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6597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包装装置是由在规定间隔内对投入到薄膜的被包装物3进行运送的运送装置2的运送终端上,设有对被包装物3和被包装物3之间的部分进行封闭的纵向密封装置6和切断后续的筒状薄膜1的切断装置7的机构,同时在上述纵向密封装置6和靠近上述切断装置7的运送侧,设有薄膜压制装置8,使其面向上述筒状薄膜1利用突起的推压板8A,对上述筒着薄膜1从外侧进行推压的机构而组成的包装装置。薄膜压制装置8设在沿薄膜1的运送方向的两侧部和上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在制作筒状薄膜袋同时将被包装物装入薄膜袋中相继连续进行包装的包装装置。这种包装装置一般多是作为横向枕形包装装置,边制成筒状袋同时在每规定间隔内供给被包装物之后,将薄膜的两个重叠部通过横向密封装置热封成筒状,接着将各被包装物间进行纵向热密封后,再利用切断装置对上述薄膜的纵向热密封处进行切断,如此形成包装袋的运送手段。此时,当上述被包装物尺寸比较小时,或当薄膜厚度厚且强度高等情况下,可将上述装置已被分离的包装袋,通过运送装置在平稳状态下进行运送。但是如体积大的被包装物,使用薄膜进行包装后,由于其包装形态的膨胀,被包装物在包装袋内随之产生移动,无疑会导致包装形态破裂,使被包装物受损。因此作为既要包装形态好,又要所装的被包装物能以完善包装的手段,对体积容易增大的被包装物的包装形态而言,即需将薄膜向内侧折入并利用角撑板进行整形后,再进行热密封包装袋的机构。这种情况正如日本特许厅发行的特许申请公告平成3年第66207号公报所揭示的,它是采用角撑板进行整形手段,当经过角撑板进行整形时,使薄膜不产生皱纹和位移,处于附贴状态。但是这种薄膜的控制机构吸附装置,因其大型化且易使机构变为复杂,可以相应地使上述纵向密封和切断装置等安装位置的空间,也随之带来很多困难,况且整体包装装置成大型化,其成本也要提高,这也是存在的问题。另外,在过去的包装装置中也曾设有连设状态,即将已断开的装入被包装物的包装袋再取出进行转移的运送装置,相连接在上述运送装置的运送侧。但是,由于上述纵向密封装置和切断装置等,其运送方向是分别不同进行开闭(移动)的装置,单单在上述原运送装置上进行延伸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以这个分别不同的运送路线,设置相应地上述纵向密封装置和切断装置。简单举例说明,即在运送装置的终端,附设有上述切断装置,利用这个切断装置和运送装置的终端之间形成隔离状态,为此就必须设有转移运送装置。但是由于这个隔离运送装置和转移运送装置之间,其包装袋不是平稳转移,要使转移运送得准确,上述运送装置需上下相重合进行,作到包装袋落下并转移,但为实现良好的转移,还必须另外附加一个转移辅助机构。这也是一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首条目的,就是鉴于过去包装装置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简单的机构,将体积容易增大的被包装物,使其既可保持稳定状态,又可利用角撑板进行整形的基础上,完善其所包装的形态,且不影响其密封装置和切断装置的正常动作,最终提供一个能以简便实现运送装入被包装物的包装袋的装置。作为上述横向枕形包装机,可将绕成卷曲状的热密封带状薄膜,从供给部连续地拉出,在这个带状薄膜的上部侧形成开口状,形成两折叠状态向前运送,以供给运送的导向部。在设有对这两折状态形成V字形的薄膜进行运送的运送装置的同时,使V字形薄膜的左右上沿保持在所规定长度的开口状态,将运送导向的开放导入作为投入部,从这个投入部在所规定间隔内向薄膜内投入被包装物。为将容纳这个被包装物薄膜的上部开口处进行重合密封成封闭状,设有筒状薄膜的横向密封装置,并将通过上述运送装置;与对被间断运送的筒状薄膜被包装物之间的部分进行热密封的纵向密封装置;与切断这个纵向密封部分之间后续的筒状薄膜;以及切断运送装入被包装物的包装袋的切断装置,都相连接在上述运送装置的运送终端。可是例如像在这种包装装置的运送装置中,在所规定的间隔内虽将被装物投入薄膜内,但由于薄膜是被间断运送,在反复的停止和移动中,被包装物相对薄膜总易产生位移,恐难免被包装物之间会产生撞击。为此,运送后的纵向密封处理和切断处理如所为不当,就会产生不良包装,造成部分被包装物破损断裂等现象。另外,虽然对薄膜的被包装物之间采取了上述措施,在这些处理部分也常有被包装物破损,因此上述各种处理仍可能有不良现象发生。