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散热系统和工程机械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14527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系统、散热系统和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电磁比例减压阀、主换向阀和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具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主换向阀具有压力油口、排油口、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压力油口与液压泵的出口连接,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一进出口连接,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二进出口连接,电磁比例减压阀的进口与压力油口连接,电磁比例减压阀的出口与排油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液压系统可以通过电控方式方便地对液压系统的液压马达进行速度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系统、散热系统和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工程机械往往通过液压系统对需要运动的机构进行驱动。例如,履带式破碎机是一种集给料、破碎、除铁、预筛分、骨料运输、循环破碎于一体的高度集成的破碎设备,它的履带行走、折叠动作、输送带运输都是液压系统驱动。履带式破碎机的破碎主机通过液压离合器与发动机直接连接由发动机直接驱动,为保证发动机能持续稳定的工作,需要一套散热系统来保证发动机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该散热系统也可以通过液压系统驱动。在液压系统中,出于调节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的速度等目的,可以在执行元件的入口处设置调速阀来实现执行元件的速度调节,现有技术中调速阀一般通过定差减压阀与节流阀串联形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系统、散热系统和工程机械,采用该液压系统可以通过电控方式方便地对液压系统的液压马达进行速度调节。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电磁比例减压阀、主换向阀和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具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所述主换向阀具有压力油口、排油口、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所述压力油口与所述液压泵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一进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二进出口连接,所述电磁比例减压阀的进口与所述压力油口连接,所述电磁比例减压阀的出口与所述排油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换向阀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在所述主换向阀的第一工作位置,所述压力油口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连通,所述排油口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连通,在所述主换向阀的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压力油口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连通,所述排油口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主换向阀为液控换向阀,所述液控换向阀包括控制油口,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控制油路,所述控制油路包括主控油路,所述主控油路的进口端与控制油的油源连接,所述主控油路的出口端与所述控制油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电磁换向阀,所述电磁换向阀具有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主控油路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二油口与所述主控油路的出口端连接,且所述电磁换向阀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在所述电磁换向阀的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油口通向所述第二油口的流路断开,在所述电磁换向阀的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二油口连通。进一步地,在所述电磁换向阀的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二油口之间的流路上设有内置单向阀,所述内置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油口连接,所述内置单向阀的进口与所述第二油口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电磁换向阀的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二油口之间的流路上设有阀内节流部。进一步地,所述阀内节流部包括并联设置在所述电磁换向阀的阀芯上的第一节流孔和第二节流孔,在所述电磁换向阀从其第一工作位置向其第二工作位置切换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二油口先通过所述第一节流孔连通,再通过所述第一节流孔和所述第二节流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节流孔的过流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节流孔的过流面积。进一步地,所述液控换向阀还包括弹簧腔,所述控制油路还包括缓冲油路,所述缓冲油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油口连接,所述缓冲油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弹簧腔连接,所述缓冲油路还与所述排油口连接,且所述缓冲油路包括第三节流孔和第四节流孔,所述第三节流孔位于所述缓冲油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排油口之间,所述第四节流孔位于所述缓冲油路的第二端与所述排油口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油路还包括内控油源连接油路,所述内控油源连接油路的进口端与所述压力油口连接,所述内控油源连接油路的出口端与所述主控油路的进口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通断控制元件,所述通断控制元件设置于所述内控油源连接油路的进口端和出口端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油路还包括外控油源连接油路,所述外控油源连接油路的进口端与外部控制油源连接,所述外控油源连接油路的出口端与所述主控油路的进口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主控制阀的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一一对应设置的两组安全阀组,各所述安全阀组的进口与对应的工作油口连接,各所述安全阀组的出口与所述排油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安全阀组包括溢流阀和单向阀,所述溢流阀的进口与所述安全阀组的进口连接,所述溢流阀的出口与所述安全阀组的出口连接,所述单向阀的进口与所述安全阀组的出口连接,所述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安全阀组的进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检测元件,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检测元件和所述电磁比例减压阀耦合,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检测元件的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形成电信号控制所述电磁比例减压阀。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散热系统,包括散热风扇和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为本技术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液压系统,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液压系统的液压马达传动连接。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发动机和用于所述发动机散热的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为本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散热系统。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系统的液压泵与所述发动机传动连接。本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为本技术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液压系统。基于本技术提供的液压系统、散热系统和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电磁比例减压阀、主换向阀和液压马达,主换向阀的压力油口与液压泵的出口连接,主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液压马达的第一进出口连接,主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与液压马达的第二进出口连接,电磁比例减压阀的进口与主换向阀的压力油口连接,电磁比例减压阀的出口与主换向阀的排油口连接。电磁比例减压阀是一种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压力差可随电流大小进行比例调节的液压控制阀,通过调节电磁比例减压阀的电信号,即可调节主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的压力,从而可以通过电控方式方便地对液压系统的液压马达进行速度调节。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液压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液压系统中调速阀块及与调速阀块连接的主要液压元件的原理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液压系统应用于为发动机散热的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1)、电磁比例减压阀(41)、主换向阀(44)和液压马达(5),所述液压马达(5)具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所述主换向阀(44)具有压力油口(P)、排油口(T)、第一工作油口(A)和第二工作油口(B),所述压力油口(P)与所述液压泵(1)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工作油口(A)与所述第一进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与所述第二进出口连接,所述电磁比例减压阀(41)的进口与所述压力油口(P)连接,所述电磁比例减压阀(41)的出口与所述排油口(T)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肖龙路洪斌杜昌元覃杰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