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化学储能器件,特别涉及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片及使用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容器。
技术介绍
在全球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与节能减碳的趋势中,新能源产业成为新世纪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支撑和辅助技术,储能器件受各方关注。在我国,随着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的稳步推进、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入网、地区峰值负荷的增长,各种应用问题也随之出现,对储能器件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使用寿命及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是当今技术发展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电化学储能器件,然而,锂在地壳中的丰度很低。随着新能源行业对锂离子电池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从而对锂的需求量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这就大大限制了锂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装置的快速发展。因此,寻找可替代锂资源、发展下一代新型高性能储能器件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钠金属与锂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处于第I主族,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具有相似的行为,因此完全可以将现有锂离子储能电池中的锂替换成钠,开发高性能钠离子电池,并且钠金属在地壳中的丰度要远高于锂金属,广阔的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锂资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片,该负极片为多孔石墨膜,孔的直径为10~100 微米,孔的圆心之间距离为50~500 微米,多孔石墨膜中碳原子所占质量比大于9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光磊,韩鹏献,姚建华,韩晓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