清漂尾LED的灯光,只能换用传统的木漂,因此钓鱼者必须同时配备白天和夜晚晚用的两套渔漂。所以现有的电子渔漂是不能全天候使用的,它没能实现钓鱼漂的彻底电子化,不能推动渔漂制造业的飞跃发展。两类电子渔漂基本遵守传统木漂的造型和材质,本质上是在传统木漂或塑料漂中内置钮扣电池和LED灯珠,并加装连接金属环,智能型电子渔漂还要内置繁琐的电子分析电路,大大增加了体积和重量,降低了原来轻细木漂所具有的灵敏度,无法精准反映鱼吃食拉饵的动态情况。现有电子渔漂尾发出的光线微弱,在夜色中使用时由于无法将水体和水面作为参照,漂光好象悬浮在空中的荧火,长时间观察还十分疲劳,难以从容把握渔漂因鱼吃食动作造成的位移或变光状况,降低了适时起杆上鱼的机会。现在智能电子漂的灵敏度不高,经常发生误示误报。因为这类渔漂大多是采用水导触发的,漂体守候状态中经常受风浪的影响侧倒于水中引起误报。另外海水,淡水及各地域的水质导电率不尽相同,触发条件无法控制;同时江河湖泊气候多变,遇到下雨,水导触点浸于雨水中,钓鱼指示功能尽失。漂体因为要更换电池,被设计为分离可螺接的两部份,其密封吻合的精度要求相当高,并且频繁的撤卸容易损坏密闭垫圈造成漏水损坏内部电池和电路,使用寿命难以保证。漂体内使用的钮扣电池或针式锂电池,电能容量小且属一次性使用品,每晚必须更换一枚,不但更换麻烦而且造成不断购买更换电池的经济开支。没有自带集鱼诱鱼功能和起鱼操作照明灯功能,垂钓时要大量地投食打窝诱鱼,每次钓鱼不但污染水体而且又耗费钱财;由于没有自带操作照明灯,夜钓操作起鱼时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高灵敏度触发,借助灯光变换顔色和语音提示清析识别鱼吃食拉饵的动作节奏,自带声光集鱼诱鱼和起鱼照明操作功能,能反复充电使用的节能环保型一全天候多功能智能电子灯式渔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由漂头、功能转换开关盘、漂体、重力开关仓、拉力驱动仓、漂座和辅助浮体组成;漂头顶端的操作照明灯连接内部设置有鱼讯指示灯和发射天线的漂头管,该漂头管穿过功能开关盘连接顶隔板,该顶隔板的外沿连接漂体的漂体管;该漂体管内固定有充电电池、发射电路单元、蜂鸣器、控制电路板,磁感应开关组;所述的重力开关仓连接拉力驱动仓,该拉力驱动仓连接漂座的底隔板,该底隔板上设置有充电指示灯、充电电极、诱鱼灯,该底隔板的外沿连接漂体管;辅助浮体上的助浮体通过浮体卡连接漂体管;操作照明灯通过·功能转换开关组、重力开关组、控制电路板与充电电池电连接;鱼讯指示灯、诱鱼灯、发射单元通过功能转换开关组、重力开关组、拉力驱动开关组、控制电路板与充电电池电连接;充电指示灯和充电电极通过功能转换开关组、控制电路板与充电电池电连接。 所述的漂头,它是由强光操作照明灯连接漂头管,该漂头管连接顶隔板,该漂头管内设置有2个以上不同光色的LED灯珠和发射单元使用的发射天线组成。所述的功能转换开关,它是由功能开关盘,限位环,顶隔板,限位顶珠,功能转换开关组组成;该开关盘是穿套在漂头管上内嵌有永磁体的圆盘,被限位环和顶隔板定位于漂头管底部,顶隔板上内嵌有限位顶珠,顶隔板下设置有磁感应开关组。 在漂座上设有重力开关仓,它是固定在重力仓支架上的横轴悬挂一内嵌有永磁体的重力摆,以及对应该重力摆的磁感应开关组构成,该重力摆在容留范围内沿横轴可以自由摆动。在漂座上设有拉力驱动仓,它是由固定在拉力仓支架上的横轴悬挂一内嵌有永磁体的拉力摆,以及对应该拉力摆的磁感应开关组,该拉力摆前端的拉力线孔,孔中固定的拉力线,穿过底盖的孔向漂体外延伸末端固定的连接环,以及固定在底盖上的灵敏度调节栓构成,该拉力摆在拉力线的作用力下可以沿横轴摆动。在漂体管内设置有发射单元,在漂头管内设置有发射天线,该发射天线通过发射单元、控制电路板、功能转换开关组、与充电电池电连接;在漂体管上设置有辅助浮体,其中助浮体通过设置在漂体管上部的浮体卡卡接,助浮体可是低密度发泡塑料圈、充气胶圈和其他材料制作的空腔体。在漂座上设有底隔板,该底隔板上设有充电指示灯、充电电极、诱鱼灯、底盖,该底盖上设置有灵敏度调节栓。在漂头管内设置有鱼讯指示灯,该鱼讯指示灯由2个以上发光顔色不同的LED灯珠组成;在漂头管上设置有强光操作照明灯,该操作照明灯是带聚光体的较大功率LED灯珠,它通过磁感应开关组与充电电池电连接。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因而实现了(I)不受漂体体积重量限制都能高灵敏度适时触发(触发力度仅与拉力驱动仓中拉力摆的重量有关,且可以通过灵敏度调节栓根据需要进行适度微调),(2)白天用不同的音乐或语音,夜晚用多色变光LED灯光动态同步提示(如绿,黄,红三色分别显示静态、有鱼试食碰饵和完全呑食拉钩走线状态),(3)守候时进行声音和灯光集鱼诱鱼,(4)起鱼时自动点亮操作照明灯照明,(5)平时可作为手电照明使用,(6)使用内置可充锂电池供电,是比较理想的全天候多功能智能电子渔漂。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分解图;图3是功能转换开关盘结构示意图;图4是重力开关仓结构示意图;图5是拉力驱动仓结构示意图;图6是漂底盖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渔漂电路功能框图;图8是本技术的渔漂接收器电路功能框图。图中漂头I (操作照明灯101,鱼讯指示灯102,漂头管103,顶隔板104);功能转换开关盘2(限位环201,功能开关盘202,限位顶珠203,磁感应开关组204,永磁体205);漂体3 (漂体管301,锂电池302,发射单元303,发射天线304,蜂鸣器305,控制电路板306,磁感应开关组307、308);重力开关仓4 (重力仓支架401,横轴402,重力摆403,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天候多功能智能电子灯式渔漂,它包括漂头(1)、功能转换开关盘(2)、漂体(3)、重力开关仓(4)、拉力驱动仓(5)、漂座(6)和辅助浮体(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头(1)顶端的操作照明灯(101)连接内部设置有鱼讯指示灯(102)和发射天线(304)的漂头管(103),该漂头管穿过功能开关盘(202)连接顶隔板(104),该顶隔板的外沿连接漂体(3)的漂体管(301);该漂体管内固定有充电电池(302)、发射电路单元(303)、蜂鸣器(305)、控制电路板(306),磁感应开关组(204)、(307)、(308);所述的重力开关仓(4)连接拉力驱动仓(5),该拉力驱动仓连接漂座(6)的底隔板(601),该底隔板上设置有充电指示灯(605)、充电电极(603)、诱鱼灯(604),该底隔板的外沿连接漂体管(301);所述的辅助浮体(7)上的助浮体(702)通过浮体卡(701)连接漂体管(30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振黔
申请(专利权)人:谭振黔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