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柏跃龙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移动升降平台的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10754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系统,特别是一种新型移动升降平台的液压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油箱以及与油箱相连接的出油管和回油管,所述出油管与油泵连接,所述油泵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回油管上连接有回油过滤器,所述出油管和回油管之间并联有升降油缸支路、转向油缸支路和驱动油缸支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升降油缸支路、转向油缸支路和驱动油缸支路的油缸分别控制新型移动升降平台的升降、转向和驱动。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向油缸支路的串并联切换单元可以使得两个转向油缸非电控同步,成本低且同步效果好;驱动油缸可以根据重载和空载的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油压,提高了新型移动升降平台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系统,特别是一种无轨升降平台的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升降平台一般多为固定升降平台或者有轨升降平台,固定升降平台是通过其他运输工具将需升降的工件移送到固定升降平台上,然后对工件进行升降操作,这样在对不同的工件进行升降操作时需要来回的运输工件,对于体积较大或质量较大的部件来说是极其不便的。而对于有轨升降平台来说,升降平台只能沿着轨道移动到相应的位置对工件进行升降操作,没有铺设轨道的地方升降平台则无法到达,还是需要通过移动工件来实现对工件的升降操作。移动升降平台包括升降平台以及设置在平台底部的驱动轮、转向轮和升降用的支撑立柱,移动升降平台主要是为了便于对体积较大质量较重的工件进行升降操作用的。移动升降平台通过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从而驱动整个升降平台移动,为了能够使得升降平台能够准确快速的移动到指定地点,在移动升降平台的过程中需要对升降平台进行转向,这就需要控制转向轮转动。当将移动升降平台移动到指定地点后,需要通过支撑立柱将整个升降平台托起,使其离开地面,继而将需要升降的工件搬运到升降平台上,通过升降支撑立柱来达到升降工件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控制新型移动升降平台驱动、转向和升降的液压系统。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包括油箱以及与油箱相连接的出油管和回油管,所述出油管与油泵连接,所述油泵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回油管上连接有回油过滤器,所述出油管和回油管之间并联有升降油缸支路、转向油缸支路和驱动油缸支路;所述升降油缸支路包括升降油缸和第一电磁换向阀,所述出油管与第一电磁换向阀的P 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的A 口与升降油缸进油口连接,所述升降油缸出油口与第一电磁换向阀的B 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的T 口与回油管连接;所述转向油缸支路包括转向油缸和第二电磁换向阀,所述出油管与第二电磁换向阀的P 口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的A 口与转向油缸进油口连接,所述转向油缸出油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的B 口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的T 口与回油管连接;所述驱动油缸支路包括驱动油缸和第三电磁换向阀,所述出油管与第三电磁换向阀的P 口连接,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的A 口与驱动油缸进油口连接,所述驱动油缸出油口与第三电磁换向阀的B 口连接,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的T 口与回油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油缸为两个,所述两个转向油缸之间连接有串并联切换单元,所述串并联切换单元包括三个电磁球阀,所述第一转向油缸出油口分别与第一电磁球阀A 口和第二电磁球阀P 口连接,所述第一转向油缸进油口与第三电磁球阀A 口连接,所述第三电磁球阀P 口和第二电磁球阀A 口都与第二转向油缸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转向油缸进油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A 口连接,第二转向油缸出油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B 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球阀P 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B 口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油缸与电磁换向阀、油缸与电磁球阀之间用高压软管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的B 口与升降油缸出油口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叠加式单向节流阀;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的A 口与第一转向油缸进油口的连接管路上、第二电磁换向阀B 口与第二转向油缸出油口的连接管路上都设置有叠加式单向节流阀。进一步的,所述每个油缸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高压球阀。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的A 口与叠加式溢流阀进油口连接,所述叠加式溢流阀出油口与回油管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每个电磁换向阀与油缸的进油口连接管路和出油口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测压接头。