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微型双动力飞行器轴承减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52714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14:25
微型双动力飞行器轴承减速装置属飞行器设计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个由摩擦内圈、空心滚柱、实心滚柱和减速机架组成的类似于圆柱滚子轴承的结构,对称置于外壳中心两边,两个电动机的输出轴分别经联轴器与输入轴固接,输入轴经一轴承与外壳的孔活动连接、经另一轴承与减速机架的中心孔活动连接、与摩擦内圈的中心孔固接;带轮Ⅰ经皮带与带轮Ⅱ活动连接,带轮Ⅱ中心孔与轴内端固接,轴外端与翼盘的中心孔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大的减速比,若串联多个圆柱滚子轴承结构,则可实现更大的减速比,而其重量增加却不明显,因避免使用离合器,故成本和重量均降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微型飞行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飞行器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轻型飞行器的减速和动力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多种飞行器设备的发动机装置,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常常定期更换发动机。且出于安全性的考虑,通常其安全系数设置较大,在未达到其最大使用时限之前,便已更换发动机,成本较高,设备使用不充分。之后出现了双动力输出飞行器,如申请号为201420397029.3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双动力输出飞行器》中就公开了一种较为先进的双发动机输出动力的飞行器,系统中的发动机I输出轴经花键联轴器I与带轮轴固接,带轮轴上固接皮带轮I,皮带轮I经皮带I与固接于支撑轴III的皮带轮II活动连接;发动机II输出轴经花键联轴器II与太阳轮轴固接;行星轮架中心轴固接皮带轮III,皮带轮III经皮带II与皮带轮IV活动连接;皮带轮IV固接于锥齿轮轴外侧,锥齿轮轴内端固接锥齿轮,锥齿轮上下分别与上锥齿轮和下锥齿轮啮合;内轴下端固接下锥齿轮,内轴上端固接上旋翼;传动套筒上端固接下旋翼,传动套筒下端固接上锥齿轮,传动套筒套于内轴中部;该飞行器可增强小型飞行设备的安全性、增加发动机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寿命,降低飞行器运行成本,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同时可实现减速机制。但在其实施方案中可以发现,虽采用双动力的实现形式,但为实现目的,采用的是行星齿轮结构,结构尺寸较大且重量重,不适用于微型飞行器的设计,且受到行星齿轮尺寸的影响,减速比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微型飞行器的双动力输出设备,在实现双动力时,设备质量尽可能轻而且小,可实现大减速比传动。同时,即使不使用离合器,某一电动机因为故障卡死时,另一电动机也能正常带动设备运转。本技术由电动机I 1、联轴器I 2、输入轴I 3、外壳4、挡片I 5、减速机架I6、空心滚柱I 7、轴瓦I 8、行星架I 9、带轮I 10、行星架II 11、空心滚柱II 12、减速机架II 13、轴瓦II 14、输入轴II 15、挡片II 16、联轴器II 17、电动机II 18、摩擦内圈I 19、空心滚柱III 20、轴瓦III 21、皮带22、带轮II 23、轴24、翼盘25、轴瓦IV 26、空心滚柱IV 27、摩擦内圈II 28、实心滚柱I 29a和实心滚柱II 29b组成,其中电动机I I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I2与输入轴I 3固接,输入轴I 3自右至左通过轴承IV d与外壳4的孔IV 33活动连接、与挡片I 5的中心孔活动连接、通过轴承III c与减速机架I 6的中心孔活动连接、与摩擦内圈II 28的中心孔固接;减速机架I 6的圆轴面I 37的大小形状与轴瓦I 8的弧面I 40和轴瓦IV 26的弧面II 42的大小形状相匹配。