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胶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134750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30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粘胶纤维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组分:粘胶纤维92~99;硅酸盐化合物1~8。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同时具有抗菌、消臭、保湿、发热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纤维
的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贴身衣物材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纤维纺织品在穿着或使用中会吸收人体分泌的汗液、皮脂等排出物,极易成为病菌寄生繁殖的载体与传播媒介,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而可抑制细菌滋生和减少皮肤传染病的抗菌纺织品,成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功能性纺织品之一。目前,抗菌纺织品主要是通过后整理工艺添加有机抗菌剂或在纤维纺丝阶段添加诸如银、铜、氧化锌等无机材料来实现的。但前者耐水洗性不佳,且容易对肌肤造成损伤,而后者不仅成本高,且由于引入的重金属容易游离出来,引起变色且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亦有值得商榷之处。此外,抗菌纺织品虽可以防止由细菌产生的异味。但对其它途径产生的异味,如人体的汗臭、腋臭、老人臭以及环境中的烟臭、甲醛等束手无策。所以,能分解或吸附各种异味,给人们营造清新舒适环境的消臭织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主要是通过后整理工艺添加消臭剂或在纤维纺丝阶段添加诸如竹炭等活性炭成分或光催化材料来实现的。但前者经水洗后效果下降明显;而竹炭等纤维是黑灰色的,着色困难,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光催化纤维则需要紫外线照射才能发挥作用,使用范围狭窄。在干燥的秋冬季节,人体肌肤极易因缺水而引发皮肤瘙痒、红肿甚至脱落,通常人们会采用涂抹各类保湿霜来预防或治疗,但全身涂抹费时费力且持续时间不如人意,故可24小时不间断提供肌肤适当水分的保湿织物成为了消费的热点。目前,主要是或在纤维纺丝阶段添加诸如芦荟、胶原蛋白、甘油等有机保湿成分来实现的,但耐水洗性不佳。与此同时,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青睐轻薄暖的衣物来取代以往厚重的冬衣,各种保暖、发热的织物应运而生,成为市场的热点。目前,市场主流有远红外、蓄热保温、吸湿发热、中空保暖纤维等。粘胶纤维是以棉或其它天然纤维为原料生产的纤维素纤维。在12种主要纺织纤维中,粘胶纤维的含湿率最符合人体皮肤的生理要求,具有光滑凉爽、透气、抗静电、染色绚丽等特性。作为纺纱的三大原料(棉花、涤纶、粘胶)之一,粘胶纤维兼具棉花和涤纶的优点:其吸湿、抗电和柔软等功能优于涤纶,其悬垂性和染色性优于棉纤维。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专利文献公开号CN1544725A记载了一种“抗菌粘胶纤维及其生产工艺”,该技术主要通过将抗菌剂,主要是芳香族齒素化合物、有机硅季铵盐类化合物,和/或包含有机氧化化合物制成抗菌母液后与粘胶混合后纺丝制备抗菌粘胶。但该现有技术的粘胶纤维并未包含消臭和保湿发热功能。专利文献公开号CN1779004A记载了一种“抗菌粘胶纤维及其生产方法”,该技术是通过银抗菌剂和纤维素磺酸酯共混纺丝来实现的。但该现有技术的粘胶纤维并未包含消臭和保湿发热功能。专利文献公开号CN1936124A记载了一种“含银抗菌粘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技术是将纳米银胶体溶液在纺丝时混入粘胶来实现的。但该现有技术并未包含消臭和保湿发热功能。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3015170A记载了一种“抗菌消臭粘胶纤维面料的制造方法”,该技术主要通过将粘胶纤维面料在铜氨溶液中浸溃,得到铜螯合粘胶面料具有抗菌和消臭的功能。但该现有技术只能处理面料,并不能处理纤维和纱线,耐水洗性亦不理想,使其应用范围受到局限,且并未包含保湿发热功能。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1440534A记载了一种“纳米竹炭粘胶抗菌纤维及其制造方法”,该技术是将纳米银与纳米竹炭混合,制得纳米竹炭抗菌液体浆料后将其与甲种纤维素混合,按照粘胶工艺生产方法,经湿法纺丝以及后处理可制得纳米竹炭粘胶抗菌纤维。该纤维抗菌率达98%以上,亦具有一定的消臭作用,但由于纤维颜色是灰黑色的,无法制成白色或浅色的织物,局限了其应用,且并未包含保湿发热功能。