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加川清二专利>正文

一种使容器具有可撕开性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674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能使每一个未密封袋的角部具有可撕性的装置,密封的液体排出部就设置在此角部,从而可容易地沿斜向把角部撕开。这种可撕性赋予装置能使一预成型件具有可撕性,该预成型件是通过密封一两端开口且内侧表面具热熔薄膜的吹塑管状件制备的。装置包括:一具有第一打孔件的下块状件、一具有第二打孔件的上块状件,第一和第二打孔件均由许多硬度不低于莫氏5级的尖角金刚石颗粒构成,尖角压入预成型件的未密封袋角部但未贯穿以实现可撕性。(*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一未密封袋具有可撕开性能的装置。近来,各种液体产品,诸如液体胶浆,液体洗涤剂和液体咖喱被容纳于利用一有机树脂薄膜作为基底薄膜而构成的密封袋中,并且也已推入市场。联接角片(或角撑片)式密封袋具自支撑性能,故而适于容纳,比如说液体胶浆和液体洗涤剂。此种类型的未密封袋是通过利用一吹塑管(筒)状件生产制造而成,该吹塑管状件由一叠层薄膜制成,而该叠层薄膜包括一热熔树脂薄膜,诸如一聚乙烯薄膜;和一刚性有机树脂薄膜,比如一尼龙薄膜。此管状件的前端和尾端是打开的,并且热熔树脂薄膜位于管状件之内。此管状件的热熔树脂薄膜是热密封的,故此种管状件可切割成所需要的尺寸。由未密封袋制成的一密封袋具有附图说明图12所示的结构。也就是说,一密封袋1具有一形成于袋外周边缘处的热密封2;一形成于底部上的联接角片(或角撑片)3;一狭长的排出部4,它形成于一上拐角处并具一封闭端部。一液体注入部是打开的,它位于排出部4邻近侧的某一部分上,并且在液体5注入之后可以热密封。在制作上述密封袋的过程中,为能构成一管状形状,通常采用具有较好热密封性能的热熔树脂薄膜作为基底薄膜,比如说采用聚乙烯薄膜。但不足之处在于,此类热熔树脂薄膜具有沿纵向,横向,特别是斜方向不易撕开的性质。由于此原因,用手指斜向撕扯密封的狭长排出部4不可能把图12中的密封袋1打开。特别需指出的是由于作为包装薄膜材料的尼龙薄膜较厚,故几乎不可能用手撕开角撑片式密封袋。因此,为了能打开角撑片式密封袋,如图12所示,就需要用剪刀6沿狭长排出部4切开袋1。也就是说,打开此类密封袋十分困难。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一未密封袋可撕性装置,该装置能使设置有一密封的液体排出部的未密封袋角部具有可撕性能,因此可使角部易于沿斜向撕扯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一预成形件具可撕性的装置,该预成形件是通过热密封一个两端开口且内侧表面具热熔薄膜的吹塑管状件来制备的,该预成形件具有一组未密封袋,每一未密封袋在其一侧有一开口;更准确地说,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装置是使每一未密封袋的角部具可撕性,密封的液体排出部就位于此角部,本装置包括一下块状件,它在一表面区域上具有一第一打孔件,该打孔件由许多颗粒构成,这些位于表面区域的颗粒具有尖角并且其硬度为莫氏硬度5级或更高;一上块状件,它设置安放在下块状件上方,并且在与第一打孔件相对的一表面区域上设有一第二打孔件,第二打孔件由许多颗粒构成,这些位于表面区域上的颗粒具有尖角并且其硬度为莫氏硬度5级或更高;和一驱动机构,它使上块状件朝下块状件移动直至第一和第二打孔件上颗粒顶点之间的距离小于输送到下块状件上预成形件的厚度时为止,然后将许多颗粒的尖角压入预成形件中所形成的每一未密封袋角部的两个表面中从而形成许多未贯通孔。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及优点可通过下文的说明予以阐述,通过下文的说明可使人们对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及优点有一定的认识,或者通过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实践也可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特别是借助于附属权利要求中所指出的装置和组合系统可以实现并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包含于说明书中的并构成说明书中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这些附图,上文的综述以及下文中最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均用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表示按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撕性赋予装置的截面图;图2示出了构成图1中装置的一个平台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图1中装置的主部件的一放大截面图;图4是一平面图,它示出了输送中图1中平台上的一预成形件,它具有一组未密封袋;图5是一截面图,它示出了使预成形件所形成的未密封袋角部具有可撕性的过程;图6是一截面图,它