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冷管聚合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56989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冷管聚合釜,包括筒体,其特征在于在沿筒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多组内冷管组件,所述内冷管组件包括多个设置在筒体上端的上部主总管和设置在筒体下端的下部主总管,相邻两个上部主总管之间通过弯管连通,所述首个上部主总管和末个上部主总管上分别设有与上部主总管连通的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每个上部主总管和下部主总管之间通过多根排管连通,排管通过管支架与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可以增加聚合釜内的换热面积;还可用于反应釜设备的快速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反应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冷管聚合釜
技术介绍
聚合釜通常配置有传热元件、夹套、内构件(如内冷管)和搅拌器本身。工作中,当采用夹套传热时,搅拌器本身存在一定的外形限制,从而导致在工作中换热面积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点,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冷管聚合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冷管聚合釜,包括筒体,筒体的内部设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多个搅拌叶,筒体的上方设有用于驱动搅拌轴旋转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沿筒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多组内冷管组件,所述内冷管组件包括多个设置在筒体上端的上部主总管和设置在筒体下端的下部主总管,相邻两个上部主总管之间通过弯管连通,所述首个上部主总管和末个上部主总管上分别设有与上部主总管连通的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每个上部主总管和下部主总管之间通过多根排管连通,排管通过管支架与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部主总管的数量为4个,内冷管组件为3组。所述上部总管和下部主总管的两端分别设置堵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往排管内通入加热气体,从而使可以增加聚合釜内的换热面积;本技术还可用于反应釜设备的快速冷却;且工艺、制造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内冷管聚合釜,包括筒体1,筒体I的内部设有搅拌轴2,搅拌轴2上设有多个搅拌叶3,筒体I的上方设有用于驱动搅拌轴2旋转的驱动电机4,其特征在于,在沿筒体I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多组内冷管组件5,所述内冷管组件5包括多个设置在筒体I上端的上部主总管5.1和设置在筒体I下端的下部主总管5.2,相邻两个上部主总管5.1之间通过弯管5.3连通,所述首个上部主总管5.1和末个上部主总管5.1上分别设有与上部主总管5.1连通的进口管5.4和出口管5.5,所述每个上部主总管5.1和下部主总管5.2之间通过多根排管5.6连通,排管5.6通过管支架5.7与筒体I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部主总管5.1的数量为4个,内冷管组件5为3组。所述上部总管5.1和下部主总管5.2的两端分别设置堵板5.8。在进口管5.4和出口管5.5伸出筒体I外、并在进口管5.4和出口管5.5的管端设置法兰6。所述排管5.6的总宽度为筒体I直径的1/10倍,排管5.6的外侧距筒体I侧壁的距离为排管总宽度的1/25倍。所述上部主总管5.1通过上部U型螺栓、螺母和隔座固定在筒体5.1上,下部主总管5.2通过下部连接板、螺母、垫圈、螺栓和下隔座固定在下封头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排管形成的挡板除了使流体形成湍流流动状态,还通过各排管内介质的流动带来或者带走热量。当设备需要增大换热面积时,上部进口管和出口管为蒸汽入口和出口,当反应釜需要快速冷却时,上部进出口为冷却液进出口。介质由总管流入排管。本技术既可以作为聚合釜挡板,又可以作为聚合釜传热元件;由于列管直径小,获得同样的换热面积时内冷管所占去的釜内容积要小,由于列管呈径向并列,能显著改善搅拌传热效果。【主权项】1.一种内冷管聚合釜,包括筒体,筒体的内部设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多个搅拌叶,筒体的上方设有用于驱动搅拌轴旋转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沿筒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多组内冷管组件,所述内冷管组件包括多个设置在筒体上端的上部主总管和设置在筒体下端的下部主总管,相邻两个上部主总管之间通过弯管连通,所述首个上部主总管和末个上部主总管上分别设有与上部主总管连通的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每个上部主总管和下部主总管之间通过多根排管连通,排管通过管支架与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冷管聚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主总管的数量为4个,内冷管组件为3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冷管聚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总管和下部主总管的两端分别设置堵板。【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内冷管聚合釜,包括筒体,其特征在于在沿筒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多组内冷管组件,所述内冷管组件包括多个设置在筒体上端的上部主总管和设置在筒体下端的下部主总管,相邻两个上部主总管之间通过弯管连通,所述首个上部主总管和末个上部主总管上分别设有与上部主总管连通的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每个上部主总管和下部主总管之间通过多根排管连通,排管通过管支架与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可以增加聚合釜内的换热面积;还可用于反应釜设备的快速冷却。【IPC分类】B01J19/18【公开号】CN204672291【申请号】CN201520380090【专利技术人】陈少忠, 谭志香 【申请人】江阴中南重工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申请日】2015年6月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冷管聚合釜,包括筒体,筒体的内部设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多个搅拌叶,筒体的上方设有用于驱动搅拌轴旋转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沿筒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多组内冷管组件,所述内冷管组件包括多个设置在筒体上端的上部主总管和设置在筒体下端的下部主总管,相邻两个上部主总管之间通过弯管连通,所述首个上部主总管和末个上部主总管上分别设有与上部主总管连通的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每个上部主总管和下部主总管之间通过多根排管连通,排管通过管支架与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忠谭志香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中南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