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鉴于这种装入被包装物的薄膜在运送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设法使在使用这种包装装置中,不产生这些问题,例如在间断运送时使运送停止,再移动时其被包装物在薄膜内也不会产生位移,仍可在所规定的间断间隔内保持顺利运送。本专利技术就是提供了这种包装装置中被包装物的运送装置。将上述成开口状且两折叠状态的薄膜1,在通过运送装置2连续地进行运送的过程中,设有将这个薄膜1内的被包装物3,在所规定的间隔中能以进行投入的投入部4,为使这个被包装物3投入到薄膜1的上部开口处被封闭,设有将薄膜1形成筒状的横向密封装置5;在这个运送装置2的运送终端,或在上述横向密封装置5运送侧的运送过程中,设有封闭运送上述筒状薄膜1的被包装物3和被包装物之间的纵向密封装置6;还设有通过这个纵向密封装置6切断所封闭的薄膜1密封部分的中程部;以及切断后续筒状薄膜1和运送侧装入被包装物3的包装袋12的切断装置7。在设有这些装置的包装装置中,处于上述纵向密封装置6和上述靠近切断装置7的运送侧,由于面向上述筒状薄膜1存在有突起部分,而又设有对筒状薄膜1从左右方向和上下侧方向进行挤压的薄膜压制装置8。另外在由上述纵向密封装置6和上述切断装置7构成的运送侧,还设有从筒状薄膜1的上侧方向挤压上述筒状薄膜1的第2个薄膜压制装置10。而且上述纵向密封装置6和上述切断装置7的运送方向的前后其侧面部分是相同的,又由于设有使筒状薄膜1的侧部向内部折入的角撑板装置9,所容纳被包装物3的筒状薄膜1,可通过薄膜压制装置8对运送方向进行左右方向和上侧方向的挤压,并保持住这个左右方向和上侧方向的挤压状态。对这个已保持的部分,或对这个保持部分的稍偏运送侧,通过纵向密封装置6和切断装置7进行封闭处理和切断处理,利用角撑板装置9进行向内部折入处理。另外,在上述第2个薄膜压制装置10的下端部附设有软压元件10D,利用这个软压元件10D对筒状薄膜1,采用从上侧挤压进行脱气的脱气装置V。因此即使是体积容易增大的被包装物3,由于薄膜1被脱气而与被包装物紧相贴,也可控制被包装物在包装袋中的移动,可实现无损伤的对被包装物3进行包装,效果尚好。再者,将上部成开口状且两折叠状态的薄膜1,在通过运送装置2连续地进行运送的过程中,设有将这个薄膜1内的被包装物3,在所规定的间隔中能以进行投入的投入部4。为使这个被包装物3投入到薄膜1的上部开口处被封闭,设有将薄膜1形成筒状的横向密封装置5。在这个运送装置2的运送终端,或在横向密封装置5运送侧的运送过程中,设有封闭运送上述筒状薄膜1的被包装物3和被包装物之间的纵向密封装置6;还设有通过这个纵向密封装置6切断所封闭的薄膜1密封部分的中程部;以及切断后续筒状薄膜1和运送侧装入被包装物3的包装袋12的切断装置7。在设有这些装置的包装装置中,将上述后续筒状薄膜1和断开的装入被包装物3的包装袋12再取出并进行转移的运送装置11,与上述纵向密封装置6和切断装置7。这三个装置通过所安装的位置与上述运送装置2构成分离状态,这个转移运送装置11,当在上述纵向装置6或在上述切断装置7的动作处于封闭期间,则使上述运送装置2相对进行退让移动,但当在上述纵向密封装置6和上述切断装置7的动作处于开放期间,则使上述运送装置2相对进行靠近移动,由于设有这种进退移动装置,通过切断装置7被切断的包入被包装物3的包装袋,即可从运送装置2转送到转移运送装置11上。而且当上述纵向密封装置6和切断装置7处于动作封闭期间,也可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装装置,其特征是,将在上部成开口状的两折叠状态的薄膜,在运送装置进行连续地运送过程中,使薄膜内被包装物按所规定间隔能以将其投入到投入部,并通过横向密封装置,对投入被包装物的薄膜上部开口处进行封闭形成筒状薄膜,在运送装置的运送终端,或在上述横向密封装置向运送侧进行运送的过程中,其包装装置并设有对被运送上述筒状薄膜的被包装物和被包装物之间进行封闭的纵向密封装置,还设有切断由纵向密封装置所封闭薄膜的密封部分中的中程部,以及设有切断后续的筒状薄膜和装入运送侧被包装物的包装袋等机构,对在靠近上述纵向密封装置和上述切断装置的运送侧,由于面对的上述筒状薄膜存在有突起处,还设有对筒状薄膜从左右方向和上侧方向进行挤压的薄膜压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德夫川上勉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