空心滚柱I 7、4个相同的实心滚柱I 29a、空心滚柱IV 27和另4个相同的实心滚柱I 29a顺序排列,置于摩擦内圈II 28的外圈和减速机架I 6的圆轴面II 38之间,且与摩擦内圈II 28的外圈和减速机架I 6的圆轴面II 38滚动连接。行星架I 9的轴III 45与带轮I 10的中心通孔的右侧固接,行星架I 9的轴I 43与空心滚柱IV 27的中心孔活动连接,行星架I 9的轴II 44与空心滚柱I 7的中心孔活动连接。电动机II 18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II 17与输入轴II 15固接,输入轴II 15自左至右通过轴承I a与外壳4的孔VE 36活动连接、与挡片II 16的中心孔活动连接、通过轴承II b与减速机架II 13的中心孔活动连接、与摩擦内圈I 19的中心孔固接;减速机架II 13的圆轴面III 46的大小形状与轴瓦II 14的弧面III 49和轴瓦III 21的弧面VI 51的大小形状相匹配。空心滚柱II 12、4个相同的实心滚柱II 29b、空心滚柱III20和另4个相同的实心滚柱II 29b顺序排列,置于摩擦内圈I 19的外圈和减速机架II 13的圆轴面IV 47之间,且与摩擦内圈I 19的外圈和减速机架II 13的圆轴面IV 47滚动连接。行星架II 11的轴VI54与带轮I 10的中心通孔的左侧固接,行星架II 11的轴IV 52与空心滚柱III 20的中心孔活动连接,行星架II 11的轴V 53与空心滚柱II 12的中心孔活动连接。带轮I 10通过皮带22与带轮II 23活动连接;带轮II 23的中心孔与轴24内端固接,轴24外端与翼盘25的中心孔固接。外壳4的孔IV 33侧内部与挡片I 5固接,外壳4的孔VE 36侧内部与挡片II 16固接,外壳4的孔I 30与轴瓦III 21的凸起端VI 50活动连接,外壳4的孔III 32与轴瓦IV 26的凸起端II 41活动连接,外壳4的孔V 34与轴瓦I 8的凸起端I 39活动连接,外壳4的孔VI 35与轴瓦II 14的凸起端III 48活动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微型双动力飞行器轴承减速装置主要工作过程如下:以右侧动力为例,电动机I I通过联轴器I 2连接输入轴I 3,带动摩擦内圈1128转动,摩擦内圈II 28、空心滚柱I 7、空心滚柱IV 27、8个实心滚柱I 29a和减速机架I 6组成一个圆柱滚子轴承结构,当轴瓦I 8和轴瓦IV 26与减速机架I 6压紧,固定了减速机架I6,摩擦内圈II 28通过摩擦力带动空心滚柱I 7、空心滚柱IV 27和8个实心滚柱I 29a绕自身轴线的自转,同时,自身自转带动空心滚柱I 7、空心滚柱IV 27和8个实心滚柱I 29a沿着摩擦内圈II 28的外圆轴面进行绕摩擦内圈II 28轴线的公转运动,行星架I 9提取有效的公转运动,实现机构的减速,减速比R等于1+(机架I 6的外径/摩擦内圈II 28的内径)。同时,若串联多个由摩擦内圈II 28、空心滚柱I 7、空心滚柱IV 27、8个实心滚柱I 29a和减速机架I 6组成一个圆柱滚子轴承结构,可实现更大的减速比,减速比为R的N次方,N为串联的圆柱滚子轴承结构的个数,尺寸较小,重量增加不明显。之后行星架I 9带动带轮I 10转动,动力再依次经由皮带22、带轮II 23和轴24传递至翼盘25,翼盘25转动,提供飞机的动力。左侧动力与右侧动力实现过程类似,唯一不同的是电动机II 18的转动方向与电动机I I相反。当右侧工作时,由外部电机带动轴瓦I 8和轴瓦IV 26与减速机架I 6压紧,固定减速机架I 6 ;摩擦内圈II 28转动,带动空心滚柱I 7、空心滚柱IV 27、8个实心滚柱I 29a沿着固定的减速机架I 6的内侧轴面运动,实现减速,再带动行星架I 9的运动,行星架I 9带动带轮I 10转动。