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1580972A记载了一种“中空竹炭纤维素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技术通过在纺丝浆中添加竹炭微粉制成中空竹炭粘胶,具有消臭和保暖的作用,但没有抗菌、保湿和发热功能,其纤维颜色也是灰黑色的,无法制成白色或浅色的织物,局限了其应用。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1709512A记载了一种“高白度竹炭粘胶纤维及其制造方法”,该技术在竹炭粘胶的制造过程中添加了奈纳白晶浆料,得到白度>60%的竹炭粘胶,具有抗菌和远红外、负离子的功效。其白度较其它已有提高,但还是不能应用于对白度有较高要求的场合,且并未包含消臭保湿发热功能。专利文献公开号CN202559161U记载了一种“芦荟丝素胶原保湿纤维”,该技术使用芦荟丝素胶原保湿整理剂通过后处理工艺得到具有保湿作用的面料,但耐水洗性不佳,且并未包含抗菌消臭和发热功能。综合上所述,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同时具有抗菌、消臭、保湿、发热功能的粘胶纤维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同时具有抗菌、消臭、保湿、发热功能的粘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为达上述目的,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粘胶纤维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组分:粘胶纤维92?99;硅酸盐化合物I?8。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硅酸盐化合物为纳米级。作为一个进一步的优选的方案,所述硅酸盐化合物的平均粒径为50?900nm ;粒径小于10nm的所述硅酸盐化合物占比不低于20% ;粒径大于500nm的所述硅酸盐化合物占比不超过20% ;所述硅酸盐化合物的最大粒径不超过5 μ m。作为另一个进一步的优选的方案,所述硅酸盐化合物内部含有直径I?200nm的微孔或通道。作为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硅酸盐化合物为二氧化硅、硅酸钠、硅铝酸钠、硅铝酸钾、硅酸钙、硅酸镁、硅酸镁钾或硅酸铁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作为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粘胶纤维是以植物藁杆为原料,提取纤维素通过湿法纺丝制备出的人造纤维。其中,作为一个进一步的优选的方案,所述植物藁杆为棉短绒、竹或木材。本专利技术的粘胶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在重量份数为10?40的所述硅酸盐化合物中加入去离子水,然后加入重量份数为0.5?4.0的分散剂,在球磨机内研磨8?48小时;然后加入重量份数为0.5?5.0的表面改性剂再研磨0.5?2小时;过滤后再以1000?3000转/分,搅拌制成纳米级的硅酸盐浆料;(2)、将粘胶熟成;(3)、在步骤(2)的过程中,将加入所述硅酸盐浆料混合,制成硅酸盐粘胶原液,所述硅酸盐浆料的重量份数为10?25 ;(4)、将步骤(3)中的所述硅酸盐粘胶原液过滤;(5)、纺丝;(6)、精炼;(7)、烘干。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分散剂是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三乙基己基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酸聚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作为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表面改性剂是有机硅烷、钛酸酯偶联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月桂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为: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种种不足,提供一种同时具有抗菌、消臭、保湿、发热功能的。通过所述硅酸盐化合物,本专利技术同时具有广谱抗菌、对各种异味具有优异吸附去除作用、保湿性优于普通粘胶且具有吸湿发热作用的新型粘胶纤维。本专利技术由于不含有银、铜等重金属,安全性高,能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安全性高;成本低,白度高,力学性能接近普通粘胶,可常规染色和纺纱,而不再局限于黑色等暗沉的颜色,适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粘胶纤维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组分:粘胶纤维                92~99;硅酸盐化合物            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彦彤戴彦锋戴承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康必达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