示出了未密封袋上需具有可撕性的角部;图7是一平面图,它示出了通过利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而制成的具可撕性能的未密封袋;图8是一透视图,它示出了在将液体装纳于利用本专利技术而制成的未密封袋中之后打开一密封袋的方法;图9是一透视图,示出了图8中密封袋已开启时所处的状态;图10是一平面图,它示出了未密封袋的变化型,通过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可使此种未密封袋具可撕性能;图11是一平面图,它示出了未密封袋的另一变化型,通过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可使此类未密封袋具可撕性能;图12是装纳液体的普通密封袋的透视图。一个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是使一预成形件具有可撕性的装置,该预成形件是通过热封一个两端开口且内表面具有热熔薄膜的吹塑管状件而制备的,它具有一组未密封袋,每个袋在其一侧具有一个开口,更确切地说,该装置使每个未密封袋的角部具有可撕性,而密封的液体排出部就安排在此角部,该装置包括在表面区域具有第一打孔件的下块状件,第一打孔件由设置在表面区域的许多具有尖角的颗粒所构成,颗粒硬度为莫氏5级或更高;安装在下块状件上方,且在与第一打孔件相对的表面区域上具有第二打孔件的上块状件,第二打孔件由设在表面区域的许多具有尖角的颗粒所构成;颗粒硬度为莫氏5级或更高;及驱动机构;它用于将上块状件移向下块状件直至第一和第二打孔件上颗粒顶点间距离小于输送至下块状件上的预成形件的厚度,然后将许多颗粒的尖角压入预成形件中形成的每个未密封袋角部的两个表面中,从而形成大量未贯通孔。管状件的实例完全由热熔树脂薄膜和包含热熔树脂薄膜及刚性有机树脂薄膜的叠层薄膜制成,它的前端和尾端是打开的,且热熔树脂薄膜安排在该件的内表面。热熔树脂薄膜的实例是聚乙烯薄膜诸如低密度聚乙烯及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乙基醋酸乙烯酯异分子聚合物(EVA),和非弹性聚丙烯。刚性有机树脂的实例是聚乙烯对酞酸盐(PET),尼龙,和定向聚丙烯。两个块状件上的第一和第二打孔件通过利用诸如电解淀积或使用有机或无机粘合剂的粘接方法将许多具有尖角莫氏硬度大于等于5级的颗粒敷设在相应块状件的预定表面区域而形成。第一和第二打孔件最理想的是具有等腰三角形形状。大量颗粒最好敷设占据每个块状件预定表面区域的70%或更多。也可以在相应的块状件上形成一组第一打孔件和一组第二打孔件。具有莫氏硬度大于等于5级的颗粒的实例是硬金属颗粒比如碳化钨颗粒;碳化硅颗粒;碳化硼颗粒;蓝宝石颗粒;立方体氮化硼(CBN)颗粒;及天然和合成金刚石颗粒。尤其需指出的是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的天然或合成金刚石颗粒是最理想的。最好使用颗粒大小在10至100μm且尺寸偏差小于等于5%的天然或合成金刚石颗粒。当金刚石颗粒作为具有大于等于5级莫氏硬度的大量颗粒使用时,这些金刚石颗粒最好通过电解淀积方法敷设在由金属诸如刚和不锈刚制成的每个块状件的预定表面区域上。在这个电解淀积过程中,最理想的是通过利用电镀技术在每个块状件的电解淀积表面上预先形成一个镍层或铬层。上述本专利技术是一个用于使一预成形件具有可撕性的装置,该预成形件通过热密封一个两端开口且内表面具有热熔薄膜的吹塑管状件来制备的;它具有一组未密封袋,每个袋在其一端具有开口。更确切地说,该装置使每个未密封袋的角部具有可撕性,而密封的液体排出部就安排在此角部。该装置利用了一个在表面区域具有第一打孔件的下块状件和一个安装在下块状件上方,且在与第一打孔件相对的表面区域具有第二打孔件的上块状件,第一打孔件和第二打孔件由在表面区域上所设置的许多具有尖角的颗粒而形成,颗粒硬度为莫氏5级或更高,该装置的驱动机构将上块状件移向下块状件,直至第一和第二打孔件上颗粒顶点间距离小于输送至下块状件上的预成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使一预成形件(42)具有可撕性的装置,该预成形件是通过热封一两端开口且内表面具有热熔薄膜的吹塑管状件而制备的,它具有一组未密封袋(41),每个袋在其一侧具有一个开口,更确切地说,该装置使每一未密封袋(41)的角部呈可撕性,而密封的液体排出部(45)就安排在该角部。所述装置的特点在于包括:在表面区域具有第一打孔件(22)的一下块状件(21),所述第一打孔件(22)是由通过电解淀积工艺敷设在所述表面区域的许多具有尖角的颗粒(23)所构成,颗粒硬度为不低于莫氏5级;一安装 于下块状件(21)上方,且在与第一打孔件(22)相对的表面区域上具有第二打孔件(36)的上块状件(35),所述第二打孔件(36)由通过电解淀积工艺敷设在所述表面区域的许多具有尖角的颗粒(37)所构成,颗粒硬度不低于莫氏5级;和驱动机构, 它用于将所述上块状件(35)移向下所述下块状件(21)直至所述第一和第二打孔件(22,36)上的所述颗粒(23,37)顶点间距离小于输送至所述下块状件(21)上的预成形件(42)的厚度,然后将所述许多颗粒(23,37)的尖角压入预成形件(42)中形成的每个未密封袋(41)的角部的两个表面中,从而形成大量的未贯通孔(49)。...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川清二
申请(专利权)人:加川清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