进一步的,所述出油管与回油管之间连接有油压稳定控制单元,所述油压稳定控制单元包括第四电磁换向阀、先导式溢流阀和溢流阀,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的B 口与溢流阀的进油口相连接,所述溢流阀的出油口与回油管连接,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的T 口与先导式溢流阀摇控口连接,所述先导式溢流阀进油口与出油管连接,所述先导式溢流阀出油口与回油管连接;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的P 口与回油管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出油管上设置有测压接头,所述测压接头通过测压软管与压力表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出油管上设置有单向阀。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升降油缸支路、转向油缸支路和驱动油缸支路的油缸分别控制新型移动升降平台的升降、转向和驱动。另外,本专利技术转向油缸支路的串并联切换单元可以使得两个转向油缸非电控同步,成本低且同步效果好;驱动油缸可以根据重载和空载的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油压,提高了新型移动升降平台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新型移动升降平台的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01部油箱进出油管路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02部升降油缸支路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03部转向油缸支路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04部驱动油缸支路的放大示意图。图中:01为油箱进出油管路,02为升降油缸支路,03为转向油缸支路,04为驱动油缸支路I为油箱,2为放油阀,3为磁滤器,4为液位体温计,5为空气滤清器,6为回油过滤器,7为电机,8为联轴器,9为油泵,10为单向阀,11为先导式溢流阀,12为电磁换向阀,13为溢流阀,14.1-14.3为电磁换向阀,15为叠加式单向节流阀,16为叠加式单向节流阀,17为叠加式溢流阀,18.1-18.18为高压软管,19.1-19.16为高压球阀,20.1-20.3为电磁球阀,21为升降油缸,22为转向油缸,23为驱动油缸,24.1-24.7为测压接头,25为测压软管,26为压力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油箱I以及与油箱相连接的出油管和回油管,所述出油管与油泵9连接,所述油泵9通过联轴器8与电机7传动连接,为了能够保证出油管不回油,所述出油管上设置有单向阀10。所述回油管上连接有回油过滤器6,用来过滤经过油缸后通过回油管进入油箱I的油液,所述回油过滤器与油箱I内部的磁滤器相3连接。所述油箱I底部设置有放油阀2,所述油箱I上连接有空气滤清器5,所述油箱I内部设置有液位温度计4。为了能够使得新型移动升降平台实现行走、转向以及升降的动作,所述出油管和回油管之间并联有升降油缸支路、转向油缸支路和驱动油缸支路。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升降油缸支路包括四个升降油缸21和第一电磁换向阀14.1,所述出油管与第一电磁换向阀14.1的P 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的A 口与升降油缸进油口连接,这里四个升降油缸之间采用并联形式,第一电磁换向阀14.1的A 口与每个升降油缸进油口分别连接,所述每个升降油缸出油口与第一电磁换向阀的B 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的T 口与回油管连接。这样升降支路的油路依次为油箱、出油管、第一电磁换向阀、升降油缸进油口、升降油缸出油口、第一电磁换向阀、回油管、油箱;通过第一电磁换向阀控制是否启动升降油缸。为了保证升降油缸的正常工作,必须要检测连接管路上的油压;所以第一电磁换向阀14.1的A 口与升降油缸进油口干路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测压接头24.2,第一电磁换向阀14.1的B 口与升降油缸出油口干路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测压接头24.3。另外,为了控制连接管路内的油量,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的B 口与升降油缸出油口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叠加式单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移动升降平台的液压系统,包括油箱以及与油箱相连接的出油管和回油管,所述出油管与油泵连接, 所述油泵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回油管上连接有回油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管和回油管之间并联有升降油缸支路、转向油缸支路和驱动油缸支路;所述升降油缸支路包括升降油缸和第一电磁换向阀,所述出油管与第一电磁换向阀的P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的A口与升降油缸进油口连接,所述升降油缸出油口与第一电磁换向阀的B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的T口与回油管连接;所述转向油缸支路包括转向油缸和第二电磁换向阀,所述出油管与第二电磁换向阀的P口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的A口与转向油缸进油口连接,所述转向油缸出油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的B口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的T口与回油管连接;所述驱动油缸支路包括驱动油缸和第三电磁换向阀,所述出油管与第三电磁换向阀的P口连接,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的A口与驱动油缸进油口连接,所述驱动油缸出油口与第三电磁换向阀的B口连接,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的T口与回油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涛涛柏跃龙
申请(专利权)人:柏跃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