当左侧工作时,由外部电机带动轴瓦II 14和轴瓦III 21与减速机架II 13压紧,固定减速机架II 13;摩擦内圈I 19转动,带动空心滚柱II 12、空心滚柱III 20、8个实心滚柱II29b沿着固定的减速机架II 13的内侧轴面运动,实现减速,再带动行星架II 11的运动,行星架II 11带动带轮I 10转动。实心滚柱I 29a、实心滚柱II 29b当左右两侧同时工作时,由外部电机带动轴瓦I 8和轴瓦IV 26与减速机架I 6压紧,轴瓦II 14和轴瓦III 21与减速机架II 13压紧,电动机I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双动力飞行器轴承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电动机Ⅰ(1)、联轴器Ⅰ(2)、输入轴Ⅰ(3)、外壳(4)、挡片Ⅰ(5)、减速机架Ⅰ(6)、空心滚柱Ⅰ(7)、轴瓦Ⅰ(8)、行星架Ⅰ(9)、带轮Ⅰ(10)、行星架Ⅱ(11)、空心滚柱Ⅱ(12)、减速机架Ⅱ(13)、轴瓦Ⅱ(14)、输入轴Ⅱ(15)、挡片Ⅱ(16)、联轴器Ⅱ(17)、电动机Ⅱ(18)、摩擦内圈Ⅰ(19)、空心滚柱Ⅲ(20)、轴瓦Ⅲ(21)、皮带(22)、带轮Ⅱ(23)、轴(24)、翼盘(25)、轴瓦Ⅳ(26)、空心滚柱Ⅳ(27)、摩擦内圈Ⅱ(28)、实心滚柱Ⅰ(29a)和实心滚柱Ⅱ(29b)组成,其中电动机Ⅰ(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Ⅰ(2)与输入轴Ⅰ(3)固接,输入轴Ⅰ(3)自右至左通过轴承Ⅳ(d)与外壳(4)的孔Ⅳ(33)活动连接、与挡片Ⅰ(5)的中心孔活动连接、通过轴承Ⅲ(c)与减速机架Ⅰ(6)的中心孔活动连接、与摩擦内圈Ⅱ(28)的中心孔固接;减速机架Ⅰ(6)的圆轴面Ⅰ(37)的大小形状与轴瓦Ⅰ(8)的弧面Ⅰ(40)和轴瓦Ⅳ(26)的弧面Ⅱ(42)的大小形状相匹配;空心滚柱Ⅰ(7)、4个相同的实心滚柱Ⅰ(29a)、空心滚柱Ⅳ(27)和另4个相同的实心滚柱Ⅰ(29a)顺序排列,置于摩擦内圈Ⅱ(28)的外圈和减速机架Ⅰ(6)的圆轴面Ⅱ(38)之间,且与摩擦内圈Ⅱ(28)的外圈和减速机架Ⅰ(6)的圆轴面Ⅱ(38)滚动连接;行星架Ⅰ(9)的轴Ⅲ(45)与带轮Ⅰ(10)的中心通孔的右侧固接,行星架Ⅰ(9)的轴Ⅰ(43)与空心滚柱Ⅳ(27)的中心孔活动连接,行星架Ⅰ(9)的轴Ⅱ(44)与空心滚柱Ⅰ(7)的中心孔活动连接;电动机Ⅱ(18)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Ⅱ(17)与输入轴Ⅱ(15)固接,输入轴Ⅱ(15)自左至右通过轴承Ⅰ(a)与外壳(4)的孔Ⅶ(36)活动连接、与挡片Ⅱ(16)的中心孔活动连接、通过轴承Ⅱ(b)与减速机架Ⅱ(13)的中心孔活动连接、与摩擦内圈Ⅰ(19)的中心孔固接;减速机架Ⅱ(13)的圆轴面Ⅲ(46)的大小形状与轴瓦Ⅱ(14)的弧面Ⅲ(49)和轴瓦Ⅲ(21)的弧面Ⅵ(51)的大小形状相匹配;空心滚柱Ⅱ(12)、4个相同的实心滚柱Ⅱ(29b)、空心滚柱Ⅲ(20)和另4个相同的实心滚柱Ⅱ(29b)顺序排列,置于摩擦内圈Ⅰ(19)的外圈和减速机架Ⅱ(13)的圆轴面Ⅳ(47)之间,且与摩擦内圈Ⅰ(19)的外圈和减速机架Ⅱ(13)的圆轴面Ⅳ(47)滚动连接;行星架Ⅱ(11)的轴Ⅵ(54)与带轮Ⅰ(10)的中心通孔的左侧固接,行星架Ⅱ(11)的轴Ⅳ(52)与空心滚柱Ⅲ(20)的中心孔活动连接,行星架Ⅱ(11)的轴Ⅴ(53)与空心滚柱Ⅱ(12)的中心孔活动连接;带轮Ⅰ(10)通过皮带(22)与带轮Ⅱ(23)活动连接;带轮Ⅱ(23)的中心孔与轴(24)内端固接,轴(24)外端与翼盘(25)的中心孔固接;外壳(4)的孔Ⅳ(33)侧内部与挡片Ⅰ(5)固接,外壳(4)的孔Ⅶ(36)侧内部与挡片Ⅱ(16)固接,外壳(4)的孔Ⅰ(30)与轴瓦Ⅲ(21)的凸起端Ⅵ(50)活动连接,外壳(4)的孔Ⅲ(32)与轴瓦Ⅳ(26)的凸起端Ⅱ(41)活动连接,外壳(4)的孔Ⅴ(34)与轴瓦Ⅰ(8)的凸起端Ⅰ(39)活动连接,外壳(4)的孔Ⅵ(35)与轴瓦Ⅱ(14)的凸起端Ⅲ(48)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林强姚永明张中振李明通刘子宁王阳阳夏颖苑文楼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